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疼你的人是父母(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你好,李焕英》作为今年春节档电影的一匹黑马,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上映第23天,该电影票房突破50亿大关,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快突破50亿的电影。一夜之间,“李焕英”成为春节期间的大热词条。

《你好,李焕英》并没有宏大的叙事和情节,贵在真诚地传达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母爱与孝道。自古以来,关于母爱与孝道之人之事,被称道不已,更值得今人敬仰。

天下最疼你的人是父母(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1)

古时“四大贤母”

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大火,让影片中饰演母亲李焕英的演员张小斐进入观众的视野。网友们纷纷表示,对张小斐带有了一种“母亲”滤镜,看见她,就会感受到母亲的慈爱与亲切。古代一些母亲同样自带滤镜,这滤镜是贤德、慈爱、大义。

纵观我国历史,颇有建树的名人多受其母亲的深刻影响,进而成就一番伟业。其中,最有名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贤母”——孟母、岳母、欧母、陶母。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早已成为启蒙并激励一代代人的思想源头。后两者欧母和陶母,也是我国古代贤母的典范,她们的教子故事同样广为流传。

欧母是指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欧阳修4岁便失去了父亲,母亲独自把他抚养成人。欧母勤俭节约、安于贫贱,对欧阳修谆谆教诲。欧阳修在《泷冈阡表》中写道:“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东都事略·欧阳修传》记载:“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因为家庭贫寒,买不起纸和笔,欧母便用荻草秆当笔,将沙子铺平当纸,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教导下,在地上一笔一画、反反复复地练习写字,一丝不苟。“画荻教子”的佳话便源自于此。欧母嘱咐欧阳修:“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欧母以仁爱、勤俭之心教导儿子要孝敬父母、多施仁厚,不苟合于世,要俭约持家。读来饱含深情,贤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另一贤母陶母,说的是晋代著名将军陶侃的母亲湛氏。陶侃年幼丧父,陶母以纺织谋生,供陶侃读书。陶母教导儿子忠顺勤俭,珍惜光阴,发奋读书,树立建功立业的志向。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一路升迁,为国为民,清正廉洁。

《世说新语》记载:“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陶母责备陶侃将官府的东西赠送给自己,嘱咐儿子清正廉洁。陶母为招待有名望之士,为儿子谋求功名,“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留下“陶母封鲊”和“截发延宾”的经世美谈。

在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中,也不乏贤明大义的母亲形象。其中,最饱满和突出的形象当属《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母亲。许多戏剧中都有“徐母骂曹”的选段,便源于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徐庶本投奔于刘备门下,立下卓越功绩。爱才的曹操听说了足智多谋的徐庶,便想要纳为己用。于是囚禁了徐庶的母亲,让徐母写信召唤徐庶,徐母大骂“汝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乃反以玄德为逆臣,欲使吾几背明投暗,岂不自耻乎”,拒不服从。曹操便伪造徐母手书召唤徐庶,徐庶中计,方寸大乱,弃明投暗。徐母听闻自缢而亡,可谓贞烈明义。徐庶也自此立下誓言,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谋一计,这也正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出处。

母爱在传说中升华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性形象很少,女娲可以说是一个可以超越许多男性形象的英雄。她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天破时,她炼成五彩石将天补好;擎天柱断时,她砍下鳌足,重新将天撑起,彰显出母性大爱,可以说是整个民族的母亲。屈原的《九歌》中,也塑造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少司命。这位荷衣蕙带的美丽女神,“竦长剑兮拥幼艾”,举着长剑保护着怀中的幼儿。以上两位闪耀着母性光辉的神话形象,似乎也昭示着中国历代女性深明大义、勇于担当、大爱无求的母爱形象。

