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步法转换(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法)

太极拳基本步法转换(太极拳运动基本技法)(1)

中定而动、轴轮互转,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技法。

“中定”在技击中起着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在双方交手之时,首先要保持自己的重心稳定,而破坏对方的重心稳定,一旦对方重心偏离,便乘势攻击,或发或打,必有奇效。太极拳“十三势”终最后一步是中定。太极拳经以中定为“土”,依土生万物之意,中定既是“十三势”之一势,又是其他十二势的基础,势势不能离中定。所谓“中定”,指中和稳定的状态。“中定而动”,使动态不失“中定”。由此可见,“中定”乃太极拳术之魂。

“中定而动”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身体在运动中保持不歪不斜的“中正”状态,重心始终在支撑面内移动。此技法要求动步之初,先将身体重心移于支撑腿,形成单脚支撑的支撑面,然后移动脚才提离地面。在动脚的移动过程中,要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中间,几乎出现移动,待移动角地成两脚支撑,形成新的支撑面后,身体重心才随之向新支撑面中间移动。这样,保持身体重心在支撑面内移动,并与中正的身态配合,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和轻灵度。

第三,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无过无不及的“适中”状态。无过无不及,即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谓“无过不及”。在扒手过程中,“无过不及”是随对手动而动,“随屈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在单练拳架时,表现为动作的规格、变转的速度、意气的配合、劲力的刚柔等,均循规蹈矩,做得恰到好处。这种在运动中求“中正”、“中平”、“适中”的态度,综合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十三势歌》所谓“静中犹动动犹静”的状态。

“轴轮互转”,是太极拳动作中肢体配合的基本技法。运动时,以腰为“轴”,以手足为“轮”。以腰以上躯肢为“上”,以腰以下躯肢则能引起腰动而带臂腿动,犹如轴动轮必转。下肢(上肢)动其它部份亦随之动。这就是常说的上下相随。这样练习,则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无静,动作协调完整,既美观大方,又不失太极拳运动精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