刘伯虎是谁(刘伯承一招调虎离山计)

刘伯虎是谁(刘伯承一招调虎离山计)(1)

滇军军阀龙云特别担心红军进入云南。红军进入云南,就给蒋介石进驻云南以借口。王家烈、白崇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蒋介石的中央军鸠占鹊巢。现在,王家烈、白崇禧找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龙云任命滇军参谋长孙渡担任追剿军总司令,负责云南的防守。孙渡采取追而不堵的策略,只求不让红军在云南驻留。

孙渡把五个团的兵力部署在大关和盐津一线,从正面挡住了红军西进金沙江的去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面对一张军用地图,冥思苦想破敌之策。

红军从土城撤退之后,急需寻找一个地方,休整、扩红;进入四川,与红军四方面军会合,是最佳的选择,可是要去四川,金沙江是必须要渡的,欲渡金沙江,那么滇军的五个团是必须要面对的强敌。

滇军在横江一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龙云响应蒋委员长的号召,广修堡垒,阻击红军。蒋介石这招的确非常阴损,红军没有攻城拔寨的重火器,面对敌人的堡垒工事,红军冲锋时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打了半生战的朱德面对这样坚固的防御工事,都慨叹“破它不容易”啊!

这时,素有“军中孙武”之称的刘伯承说出一计:

“我们派五军团,佯攻镇雄县,九军团佯攻彝良县,想办法使横江一线的滇军调兵增援。我一、三军团趁机发起攻击。打开西进金沙江的通道。”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调虎离山之计。

朱德和周恩来都很赞同这条计策,雄县、彝良两县是通向昆明的两条重要通道。攻其必救,驻守横江的滇兵一分兵,红军就有可乘之机。

毛泽东说:“现在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那我们就试一试吧!”

负责攻击雄县的九军团开始攻城。雄县守军立即打电话给孙渡,请求孙渡派兵增援。

孙渡手提电话,略一沉吟,明确地训示:

“这是红军佯攻,是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你们不用理会,只需死守待援即可!”

九军团对雄县发起的攻击,被孙渡识破,这是红军玩的调虎离山之计,没有上当,但是接下来的五军团处置彝良,却让孙渡陷入了困惑之中。

孙渡刚刚训示了雄县求援电话,这个时候,手下参谋来报告,彝良县周围发现了红军小股侦察部队,彝良守军请示如何对待。

孙渡沉思良久,摸不清红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是,他秉承了龙云的意图,严防死守横江一线,如果贸然分兵前去彝良,红军攻击横江,那不就前功尽弃了?

如果不去救援,红军真的攻打彝良,造成通向昆明的阻碍丢失,这个责任,他也承担不起。正当犹豫之时,手下的参谋建议:

“司令,我们可以派一个连去试探一下红军意图如何?”

孙渡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于是命令一个连前去试探,临行时,孙渡告诫:“不要和红军接战,赶走即可!”

这一个连赶到彝良,果然很快就在一处山路的地方发现了红军,双方立即接上火了。红军且战且退。

滇军看红军退远了,就准备按照孙渡的要求回去,可是连长却说:“红军只有20几个人,我们吃了他!”

于是,这批滇军尾随红军追了下去。追进了五军团的包围圈,一阵密集的枪炮声之后,这一个连的敌人死伤大半,枪炮声一停,剩余的十几个人撒腿就跑。

军团长董振堂说:“不要追了,让他们回去报信!”

他又不无遗憾地说:“我们布下了阵,准备想逮住一头肥牛,哪里想到敌人只送来了一些瘦羊,没吃饱啊!”

至此,红军的调虎离山计失败了,似乎又是一个山穷水尽的时刻,但是这难不倒毛泽东,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妙招,让眼前重现柳暗花明的境界。

毛泽东说:

“我们可以发扬民主嘛,看一看一线的官兵有什么好的想法,好的建议,他们里面有能人啊!”

建议一发布下去,果然,各个军团的指挥员纷纷献计献策,涌现出了很多好主意,其中有一条,受到毛泽东激赏:我们重回贵州去!

在这里,毛泽东将上演四渡赤水的好戏,让蒋介石及其手下的军阀目瞪口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