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语文高考作文热点素材(2023高考备考Ⅰ衡水金题在)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展评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2023语文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语文高考作文热点素材(2023高考备考Ⅰ衡水金题在)

2023语文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衡水金题】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展评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

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礼记·中庸》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博学”的意思是广泛通达地学习,它强调了吸收知识的重要性;“审问”的意思是审慎深入地追问,它强调了答疑解惑的重要性;“慎思”“明辨”的意思是谨慎周密地思考、清晰明确地分辨,它们强调了理性思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笃行”的意思是坚定果决地执行,它强调了践行学志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治学,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博学”“审问”这样的求知过程和“慎思”“明辨”这样的理性思考,更离不开“笃行”的实践。

请结合材料,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任选两到三个关键词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上四个步骤,是一个人把所学所想,在自己内部世界的运作,或者说在思维层面的处理。而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把所思所得,做出在外部世界的表达、在行为层面的落地:笃行,笃定地履行、坚定地执行,这是践行学志的过程。  

两个阶段加到一起,就是知行合一,就是学以致用,就是《论语》里记载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对于“博学而笃志”,程子分析说:“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学问不通达、见识不广博,就缺乏明确志向的树立;志向不确立、价值观不明朗,就缺乏真正有力度的实行。“学问思辨”透彻明晰的人,“身体力行”才会笃定有力,才会坚定成熟,才会持之以恒。

“学问思辨”,是长期的功夫。纵使是古代的帝王,坐拥四海、号令天下,也深知学海无涯,因而十分看重经筵日讲制度,也就是请学士为皇帝讲学授课,或研读经史,或论辩政事。在明代,“日讲”是每日一小讲,“经筵”每旬(十天)一大讲。而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帝纵在征讨三番、战事不断的忧患期间,依然坚持着每日进讲的课程学习。正如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好学才能明智。

“身体力行”,这就是孔子接下来又说的“力行近乎仁”,能把正确的理论、智慧的学问切实落到实处、用于实践,并且无论社会洪流如何起伏、人心思变如何动荡,都坚定不移地把正道去推行、去践行、去受惠于人,这才是有仁有义的做法,这才是博学笃行的完整。

有些人只顾闭门读书或者学而不通,只把学问用在了第一个阶段而没能躬行实践、没能笃定坚守、没能行之以忠,那么就是“纸上谈兵终觉浅”了。而“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笃行之”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并不只是单向前进的顺序,还应该是一种反向促进、循环递进的过程:“学问思辨”之后,要“身体力行”地去呈现、去验证、去推进、去实践;而“身体力行”之后,还要“学问思辨”地去再反思、再学习、再提高、再进步。这便是子夏说过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我们平时常说“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就去投身仕途、报效祖国;其实亦要“仕而优则学”,身在仕途、服务家国,更需要不断学习完善、不断见贤思齐。

一方面,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学无止境。这种良性循环,就是现在我们提倡打造“学习型人生”和倡导“终身学习”的意义。《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问能适用世事洞明、文章能锦绣人情世态,这就是一种经世致用,就是一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写照。我们平时的学习,如果能化入行动、提升智慧,如果能融入生活、光华人生,如果能投入社会、贡献时代,则不仅是修身,更是成为了一个大写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