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管理与技术(梨树12)

梨树 1—2 月精细管理技术

王田利

1 1 月份

1.1 整形 1 月份梨树树体内的营养完成由小枝到大枝、主干、根系的转运过程,小枝中的营养相对较少,是整形修剪的主要时期。梨树整形修剪依据梨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环境, 通过修剪技术,创造合理的树体结构,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保持健壮树势,提高结果能力,改善果实品质的管理措施。

我国梨树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树形及培养过程。 目前我国梨树栽培模式主要有乔化密植和乔化稀植两种模式,栽培模式不同,选用的树形不一样,前者主要应用的树形为纺锤形,后者主要选用的是主干疏层形,另外“ V ”字形树形在密植生产中也有应用。

1 )疏散分层形。 有中央领导干,主干高 60~70 cm ,树高 4~4.5 m ,全树留主枝 5~7 个,分 3~4 层排列,第一层留 3 个主枝,主枝的方位角各为 120° ,第二层 1~2 个主枝,第三层以上每层 1个主枝, 第一层与第二层间距 100~120 cm ,第二层与第三层间距 60~70 cm , 每主枝上留 1~3个侧枝, 主枝保持 70° 延伸。 该树形造形容易,骨架牢固,树体大,产量高。

2 )纺锤形。 有中心干,干高 80 cm 左右,树高 3 m 左右,在中心干离地面 80 cm 以上,每隔20 cm 不分层地留 10~15 个枝轴, 结果枝直接着生在枝轴上,枝轴、结果枝粗度控制在着生部位母枝粗度的 1/2 以内,枝轴保持 80° 左右的角度延伸,上下相邻枝轴间距在 60 cm 以上。

幼苗定植当年,在 80~100 cm 处定干,以达地上地下的平衡,促使新根群的形成和生长,为幼树健壮生长打好基础。

第 2 年萌芽后留剪口下 35 cm 的芽, 抹除其余芽,以集中营养,促进所留芽生长。 生产中要注意克服不抹芽及抹芽太多现象, 不抹芽虽然地上部制造的光合产物较多, 对根系的供给养分充足,有利根系生长,但留芽过多,养分分散,地上抽枝多,枝条生长细弱,以后去枝伤口多,对树体削弱作用大,得不偿失。留芽太少,地上部制造的光合产物较少,根系生长养分不足,不利树体生长。

梨树管理与技术(梨树12)(1)

纺锤形整形关键要保证中干有绝对的生长优势,从而抑制主枝,防止主枝过旺生长,以利成花结果, 因而在修剪时要注意培植中干的长势,生产中主要通过 2 年重剪的方法来实现。 第二年冬剪时,选 3~4 个主枝,留 1~2 个芽极重短截,剪口芽朝下,疏除其余枝,中央领导干旺时不截,弱时可在半饱满芽处剪截。

第 3 年春季抹除剪口芽, 在中央领导干上需留枝部位每 20 cm 左右刻芽 1 处,促进成枝,所抽枝保持自然生长, 充分利用枝条的顶端优势,促进树冠扩大,一般枝的长度达到 1.5 m 左右,便成为改良纺锤形生产中的理想枝。

第 4 年春季抹除剪口芽, 中央领导干上在需留枝部位每 20 cm 左右刻芽 1 处,促进成枝,秋季对选留的主枝长度达到 1.5 m 以上时拉平,所留的临时性枝在 1 m 左右时拉下垂。冬剪时,中央领导干旺时不截,弱时可在半饱满芽处剪截。 其余枝一律长放。

该树形枝的级次少, 成形快, 进入结果期早,通风透光性好,适于密植栽培。

3 )“ V ”字形。 无中心干,两个主枝自树干上分别与地面呈 60° 夹角延伸,每个主枝留结果枝15 个以上。 该树形结构简单,进入结果期早,产量高,适于密植栽培,便于机械化作业。

“ V ”字形树形培养过程:苗木栽植后,于离地面 60~70 cm 处定干,干高 40~50 cm ,培养两个方向相反的主枝,主枝开张角度 60° 左右,在主枝上每隔 20 cm 左右留 1 个结果枝, 每主枝留 15 个左右的结果枝, 结果枝最好左右相间,同侧结果枝间距 40 cm 以上。

1.2 梨树修剪 梨树修剪是调配树体营养、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的主要措施, 梨树树龄不同,品种不一样,修剪的方法各异,修剪时应灵活应用刻芽、长放、短截、回缩、疏枝、开角等手法,重点做好树势、结果枝龄、枝量、花量、枝干比、枝条延伸角度、枝间距、枝条长度、树体高度等的调节,取得好的修剪效果。

