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催人泪下(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谢俊明在医院为抗疫医护人员打气(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武汉6月16日电(记者乐文婉)1985年,港商谢俊明因收取生意货款来到武汉。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只打算待两天,却在武汉扎根了37年。
37年来,谢俊明亲历香港回归祖国,见证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与武汉市民患难与共、携手抗疫。而他个人也从籍籍无名的港商,成为香港亚洲医疗集团董事长,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湖北省香港商会永久荣誉会长。
回望来路,谢俊明笑着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是武汉给了我发展机会。”
北上:机缘巧合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一时间,深圳呈现一片繁荣建设景象。嗅着商机,谢俊明北上来到深圳,结合香港物资优势,做起建筑与装饰材料生意。
不久后,基建之风刮进内陆。武汉一家房屋开发公司联系谢俊明购买建材。1985年夏天,他来到武汉,准备待两天,拿到货款便离开。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竹床,我还以为武汉容易地震。原来是因为天气太热,大家都喜欢晚上在户外乘凉、睡觉。”谈起对武汉的最初印象,谢俊明笑着说,“当时我就想,这么多人敢在户外睡觉,这一定是座很安全的城市。”
这次旅程中,一位武汉朋友告诉他,有家中外合资企业因外商迟迟未注入资金,即将被吊销,问他是否感兴趣。“我一看,这家企业的经营范围不仅与我做的生意相似,还能接工程。这种合资企业当时在沿海城市都不多见,我就决定接手。”
次年,他带着资金从香港回到武汉,在华中地区做起建材生意。几年后,他尝试向房地产与酒店业转型。转型之路并非顺风顺水,谢俊明也曾遭遇危机,但好在关键时刻有朋友支持,而他也从未放弃。“骨子里,我也像武汉人一样,越是难,就越想挑战。”
谢俊明(右一)在医院里跟儿童患者互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回归:扎根内地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谢俊明在香港家中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时至今日,依然有两个画面让他念念不忘:一是随着米字旗缓缓下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时,老百姓自发地夹道欢迎。
香港的回归,让谢俊明更加坚定了扎根内地、融入祖国发展的脚步。不久后,谢俊明顺应时代潮流再次转行,开设了内地首家大型民营心脏病专科医院。
2000年,医院刚开不久,一位退休工人在医院大厅将谢俊明拉住。“你是医院的负责人,你姓谢吧?你建起这么先进的心脏病医院,我代表武汉市民感谢你。”
“这是令我刻骨铭心的认可。他让我确定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谢俊明说,就是这样一个个来自病患的认可,让他决定全力以赴,专注做好医疗行业。
建院伊始,医院就在全国开展“六一爱心行”公益项目,为特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免费筛查、减免手术费。截至今年,医院已为全国多地1万余例贫困先心病患儿成功完成减免费用的手术。
谢俊明在医院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逆行:患难与共
在武汉的医院办公室里,谢俊明在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着武汉市人民政府2020年为抗疫人员颁发的纪念章。“这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2020年春节前夕,谢俊明回到香港与家人团聚,但坏消息接踵而至:他在武汉的两家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人数逐日增加,武汉将暂时关闭离汉通道。
危急时刻,他选择“逆行”回汉。直达武汉的航班、高铁停运,谢俊明便从香港赶往深圳,换乘高铁抵达湖南岳阳,再乘车200余公里回到武汉。“第二故乡遭遇困难,我必须回去。”
回汉后,谢俊明将一家医院的451张床位全部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不久后,另一家医院又收到托管千张床位的沌口方舱医院的任务。于是,他过上在三家医院间“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为一线医护人员打气、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抗疫。
疫情期间,谢俊明两家医院共接诊发热患者8000余人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821人。
回望这次经历,谢俊明感受最深刻的是温暖:“社会各界的相互帮助让我非常感动,香港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积极向武汉捐款捐物,还有不少香港市民自发找到我们,送来口罩和感谢卡。”
“我一直很感恩武汉和武汉人民给了我在这里发展的机会。患难与共之后,此生,我与武汉已是密不可分了。”谢俊明说,“我想香港与祖国的未来也是如此。香港与祖国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找准‘香港所长’与‘国家所需’的交汇点,将创造无限机遇。”
来源: 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