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

除了屠呦呦,我们也应关注另两位获奖者——威廉 C·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一种名为阿维菌素的新药,其衍生物从根本上降低了盘尾丝虫症(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象皮病)的发病率。

这两种病有多恐怖?

淋巴丝虫病(象皮病)

淋巴丝虫病常被称作象皮肿,其病因是感染了班克罗夫特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ti)或是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会导致皮肤增厚并产生皱纹,并且,病人的手臂、腿部、胸部乃至生殖器处可能会出现怪诞的肿胀。全世界约有1.2亿人携带这两种寄生虫,其中有4000万人症状很严重。这些线虫必须经历生活在蚊子体内和生活在人类体内两个阶段,才能完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它们的被称作微丝蚴的幼体,只有在蚊子体内才能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后者只有进入人体才能发育成成虫。成年线虫的后代——下一代微丝蚴——必须想办法回到蚊子的体内才能继续成长,完成这个循环。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1)

这张照片,大概是中国网络上最知名的象皮病病例图。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人被说成“北非巨阴族”,睾丸长这么大是因为舔牛阴舔出来的。这个说法非常扯淡,谣言粉碎机曾做过破解。

被携带线虫的蚊子咬上一次,可能并不会被感染。只有被它们咬上数百次,足够数量的雄性和雌性幼虫才能进入人体,找到对方,开始繁殖。一旦它们定居下来,不管疾病发生到何种程度,成年线虫都会进入淋巴系统,使其形成一种蜂巢状组织阻碍淋巴液的流动,导致淋巴丝虫病典型的囊肿。成虫可以活上5到7年,交配、生产后代,下一代微丝蚴会进入循环系统,期许最终被吸血的蚊子吸入体内,开始新的生命周期。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2)

当然,说象皮病不能不提南方公园……

这种疾病常见于那些贫穷的地区,包括非洲、南美洲、南亚的部分地区、太平洋地区以及加勒比海地区。虽然一次血检就能发现血液中的微丝蚴,但它们的一种奇怪习性会使得这种检测方式不那么稳定:只有当蚊子出没开始吸血的晚上,这种微小的生物才会进入循环的血液当中。在白天,它们根本就不可能会被血检发现。而治疗也很难:没有办法除掉成虫,一种一年用一次、叫做异凡曼霉素(Mectizan)的药物,能够杀死它们的后代,阻止这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但是,每年发一次这种药物却着实不易,尤其是要把它发放到偏远地区或是那些常有暴力袭击的国家。现在,公共卫生官员们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策略:往食盐里添加除虫药,这样的药盐每包只要26美分。在中国,政府要求人民食用这种药盐,靠这个策略除去了淋巴丝虫病(译注:中国当时在食盐里添加的是DEC)。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3)

《贝尔维尤的维纳斯》,摄影师Oscar G. Mason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拍摄的是一位身患象皮肿的妇女。

虽然这种向世界上最贫穷的人群发放药盐的策略看起来很奇怪或是让人焦虑,但它好处多多,除虫药还能杀死额外的几种寄生虫,包括蛔虫、虱子和疥螨。一个疾病控制中心主管消灭淋巴丝虫病的官员称这种药物是“穷人的伟哥”,因为除去了寄生虫的骚扰,人们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实际上都好多了,他们重拾恋爱的心情,获得了治疗的社区甚至会迎来一场生育高峰。“我甚至听说有人给他们的孩子起了‘异凡曼霉素’这个名字,”这个官员对记者说。

盘尾丝虫症(河盲症)

从1970年至今,大约有三分之一居住在西非河边乡村里的人在成年之前有可能变成盲人。我们能够从照片中看到,那里的孩子会用绳索引导瞎了的成年人,可见在这片富饶的河谷之中,失去视力是生活的一部分。终于,那些以农业维生的人作出了一个可怕的决定,抛弃这片故土,抛弃这片富饶的土地。

这场悲剧要归于憎蚋(Simulium damnosum)和它们的几个亲戚之名,医学昆虫学专家称这种生物为“世界上危害最持久、最让人沮丧的叮人昆虫”。只有这种小飞虫,并不会致人失明。一种名为旋盘尾丝虫(Onchocerca volvulus),有着奇异生命周期的纤细蠕虫状生物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它们导致了这种名为河盲症——或者称之为盘尾丝虫病——的可怕疾病。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4)