1 )树势调节。树势指的是树的势力,势力有强弱之分,按长势来分 , 可分为虚旺树、旺势树、中庸树和弱势树, 树势过强或过弱都不利结果的进行。由于树体中的营养用于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枝叶营造,另一部分用于成花结果,用于这两部分的营养很有讲究, 当用于二者的营养均衡时,树势中庸,产量稳定,所结果实的品质较高,因而在在修剪时树势的调节是重中之重,可根据树势的强弱不同,采取强分散,弱集中的方法,以均衡树势,促进丰产优质。

2 )结果枝组枝龄调节。 结果枝组具有 1 年发条、 2 年成花、 3 年开始结果的习性,结果枝组形成之后,连续结果能力较强,通常可连续结果4~5 年,之后由于枝组老化,结果能力下降,所结果实果个变小,品质变劣,因而生产中要注意结果枝组枝龄的调节, 将结果枝级枝龄控制在7~8 年范围内, 对老化的结果枝组要注意用附近枝龄小的枝组替换,以保持旺枝结果,提高结果能力。

3 )枝量调节。果树枝量的多少,直接决定果园覆盖率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果园的覆盖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即随着覆盖率的增加,产量增加,但超出一定范围,枝量增加,产量并不再增加,反而会下降,主要是由于枝量过大时,有部分枝相互遮阴,见不到阳光,成为无效光区。 通常枝量越大,无效光区越多,越不利产量提高。在幼树期要注意适当多留枝, 以促进覆盖率提高。全园枝量过密时,可通过间伐的方法减少株数,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个体枝密时可通过落头、疏除过密枝、疏除过低枝降低枝量。

4 )花量调节。果树成花受多种因素影响,花量的调节要综合考虑树体结果能力的高低、投资能力的大小、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确定目标产量,然后将目标产量分解到树到枝,做到依产定花定果。当花量少于目标产量时,注意保花保果;当花量超过目标产量时,加大疏花疏果的力度,控制产量。 通过花量调节,再配套肥水管理,可稳定产量,提高果实品质。

5 )枝干比调节。在梨树生产中,一般母枝越粗,着生枝越细,母枝对着生枝抑制作用越强,枝势越易缓和,越有利于结果,如果母枝和着生枝粗度相当, 则着生枝可以从母枝处获得较多的营养和水分, 导致着生枝生长越旺, 成花困难, 因而枝干比的控制是冬剪时调节的主要内容之一。

梨树管理与技术(梨树12)(2)

6 )枝条延伸角度调节。 在梨树生产中枝条直立生长时,营养物质的运送途径很畅通,枝条中积累的营养少,成花数量少。 当将枝拉平后,运送到根系中的养分减少, 积聚在枝条中的光合产物增加,会大大提高枝条的成花能力。当枝条被拉下垂后, 枝条中的光合产物运送途径完全改变,光合产物由下向上运送,绝大部分光合产物会积累在枝条中,形成串花枝,因而在修剪中应根据树龄、品种成花的难易,适当调节枝条的延伸角度,以调节结果量。

7 )枝间距调节。 树体中枝与枝间距离的远近是树体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一株树体中任何一个枝的存在, 对周围枝的生长会产生影响,周围枝的生长也会影响每个枝的生长,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当枝条相互严重遮阴时,会变成无效枝,因而在栽培中单株个体要求达到“枝枝向阳,果果见光”,才有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8 )枝条长度调节。 在树体中枝条的长度决定树冠的大小, 冠幅大小直接影响果园整体的通风透光性, 理论上中干上分生的枝轴长度应控制在株距的 1/2 。由于我国果园大多采用株间窄、行间宽的长方形栽植,如果枝轴长度按株距的 1/2 的标准控制, 则行间至少可保留 1 m 的作业通道,这样便于田间作业,因而对于枝轴长度的控制要高度关注。

9 )树高调节。 果园是由多株果树组合成的群体, 单株的树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四周的果树会形成影响, 同样的四周的果树也影响单株树体。特别是某一树体过高时,其对周围树体光照影响严重,会导致整体果园光照恶化,产量质量降低。要适时控制树高,以优化整体果园的光照,促进产量、质量提高。大量生产实践证明,树高在行距的 70% 左右时, 单株个体对周边果树的影响最小。生产中应以此为依据,当树高超过行距 70% 时,可将树头拉弯控制树高;当树头过大,对下部遮光严重时,可采用落头的措施,将树头锯掉,控制树高,提高顶射光进光量,提高树体内膛结果能力。

2 2 月份管理两要点

2 月份是农历的正月, 土壤刚解冻, 气温低,一般农活还难以开展,可利用这段时间对密植园进行间伐,或对老化园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果园的结果能力,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

