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浙江沈石溪(活力浙江沈石溪)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设计 林琳

编者按:在你眼里,浙江是什么模样?

前不久,浙江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打造“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这八个字,道出了浙江浓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山水风光,鲜明的历史感与意向美,也体现了浙江人民始终秉承富于创造力的文化基因与传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

假如“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是一张明信片,你将如何定格它的画面,你会如何书写它的故事,你又想把它寄给远方的谁?

浙江新闻客户端将和生活在浙江与浙江籍的名人名家一起,描绘这张属于浙江的“明信片”,将它“寄往”全国、全球。

在他们眼中,“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原来是这样的……

活力浙江沈石溪(活力浙江沈石溪)(1)

“我真的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美”

沈石溪出生在上海,在云南生活过36年,写过西双版纳森林中各式各样的动物。但他的笔名,石溪,却取自浙江慈溪石溪头村的半个村名。

“我真的觉得自己的家乡很美”。当记者问起沈石溪对家乡的印象时,他爽朗的声音立刻从电话中传来,一扇关于慈溪的记忆之门也就此打开。

在沈石溪很小的时候,他经常去乡下的爷爷奶奶家玩。爷爷奶奶家就在慈溪三北镇的东渡村,原来叫石溪头村,那里有一栋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里传下来的租屋,估计是民清时期的建筑,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那栋木制的老屋有两层,一进门就是接待客人的客堂,两边还有楼梯,上去就能看到二层的两个房间。沈石溪还记得,屋子里的所有家具也都是木头的,桌子、椅子、柜子看上去经历了多年的岁月,全部都是古色古香的。

小时候的沈石溪,就睡在二层朝南的一个房间里。清晨,当这个小孩子打开窗户时,他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了。

开阔的视野里,有一片澄清碧绿的湖泊。湖的周围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温暖却并不炽热的阳光,将湖面映照地波光粼粼。此时,恰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激起凌乱的波纹,祥和的湖水变得明媚动人起来。

那可真是一幅美景,让他现在也能滔滔不绝地说着关于窖湖的故事。

“这片湖就叫窖湖,虽然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但如果让我带朋友去浙江玩,我一定先带他们去这里。”沈石溪告诉记者,以前的农村还没有自来水系统,需要用明矾把河里的水先净化一遍。但是窖湖的水清澈无比,让他们的吃水步骤少了这一步。现在,窖湖是雅戈尔达蓬山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

根据《慈溪地名志》记载,窖湖一名沈家窖湖。它的面积只有6.4平方公里,位于达蓬山脚下。沿达蓬盘山公路入口往南不远的窖湖东侧,就是纪念晚宋思想家、东发学派创始人黄震的“泽山书院”遗址。窖湖水往北流经孙家村内达蓬桥,据记载,这座桥是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孙燧所造。

沈石溪最喜欢的浙江作家郁达夫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追忆杭州。杭州的八月,是一个极热闹的月份,而满觉陇南高峰翁家山一带的桂花,更是香气醉人。在《杭州的八月》一文里,郁达夫与友人沿钱塘江畔赶路,途中偶然尝到西湖藕粉,却发现味道意外地鲜美。人间有茶便销魂,郁达夫还很喜欢在春天的杭州逛茶馆,“出钱塘门,临湖的颐园三雅园的几家茶馆生意兴隆,四时有鲜花的摆设,墙上门上,各有咏西湖的诗词屏幅联语等贴的贴挂的挂在那里。”此番茶香,在今时春朝的西湖沿岸仍可闻得。

故乡的美景如诗如画,江南就是故乡。沈石溪说,在他的心目中,浙江最“江南”的地方就是从小就听到的宁波乡音,“我一听到宁波话就觉得特别亲切。”

而对故乡的这种深深的感情,来自于亲人的羁绊。

活力浙江沈石溪(活力浙江沈石溪)(2)

航拍慈溪,视觉中国图源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跟奶奶尤其亲”。沈石溪说。二十岁时,在云南插队的他每两年会有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他每次都会在奶奶家住上一两个月。在他写的许多少年小说中,记录下了对奶奶的怀念。

在《哭比笑好》里,沈石溪住在上海最底层的弄堂中,是一个怯懦胆小甚至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孱弱男孩。可是邻居家的孩子却从来不哭,大人们便以这个小孩为教育的榜样。但是沈石溪的奶奶却说:“哭比笑好。”因为邻居家的孩子即使被爸爸打得皮开肉绽,也能保持笑容,这怎么能是正常的呢?

奶奶还经常对沈石溪说,有什么烦心事,只要睡一觉总能过去,于是他便写了《一觉醒来是早晨》这篇小说;沈奶奶信佛,她总告诉沈石溪,不能做坏事,因为菩萨都会看见,沈石溪就写了《菩萨看得见》这篇小说……

沈石溪最近一次回慈溪老家是2019年。实际上,疫情之前,他每年都要带着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在过年的时候回来住一两天。这里有他的祖坟在。

“这两年没有回来,村庄里的朋友还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来。”沈石溪说,每年回东渡村,小朋友们总会拿着书找他签名,这两年没见到他,就会来问。如今,整个东渡村有着浓厚的阅读气氛,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读书有很深的感悟。“我也希望家乡能有更浓厚的书香氛围。”他说。

沈石溪觉得,现在的慈溪,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文化追求。2020年,“沈石溪作品馆”正式落址浙江慈溪书城,这也是沈石溪独家授权的全国首家作品馆。

“慈溪有许多做生意的人,慈溪人也善于做生意。他们精明,但也勤劳努力,在为人处世上堪称大气。”沈石溪说,人们总是看到浙江商人精明的一面,却很少察觉他们大气的一面。其实二者结合,才是一种让社会不断向上的活力。

【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人物山川】

作家沈石溪印象:

沈石溪是中国当代动物小说作家,他创作了《狼王梦》《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等经典动物小说,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出生在上海,祖籍是浙江慈溪。现在虽然居住在上海,却还是会经常带家人回浙江看看。

年轻时的沈石溪曾在云南插队,在西双版纳生活了18年。那时他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活无望,要永远呆在偏僻的热带雨林。但是他有一颗执着的心,选择了写作这条道路来让自己的人生发光。那段时间,只读到初中一年级的沈石溪玩命地学习写作,他找来教写作的书,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收集一切能看到的报刊书籍,读到优美的句子就摘抄下来,抄了厚厚的一大本。白天,他要给学生们上一天的课,晚上,则要披衾读书至深夜……如今回望,这种不放弃的拼搏,不也很“浙江”吗?

现在,沈石溪提起慈溪的盐炒豆时,还赞不绝口,推荐记者也去尝尝。宁波人喜欢叫蚕豆为倭豆,蚕豆可以套种在棉地里。因为慈溪是个大棉仓,所以蚕豆的种植面积也很大,产量高、品种纯。慈溪的人们爱吃土生土长的蚕豆,把蚕豆加工成芽豆、豆板、油炸豆板、油盐炒豆等作为美食,其中的“盐炒豆”就是一种别有风味的家乡特产。

活力浙江沈石溪(活力浙江沈石溪)(3)

慈溪盐炒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