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

《西游记》第十九回,孙悟空在云栈洞收服了猪悟能(猪刚鬣),然后悟空带着悟能来见唐僧:

悟能道: “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三藏道: “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1)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原著中出现的“五荤三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常用“荤”指各种肉类,但“五荤三厌”中的“五荤”指的并不是五种肉。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蒜》是这样写的:

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练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虽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生食增恚,熟食发淫,有损性灵,故绝之也。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2)

李时珍《本草纲目》

可见,对“五荤”的解释,各家各有说法,不过基本都是葱(大葱、小葱)、蒜、芫荽(香菜)之类带刺激味道的菜类。《说文解字》中就说: “荤,臭菜也。”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3)

“五荤”说法之一

为什么要忌食这些“荤菜”呢?

一种说法是,吃了这些菜,容易口内发臭。《楞严经》所谓“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念诵佛经或道经之时,口气太重,佛祖或道祖也要讨厌远离他。想想在现实世界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各位若是用餐时吃了这些东西,一定要刷牙漱口或嚼口香糖之类来清新口气,否则会被人夸赞一句“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如今人人戴着口罩,这重口气怕是要把自己熏晕倒。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4)

“好大的口气”

而另一种说法更有意思,说食用这些菜类能够刺激人腰部以下的欲望。《楞严经》就指出五种辛菜(即五荤) “熟食发淫生啖增恚”。韭菜也有“壮阳草”的民间称呼,至于科学依据么,就不好说了,大约可能因名而得贵, “韭者,久也”。

按照这种说法,修行之人自然要静心修性,不可食用这些“荤”了。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5)

韭菜是个好东西

“五荤三厌”中, “三厌”又是指的什么呢?

原来, “三厌”指的是“天厌雁”、“地厌狗”、“水厌乌鱼”。厌,大概就是“不忍吃”的意思。

第一厌是“天厌雁”。传说天上飞的大雁有序,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也有人说是因为,大雁对待爱情非常忠贞,雄雌相伴,若一方不幸死去,另一方会守贞到底,至死不渝。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之词,写的就是大雁。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6)

“雁有序”

据说元好问在赴科举考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元好问,于是便有了这首词。后来这句词还被金庸改写进了《神雕侠侣》之中,情场失意的“女魔头”李莫愁就时时念诵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即便最后葬身火海,仍是念诵至死呢。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7)

“女魔头”李莫愁

第二厌是“地厌狗”,即不忍吃狗肉,是因为狗忠诚于主人(护主之义),乃有情有义之生灵。这自不必说。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8)

电影《忠犬八公》

第三厌是“水厌乌鱼”。乌鱼,又叫黑鱼、火头鱼、蛇皮鱼等,据说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大约是洄游之时有序有礼。还有说法是,母乌鱼在产卵之后非常虚弱,眼睛也会看不到东西,无法捕食。这时刚出生的小幼鱼就会游到母乌鱼的嘴边,让母乌鱼吞掉自己来充饥,这种孝道的确令人感动。

西游记中三昧真火指什么(西游记中所说五荤三厌)(9)

乌鱼

据说是药神孙思邈所著的《孙真人卫生歌》里就有这样的话: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总结一下, “五荤”指的是各种有刺激性气味的菜类, “三厌”是不忍吃的三种动物肉。 “五荤三厌”是佛道教的说法,用于规定信徒的生活戒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