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另一面(宋庆龄的另一面)

孙中山先生作为公认的“国父”,其一生的经历跌宕传奇,深为世人所谙而作为他妻子的宋庆龄也一样深受人民推崇,因为她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宋庆龄的另一面?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宋庆龄的另一面(宋庆龄的另一面)

宋庆龄的另一面

孙中山先生作为公认的“国父”,其一生的经历跌宕传奇,深为世人所谙。而作为他妻子的宋庆龄也一样深受人民推崇,因为她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

然而,世人所熟知的宋庆龄,是一位民主革命战士,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是一名为国家解放事业而鞠躬尽瘁的巾帼英雄,但是,当她回归生活却另有一种面貌。

生活中的宋庆龄性格柔软而又平和,而除了日常的读书写作之外,最令她充满兴趣的就是烹饪。

在熟悉的朋友眼中,宋庆龄不仅爱好烹饪,更是一位烹饪高手,即使让她连续做三十六天菜都能不重样,最重要的是,她还能别出心裁地将中国的食谱用于外交上,那么,宋庆龄到底对烹饪有多执着呢?

出生名门,却喜爱烹饪

宋庆龄出身于上海有名的名门望族,父亲宋嘉树是民国时著名的实业家,与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是至交好友,宋庆龄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追随孙中山先生之前,她那时候,是宋家如珠似宝的千金小姐;

第二阶段则是在她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并且深受其影响,开始参与解放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

而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与孙中山先生相恋,并且结为夫妻之后,夫妇二人,一体同心,一生致力于近代中国的独立与民主。

宋庆龄的一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斗史,而她,有幸成为了这一切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说推动者。

可以说,无论是她人生的哪个阶段,她都可以做一位十指不沾阳春水千金小姐,或者名媛夫人,但是对于宋庆龄而言,烹饪不是一项劳作,而是一件享受生活的活动。

她喜欢烹饪,并且痴迷于此,但是,在她的前半段人生里,甚少有人知道,她还是一个烹饪高手。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她才在工作之余慢慢开始向众人展示她的高超厨艺,据宋庆龄的好友回忆,建国后,每逢他们三两好友聚会,宋庆龄几乎都是亲自写菜单,然后亲自下厨,她的很多朋友都称赞过她厨艺很好。

例如说,邹韬奋的夫人沈粹缜就曾经回忆过,抗争胜利后,她曾受邀前往宋庆龄上海的家中做客,当时的宋庆龄做了一道鲫鱼塞肉,味道尤其鲜美,席间深受朋友好评,只是,后来因为国内局势不稳,所以她再也没有尝过宋庆龄的手艺。

除此之外,每逢佳节,宋庆龄若是无事,都会邀请好友来家中聚会,从食材到调味料,她都会严格把关,连给她做过厨师的工作人员都说,她对食物的讲究甚至超过了很多专业厨师,并且,除了正餐以外,她还会制作很多甜点。

朋友们在结束正餐之后,她会为他们贴心地准备好茶水和甜点,而这些甜点都深受朋友们的喜欢,有很多朋友临走时还会带一些回家,宋庆龄也不拒绝,相反,她还会因此非常高兴,因为她觉得这是朋友们对她烹饪水平的认可。

事实上,宋庆龄少女时期就已经非常喜欢烹饪,只是那个时候,家中有厨师负责一日三餐,根本没有她动手的机会。

等到后来她追随孙中山先生之后,孙中山先生对待饮食又一向以简单为主,因此她的厨艺也就甚少有发挥的机会,再加上当时时局动荡,她更多的时间都用在了民主革命事业上,久而久之,也就很少有人知道她厨艺很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的工作终于稍微轻松了一点,于是在闲暇之余,她又重拾了当年的爱好,并且经常会邀请朋友来家中小聚,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她极擅厨艺的消息才开始流传出来。