2.1 密植园间伐 在我国梨产区, 密植园郁闭,已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引起广大栽培者的高度关注。但改造多局限于锯枝,间伐应用的很少。根据大量生产经验,锯枝改造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而间伐改造的效果是很理想的。这主要是由于, 梨树地上部与地下部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平衡关系,如果仅进行锯枝处理,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在锯除地上部枝后,树体地上地下的平衡关系被破坏, 强大的根系吸收的养分又会引起地上部旺长, 短时间内又会重新出现郁闭现象,而进行间伐改造,对于单株树体而言,平衡没有破坏,树体相对稳定,通过挖除过多的株,给所留株腾出足够的空间,有利植株继续扩展,因而可起到治本之效。所以在密植园改造时要转变观念,立足治本,着眼长远,积极采用间伐措施,采用隔 1 株挖 1 株的方法,将栽植密度降下来,这是密植园改造的关键。

2.2 衰老园截干更新 栽植较早,生长时间较长的梨树,树龄老化,树体结果能力下降,所结果实果个变小,品质变劣,生产经营效益下滑,更新改造迫在眉睫。由于梨树具有抗病性强、寿命长、潜伏芽受到刺激易萌发枝条的特性,静宁县界石铺镇果农创造性地在早酥梨生产中应用了截干促萌更新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 )更新园确定。 早酥梨萌芽率高,成枝力弱,短枝特短,长枝特长,短枝受刺激易抽枝,长枝长放易形成短枝,成花结果。 短截越重,刺激作用越强,抽枝越长。树龄越大,鸡爪枝越多,养分越分散,抽枝能力越弱。 因而,采用截干更新的早酥梨园应选择树龄在 25 年以上的树体进行。 通过截干重刺激,抽生强旺条,保持老树新枝结果,以提高结果能力,提高果实品质,提升生产效益。 25 年生以下的树提倡加强结果枝更新,利用早酥梨长短枝互换容易的特性,加强对“鸡爪枝”的疏除和短截,刺激其形成新的结果枝组,提高结实能力。

2 )更新时期。 早酥梨截干更新应在休眠期进行,落叶后至萌芽前均可进行,截干后所萌新枝生长时间长,有利于树冠恢复。

3 )截干部位。根据静宁果农的经验,截干越低,刺激越重,越有利于抽生长条。另外,早酥梨果实皮薄,果实碰伤后,易变色腐烂,树体过高时,田间作业不便,会导致伤果增多,低留干可很好地避免伤果的产生, 因而截干更新时应注意低留干。在静宁截干更新时,树干截留高度在30~80 cm 。

4 )截干更新后树形的选择。 早酥梨树在静宁截干更新后果农选用两种树形, 一种为主干形,另一种为开心形,树形不同,截干时树干截留高度及后序管理是不一样的。 主干形树干截留高度要低,一般截留 30~50 cm 即可,在萌芽后选 1 个强旺直立枝条培养新的树冠, 同时在锯口附近留 3~4 个大型枝组,以加速锯口愈合,对所留枝组应进行控制,防止枝组过大,竞争营养,影响树冠恢复。开心形一般树干截留高度应在 80 cm 以上,防止所萌新枝结果后落地,影响果实品质, 通常在锯口以下均匀留 4~5 个健壮的分枝。

5 )伤口保护。早酥梨树体抗病性强,根据静宁截干更新的情况,很少发现腐烂现象的发生,但如不注意锯口保护,锯口易开裂,影响愈合,因而在锯干后, 应及时用地膜对伤口进行包扎保护,防止伤口干裂,以利其愈合。

梨树管理与技术(梨树12)(3)

6 )截干后管理。早酥梨树截干后,后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树冠的恢复和产量的形成,因而应在锯干后,要强化管理,重点抓好以下措施的落实。

一是抹芽。由于截干后,早酥梨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被破坏, 强大的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能力强大,锯口下的隐芽会大量萌发,过多的萌芽会导致养分分散,影响新梢的生长,因而在萌芽后,在锯口下应选留方位好,相互错开生长的 4~5 个新梢保留, 及时抹除多余的萌芽,以促使保留枝芽健壮生长。

二是加强土壤管理, 防止根系枯死。 锯干后,根系恢得光合产物的能力减少,会出现根系枯死现象,影响树体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因而锯干后应加强根系保护, 一方面加强土壤耕翻,保持土壤疏松,增强土壤的透气;另一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通过用地膜覆盖保墒,防止土壤干旱造成毛根枯死。

三是适时拉枝。锯干后,由于对树体刺激较强,新枝数量大,当新枝生长量达到 100 cm 以上时,应进行拉枝处理,以促进所发新枝萌生短枝以成花结果,由于早酥梨枝软,拉枝时应注意拉开基角( 90° 左右),保持腰角在 75°~80° ,梢角稍上翘( 65°~70° ),防止拉枝角度过大,导致枝势衰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