以上古神话传说为始,历代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感人的母爱传说。

在辽宁营口矗立着一座著名的山——望儿山,关于这座山有个美丽感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传在古代,一座山下生活着几户人家,一户人家的丈夫在出海打鱼时,不幸被海浪掀入大海,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儿子十八岁这年,母亲送儿子上船赴京赶考,相约七七之日归还。天有不测风云,小船遭遇风暴倾翻,儿子丧命于大海。七七之日,母亲不见儿子归还,便每日登山瞭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夜,已到花甲之年的母亲梦到儿子归家,连夜登山,泪如泉涌,悲痛欲绝。苍天动容,大海呼喊,忽然一条鱼跃出海面,来回游转,乃儿子化身鲅鱼与母亲相见。母亲听闻后久久伫立在山巅,无论风雨,始终望着儿子,天长地久化身为山,得名“望儿山”,母子得以永久相伴。这一传说也使得“望儿山”周围逐步发展出一种母爱文化,时时刻刻提醒着当代人思忆母慈,保持仁善。

“望儿山”往西,在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与五指峡交界处的上方,有一段穿山而过的人工隧洞叫“慈母洞”。关于这慈母洞,也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古时,山西与河南两省来往不便,需爬山越壁,途经很多险路。相传唐朝太平年间,河南林县有一书生,早年丧父,其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就勉励儿子读书,以光宗耀祖。一年,朝廷开科取士,这位书生在母亲万般叮咛嘱咐之下,由林县上行,登太行山,路经山西,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当行至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时,书生脚下一滑,坠入了万丈深渊。母亲闻讯,悲痛欲绝。为避免他人再遭此灾祸,这位性情刚烈的母亲变卖了所有家产,长期露宿于儿子坠落的崖下,烧崖泼浇,用了整整12年,终于浇穿石崖,打通了晋豫两省往来的方便之门,造福了一代代后人。后人为感恩纪念这位母亲的慈爱与功德,把此洞取名为“慈母洞”。

天下最疼你的人是父母(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2)

古人“爱的反哺”

《诗经》中记载了这样的诗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讲述了一位因为服苦役而不能奉养父母的人的悲伤与哀痛。母亲孕育抚养“我”,照看“我”穿衣,抱“我”在怀中,这样的恩情,如天之高,永生难以报答。在我国古代,也从不乏深知慈母之爱的孝子。

三国两晋时,李密以《陈情表》奏晋武帝,因祖母多病,需照料,婉拒晋武帝征召。李密父亲早亡,母亲被迫改嫁,自幼便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而如今“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所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二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祖母对李密的爱,犹如母亲的爱。李密对这种“大母之爱”感恩戴德,这种超越个人志向的孝道,触动人心,也使后世有了“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一说。

位于我国湖北的地级市孝感,其名称由来也与孝道有关。孝感在南朝时名为“孝昌”,得名于当地“孝子昌盛”。后在唐朝时期,因唐庄宗认为“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所以根据当地孝子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行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为“孝感”,具有深厚的孝道文化底蕴。

明末,参加抗清斗争的夏完淳兵败被捕。自知身死不可免,慷慨就义之前,夏完淳作《狱中上母书》与母亲:“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时年16岁的夏完淳,深知慈母之爱,嫡母之惠,又自知“不孝之罪,上通于天”,他以满腔的真情,倾吐了对母亲的爱,以及无法报答生养之恩的悲痛,感人至深。

《孝经》记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亲,事之本也。”古人常记母慈子孝——“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此外,还有刘恒亲尝汤药,王祥卧冰求鲤,子路百里负米……再去翻阅这些古籍,品味古代孝亲故事,无不宣扬着“孝道”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你好,李焕英》以一种生活化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人心深处最质朴最温暖的情感,勾起了当代人对母爱、对孝道的无限反省与思索。“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纵观我国历史,深明大义、贤明勇敢、慈爱仁善的“李焕英”们都鲜活地出现在眼前,与她们进行攀谈,与历史进行对话,总能体味其中的深厚底蕴,叩击心门。

你好啊,古代的“李焕英”!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蔡漫漫 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