河盲症疫区内的惨状。图片来自mindsofmalady.com

雌蚋将卵产在快速流动的河流的水面之上,在这里水流能够带来充足的氧气,满足卵发育所需。幼虫破壳之后还要在水中生存大约一个星期,直到它们成为发育为成体。雌虫破蛹之后会立即交配,它们一生只交配一次。而在那之后,它们会拼命的寻找温血动物,以求饱餐一顿。只有饱饮人或者其它动物的血液之后,它们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满足体内虫卵发育所需。它们能够活上一个月,在河面上产卵,以保证种族的延续。在有的地方,短短一千米的河床之上每天就有10亿只这种小飞虫破蛹而出。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5)

憎蚋的幼虫和蛹,图片来自nzdl.org和visualphotos.com

蚋是“坚定进食者”,意思是当它们叮在猎物身上时就像船抛了锚,不吃饱绝不离开。一个人在虫害严重的地方,一个小时可以被叮上几百下。在有的案例中,蚋群实在太密集,它们爬满了猎物的耳朵、鼻子、眼睛以及嘴巴,导致受害者窒息而死,或是在企图甩开这些害虫时跌下悬崖。这种飞虫能够杀死家畜,让这些倒霉的家伙就像是被放血致死。在被蚋大规模攻击之后,这种飞虫唾液里多种多样的化合物会使猎物休克,这就是被称作蚋中毒的症状,它能够在几个小时内杀死受害者。1923年,在喀尔巴阡山脉南部的多瑙河流域,一大群凶悍的蚋导致了2万2千多只动物的死亡。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6)

吸血的憎蚋,图片来自nhm.ac.uk

但对于蚋那短暂嗜血的一生来说,最使人瞩目的是它们在吸人鲜血的时候能够通过伤口传播旋盘尾丝虫这种寄生线虫。而后者在疾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错综复杂又怪诞的生命周期。

年轻的线虫——它们的早期幼虫被称作微丝蚴——进入人类的血液循环之后不能长大或是发育。它们必须趁蚋吸血的当口进入后者的身体,才能够长大,进入下一个幼虫阶段。当它们进入蚋的体内之后,会移动到后者的唾液当中,等待蚋再次进食——只有再次回到人类的身体之中,它们才能够完成发育,长大成年。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7)

传播旋盘尾丝虫的不止憎蚋一个种。图为S. yahense成虫,图右侧触角上的那一截,是一只正在往外钻的旋盘尾丝虫。图片来自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只有成功的完成这场横跨人——蚋——人的复杂旅程,微丝蚴才能经历数个阶段,发育成年。这些成年旋盘尾丝虫会在人类的皮肤之下形成小瘤,它们能在其中生活,在其中交配,在其中尽可能的繁殖——每天可产生多达1000个后代——长达15年之久。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8)

盘尾丝虫的生活史,这个属不止危害人类。图片来自riverblindness.eu

那些旋盘尾丝虫的子孙会干些啥?大多数不够幸运,不能找到进入蚋体内的途径,这是它们进入生命下一阶段所必须的,这注定了它们在死之前会在人类的血液里以微丝蚴的状态逛上一到两年——这已经足够给其宿主造成严重的伤害了。它们会在人眼中掘洞,致人失明。

受害者的皮肤上会起丘疹、退色乃至破损。这种微小的生物会造成极为可怕的搔痒感,使得人拼命挠抓,即使是使用树枝、石块,即使是挠破了皮,也无济于事。这些症状都会导致细菌感染,让人无法入睡,有些可怜的人因此而自杀。

神经衰弱和夜盲症区别(河盲症和象皮肿)(9)

河盲症病人。选这张照片是因为它看起来稍微温和一点。图片来自humanosphere.org

现在世界上依旧有1770万人被这种疾病感染,大多数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有27万人已经失明了,50万人蒙受严重视力问题的困扰。控制这种疾病的一个方法是消灭蚋,这一行动自从20世纪50年代DDT被发明以来就开始了。但蚋很快就对DDT有了抗药性,而这种农药会在食物链中富集,最终达到能让人中毒的水平。现在一种天然的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被用来控制虫害,但这对于成千上万感染者来说,并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一种名为阿维菌素的除虫药被证明能够杀死旋盘尾丝虫的微丝蚴,但对于它们的成体来说却无济于事。它的制造商默克公司将其免费提供给公共卫生团体,再由他们将它分发给感染者。直到旋盘尾丝虫的成虫死亡——这大约需要10年——这种治疗不能间断,在此期间,患者必须按时服用药物,这样才能杀死旋盘尾丝虫的幼虫,并保证疾病不被传染给其它人。治疗计划曾仅在非洲的少数国家施行,它成功的使那些迁离河边村庄被安置在安全地带的人摆脱了疾病。而现在,这个计划也在其它的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里开始了。

PS:河盲症在英语里叫“river blindness”,胆大的放狗搜搜看吧,就不放图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