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蝶梦意蕴(留连戏蝶时时舞)

2018年夏天,一部《陈情令》,从中国开始火遍了亚洲,火到了北美。20岁的人从中看到了仗剑江湖的侠肝义胆,30岁的人从中体会到了成年人的责任与担当,40岁的人找到了子女教育的现身说法,国外更是从中感受到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陈情令》。正是全体工作人员献舍式的付出,才让电视剧超越了原著,而林海老师的音乐更加赋予了剧情以灵魂,又一次升华了剧本。所以,一年后在南京举办的国风音乐会,尽管连开了两场,仍是一票难求。

情醉蝶梦意蕴(留连戏蝶时时舞)(1)

这次,我们就来聊一聊《醉梦》。

这首乐曲也是由林海老师创作,他的其他作品我就不介绍了,《琵琶语》《远方的寂静》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记得当时在演唱会现场,主持人问林海老师,他为《陈情令》创作了很多乐曲,都很受欢迎,他的创作动力是什么,林海老师的回答是三个字,“因为爱”,因为爱这个故事,爱这个故事里面的每个人物,所以每一点音乐都亲力亲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动力,可以让人去做好一件事,然而,都没有爱来的纯粹,仅仅是因为喜欢,没有一丝杂念,就是喜欢而已,无他。

听此曲,要用发烧音响。夜深人静,戴上耳机,当音乐缓缓响起,似有一汪清泉缓缓流淌,渐渐流进心田,滋润着每个角落,洗涤着疲惫的身心,所有的阴霾在此刻都一扫而空,只剩下惬意和舒坦。瞬时,古琴声响起,似是冰上独舞的精灵,羞涩而又内敛,带着一丝丝好奇,一次次试探,想要揭开这个世界神秘的面纱,惹人怜爱。低声应和的笛声,悠扬婉转,带着欣喜和鼓励,张扬而不失温婉。它们仿佛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然而,耐人回味的故事总会有曲折,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好琴,在东海蓬莱山以大自然为师,写出了《高山流水》《水仙操》的千古绝唱,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知音。当他再次面对朗月清风弹奏时,一樵夫对他的琴艺赞叹不已。此樵夫不仅会听琴,还会识琴,认出他由伏羲氏取梧桐中段所造的瑶琴,声音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制作时在水中浸漫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又辅以文武双弦,故又称之为文武七弦琴。樵夫一席话,听的伯牙心悦诚服,便又调琴抚弦,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说“峨峨乎若泰山”,时而说“洋洋乎若江河”,此人,便是钟子期。二人相约来年中秋时节再相会。

情醉蝶梦意蕴(留连戏蝶时时舞)(2)

第二年,伯牙如期而至,不料子期却阴阳相隔。伯牙在子期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摔琴谢知音。从此,世间再无《高山》《流水》。

乐曲到此处,似乎也碰到了尘世间的种种不如意,有纠结,有挣扎,似乎还有很多的无奈,像是经历了一世的迷茫与无助,开始与命运抗争。笛声终于不再低声,而是高亢起来。笛声与琴声冲击、磨合,最后终于变得豁达、通透,和琴声同步,两两此起彼伏,相得益彰。冰上不再是独舞的精灵,而是相互感应水乳交融的琴瑟共舞。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是俞伯牙的遗憾,然而从这首《醉梦》中听出了琴笛的惺惺相惜,听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悦,唐代杜甫写诗道: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喧嚣的都市生活让我们很少能感受到身处大自然的心旷神怡了,不如戴上耳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这首《醉梦》把我们带到黄四娘家,看看留连戏蝶,听听乐曲中讲述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情醉蝶梦意蕴(留连戏蝶时时舞)(3)

两年前就想写这篇文章了,现在才成笔,十足的拖延症患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