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

知青十年

▓ 孙筱萍

一九六八年十月二十四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次命运转折,人生的画卷铺开了新的一页,甚至重塑了自己的人生。

记得五十三年前,一艘小火轮从南京江边中山码头鸣笛启航,一船莘莘学子、稚气未脱的热血青年,告别六朝古都和金陵的山水城林,越长江、入运河,一个昼夜的颠簸航程,被载往苏北里下河的一个运河小码头。

乡亲们十里来相迎,帮我们挑行李、扛背包,我们就象棋子一样被安置在一间间的茅草屋内,这就是我们的港湾了,在这村庄驿站,我们停靠了近十年的光景。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

车水

我们在此和当地的乡亲一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这是我们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我们接触社会的实践。这些日子里,我们有太多的收获:身体变得壮实,认识了百种以上的农具,农耕的节令逐渐知晓,各种农活也在老农的指导下慢慢地学会了。懂得桑木扁担结实又养肩。我们没有酒,亦常话桑麻,看着田里即将开镰的稻麦,估计个产量,也能达到八九不离十的水准。什么“豆三麦六,菜籽一宿”,什么“锅不热,饼不靠”,这些生产生活俗语,指导着我们在人生征途上不断前行,甚至渗透我们的“三观”。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两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诗中的描绘与我们当时的生活状况何其相似乃耳!一个班组的成员就好比一家人。

当时生活是很艰苦的,我们住的是土墙茅屋,比当地农户面墙上多几块砖,房屋的北面多一扇木窗,当地是没有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古朴风韵。茅屋的西山头地上埋了一口小缸,三根树枝撑起一个架子,再用稻草帘子围起来,就成为我们的“卫生间”。说是鱼米之乡,那的确是传说。我们到达生产队的当晚,在饲养处喝晚饭粥,昏暗的灯光下,一碟咸大头菜,一碟小咸菜(油菜梗醃制的),还有一盘看不清是什么,我悄悄地夹了一筷送入口中,原来是泡在酱油中的大颗盐粒。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

晒谷场头

鱼吧,那真是水至清无鱼,第二天我们自己开灶做饭,同班组的张云龙同学兴头头地提了鱼叉到屋后小塘去叉鱼,让我们烧热了锅等着。后来,他空着双手怏怏归来。云龙兄比我长,身大力不亏,干农活对我助力不小,回南京后不幸英年早逝,他是回民,我们在南京仙鹤桥按回族仪式送他西行,我为他写了首小诗:“仙鹤桥头仙鹤去,云龙在天我在地,昔年共抓一把勺,瓜菜无油作粮济”,既有怀念之情,也道出了缺粮少油的困境。

“鸡蛋换盐,两不见钱”,这是对当时自然经济状况的概括,流通的货币极其缺乏。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事,农户之间借贷,常常就是一升米一盅油而已。穷和饿是当时当地的主旋律。因为饥饿,我们吃过猫狗,还有水蛇青蛙,尝试过手搓的灌浆麦仁和带腥的青豆乃至路边的荆条。因为饥饿,天黄日短的农闲时,我们曾经一人一顿吃下一斤猪肉外加一斤大米饭,撑得一时不能动弹。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学习大寨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和火热场面。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

打猪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重复轮回,耕田耙地、裁秧割麦,水利工地、河西草滩,都是我们挥洒汗水的项目和处所。春风秋雨中,田间地头的我们,也常会冒出一蓑烟雨任生平的诗情画意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渐渐地,我们融入了这块热土,我们脚上穿草鞋,腰间系根绳,听懂会说当地方言,我们已转变为地道的农民,一样地用当地腔调打劳动号子,一样地自报公议评工分,一样地养猪种菜,守着猪栏看半晌,指望猪儿快快长大,一样地关注千古大运河的潮涨潮落,因为,它关乎村落的安全和粮食的收成。后来,有人当了民办教师,有人成为赤脚医生,有人加入宣传队,有人进入社办厂,有人当上村干部,有人入伍把兵当,有人升学去读书,有人在了党,还有人随着下放农村的父母又去了他乡……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发热。

我们在艰苦的劳动中也有志得意满之时。我们从南京带去菜籽,种出的矮脚黄村民也喜欢,便要我们留种。我们有时过年不回南京,过革命化春节,挑一副空粪兜,走十余里路到县城,去城里最大的饭店正丰园下一碗大肉面,再去澡堂泡个澡,顺便去看一场电影,然后装满一担肥料“嘿哟嘿哟”地挑回队里。一年夏收,队里百余亩的麦把,被我们几个知青包干,全部一担一担挑上大场,农民们看得很是惊喜。有一年春节,我们回南京,把省城江苏饭店的粪肥用一条木船运回了村上。

我们还学会了用湿柴烧大灶,用明矾淀清挑回的塘水,会把烧煤油的罩子灯蕊捻到明暗适度,不多耗油,我们在土坯搭成的台子上读语录、写家书和看能找到的读物,还有知青姑娘们在土台上对镜贴花黄……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4)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5)

心安此处是吾乡。回城无望,耐不住长期寂寞和青春萌放,大男大女们开始寻思有个家了。于是,投桃报李、鹊桥相会、十八相送,演绎了一出出乡村爱情喜剧,最后来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了。

作为知青,对于插队的年代,有人称之为无悔的十年,但有人不这样认为,我倒是认同的。因为,我们吃过苦中苦,我们接触了中国社会的最基层,知道基层人民的愿望和需求,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也悟到了田的拐角处锹挖不到,种撒不到就不会长出庄稼来的真谛。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6)

凡此种种,五味杂陈,对最终有幸回到故乡城里生活的我们,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成为我们一生中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溶化于我们的血脉、浸润着我们的灵魂,不断为我们的前行助力加油,一路走到今天。

江苏省宝应县南京资深知青孙筱萍写于原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纪念聚会

图片为部分原大队知青在悠仙美地合影,摄影为汪士和、汪瑞芳、王坚等。部分老照片为韩宽戟、谢红兵提供,一并致谢。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7)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8)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9)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0)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1)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2)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3)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4)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5)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6)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7)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8)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19)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0)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1)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2)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3)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4)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5)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6)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7)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8)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29)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0)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1)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2)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3)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4)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5)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6)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7)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8)

黄浦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宝应县黄浦公社新建大队知青53周年聚会感言)(3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