将爱好用于外交

自从重新拾起了烹饪的爱好之后,宋庆龄可以说是将爱好发挥到了极致,和其他人单纯为了打发时间发展爱好不同,宋庆龄对烹饪的态度几乎可以和工作媲美。

为了研究厨艺,她不仅经常翻阅各种各样的食谱,甚至在外吃饭时吃到了好吃的菜,还会特地去请教厨师如何才能做好这道菜。

不仅如此,平时下厨时,她还会将自己每一次的用料多少记在本子上,如果发现做出来的味道和她预想的有差错,她就会在下次烹饪的时候重新调整用料。

除此之外,宋庆龄甚至将她对烹饪的热爱用在了她的外交事业上。

1956年8月4日,宋庆龄受邀去印度尼西亚进行外交访谈。在访谈期间,她结识了印度尼西亚总理的夫人,这位夫人是一位非常顾家的女性,对烹饪也非常感兴趣。

她听说中国是一个以美食著称的国家,便和宋庆龄探讨了一番对烹饪的理解,并且在谈话之中表达出了对中国美食的向往。

而后回国的宋庆龄便想方设法托朋友给她找一本英文版的中国菜谱,当时国内中国菜的菜谱不少,但是既要有英文版的,又要质量高的就不多见,最后还是朋友辗转多地才找到了一本合宋庆龄的心意的英文版中国菜谱。

随后,宋庆龄便将这本菜谱送给了印度尼西亚的总理夫人,二人因此关系亲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增添了助力。

将自己的兴趣应用到国家的外交事业上,尤其还是烹饪兴趣,宋庆龄可以说是古今第一人了。

爱好变为特长,做菜36天不重样

当然,除此以外,宋庆龄会做的美食非常多,在她的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让宋庆龄每天都做不同的菜,她能连续做36天不重样,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64年,宋庆龄前往斯里兰卡访问,因为斯里兰卡和中国的纬度差异导致两国的气候天差地别,为了提前适应,宋庆龄和女摄影家侯波一起飞到了昆明。到达昆明之后,二人安顿下来,令侯波没有想到的是,宋庆龄到达住处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饭给她吃。

很多年后,侯波再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宋庆龄语气兴奋,高兴地像个孩子,仿佛那天她即将去做的不是一顿饭,而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样。

那天,宋庆龄为侯波做了一道青椒鳝鱼丝,而这也是她的拿手菜之一,侯波本以为宋庆龄出身名门,就算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但是做出来的菜也顶多不难吃罢了,结果她刚刚用筷子夹了一口放进嘴里,就瞪大了双眼。

尽管她不是专业的美食家,但是平时于饮食上也是有诸多挑剔的,但是面对宋庆龄的这道菜,她也只能连连说“好吃好吃”罢了。而宋庆龄也被她的反应逗得哈哈大笑,并且还对她承诺,往后呆在昆明的每一天,她都会为她做一道菜,侯波本以为这只是宋庆龄的一时戏言。

毕竟,一个非专业的美食爱好者能有一两道拿得出手的菜就已经很不错了,然而,她们一共在昆明呆了36天,宋庆龄果真每天都为她准备了一道菜,并且每一天都没有重复。

也因为这36道菜,侯波与宋庆龄之间感情越发亲密,一个爱吃,一个愿意做,宋庆龄后来回忆说,那段日子,侯波就像她的女儿一样,她的赞美让她在做菜时充满享受。

访谈结束回国后,宋庆龄也曾邀请侯波一家人来她家中做客,并且再一次为他们下厨,侯波的丈夫徐肖冰尽管听妻子说起过宋庆龄的烹饪爱好,但是毕竟没有亲眼见识过,因此当他听说宋庆龄要亲自下厨的时候,非常惶恐。

宋庆龄看出了他的紧张,然后宽慰他说,烹饪是自己的爱好,自己享受烹饪,一旁的侯波也连连点头,徐肖冰这才慢慢放松下来,也正是因为宋庆龄连续36天为侯波做菜的故事传了出去,朋友们这才知道宋庆龄对烹饪有多精通。

也许有人会好奇,宋庆龄作为一位地道的上海名媛,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什么会爱上烹饪这项说起来并不算优雅的活动呢?

事实上,这还是归结为众人潜意识里的误区,无论是宋庆龄,还是她的两个姐妹,她们对烹饪都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在外人看来,烹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在她们眼中,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

尤其是对宋庆龄来说,在每一次烹饪的过程中,她都能体会到食材在手中变成美味佳肴的乐趣,正因如此,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她看来却是如同家常便饭一样。

或许,我们认识的宋庆龄,是外交谈判中那个优雅与智慧并存的巾帼英雄,但是我们也得承认,脱下刚强的外衣,她也在努力且认真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