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谐的家庭即将面临一场灾难(家庭灾难的根源)

01

西周时,周穆王得到了八匹骏马。

为了养马,他安排下属建立了三种马厩:天闲厩、内厩、外厩。

骏马在天闲厩里住,每天吃十斗粟;此等马在内厩,每天八斗粟;再次等马、官马在外厩,吃六斗、五斗粟;剩下的是民马,没有人过问,自求多福。

周穆王过世后,周夷王继位,天下处烽烟四起。

为了平息战斗,士兵们骑马冲锋陷阵。可悲的是,骏马养尊处优,压根就不会奔跑,节节败退;内厩的马,主要用来驾车,不能打仗;外厩的马很生气,凭什么吃得少,还得卖命。

不得已,周夷王召集散马。

散马野性十足,不仅不打仗,还糟蹋麦子,逃到敌方去了。

因此,周朝陷入困境,节节败退。

这是刘伯温在《郁离子》里写的一个寓言故事。

马受到不一样的待遇,导致周朝弄丢了战斗力,各种攀比,很现实,也很无奈。

一个和谐的家庭即将面临一场灾难(家庭灾难的根源)(1)

02

家是小小的国,国是大家的家。两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

正如蒙泰格尼说的:“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活贫困,只要大家齐心,总能改变的。但是父母偏心,导致手足离心,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我的小阿姨,养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

按理说,小阿姨的家里,不存在重男轻女的问题,有两个小棉袄来照顾父母,会令人羡慕。可是小阿姨的晚年却不好过。

大女儿小梅,初中毕业时,成绩不太理想,于是家里果断终止了她的读书梦,加入了养鱼的行业。

小梅二十六岁时,找了一个上门女婿。当初说好了,房子和存款,都归她管理。

婚后,小梅和丈夫一边养鱼一边做鱼苗批发生意,年收入十多万。对于父母手里的财产,就很少过问了。父母还隔三差五向小梅要钱。

小女儿小春,读书成绩还行,读了高中,三次复读。大学毕业后,在某乡镇医院做护士,收入很一般。

阿姨心疼小女儿,因此把家里大部分的财产,偷偷转移过去,还从大女儿手里“骗来”一些钱,帮助小女儿还房贷。

去年九月份,阿姨因肺部问题住院两个月。刚开始,大女儿在照顾,当她垫付了一部分医药费之后,发现家里的存款已经不见踪影了,一赌气就离开了。

小女儿接过了照顾母亲的担子,却很不乐意,毕竟她是外嫁女,大女儿才是“自家女”。

阿姨出院那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大女儿追问财产去了哪里?小女儿坚持说,未来家里有什么钱,都和自己关系不大。

很明显,阿姨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大女儿身上,却把真心给了小女儿。偏心的后果,一看便知。

看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很多老人,走不动了,才想去依靠谁,才强求谁来孝顺自己。可是,他在生龙活虎的时候,把钱给了偏爱的孩子,把带孙子的积极性给了偏爱的小家庭,把一句“百善孝为先”给了被亏待的孩子。

孝道是每个人的品格,但是孝道的规则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是双向经营的。

一个和谐的家庭即将面临一场灾难(家庭灾难的根源)(2)

03

《尚书·太甲》里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家庭陷入了困境,如果是天灾,谁都不要埋怨谁,积极面对就行了。如果是人为破坏家庭,就是人祸,想要积极面对,一己之力也是“无可奈何”。

“偏心”两个字,在父母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在儿女的世界里确实是“手足相残”的重要根源。

从“偏心”往后延伸,就是利益分配、情感获取、赡养问题、家风传承、教育层次等。

当然,上天抛给你一个难题,同时会给你一个解题的锦囊。

其一,及时分家,及时止损。

如果父母偏心,儿女却任由发展,把怨恨压抑在心中,这是很可怕的。任何一种情绪,到了极点,就会爆发。

当儿女长大了,就马上分家,把大家庭的情况搞清楚,并且分配好财富。以后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虽然之前有仇恨,起码仇恨不会扩大。

其二,做好自己,树立典范。

当一个人不指望从父母身上得到什么,自然就不会觉得父母偏心会伤害到自己了。

有的人在外头发大财了,不仅不要大家庭的东西,还要给兄弟姐妹、父母一笔财富。曾经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只是一种自渡的过程而已。

常常听人劝说“算了吧、别计较”。要做到这一点,无非就是放大格局。格局大的根本,就是自己强大,还很富有。有钱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其三,纠正父母,铲除恶根。

春秋时,曾子不小心把瓜苗挖断了,父亲狠狠地打他。曾子还向父亲道歉。孔子知道这件事,很生气,认为曾子太不孝顺了,居然纵容父亲的过错。

孝顺不是“愚孝”,而是告诉父母很多的道理,让父母随着时代一起进步。当父母犯错时,要强化沟通,想尽一切办法去纠正。

对于违法乱纪的父母,还送他们去牢狱,接受改造。

一个和谐的家庭即将面临一场灾难(家庭灾难的根源)(3)

04

想要家庭幸福,就要拔掉穷根——真正的穷根,不是揭不开锅的生活,是“目光短浅、专横武断”。

父母很用心地爱着孩子,但是方法错了,结局会适得其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偏心之灾非两日之事。需要几代人一起努力,花很多年的时间去调整,用一生的时光去传承好的做法。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进了一家门,就要一家亲。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