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人杰地灵好风景(修善村人杰地灵)
王玉明
立冬日,寒风冽冽,让人感到冬的诚意。和朋友相约慕名拜访了昭馀大地的修善村。
修善村位于祁县近效距县城仅5公里,交通便利。修善村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初年,汉光武建武二年,爱国重臣东汉护羌校尉温序、司徒王允、汉人成佛第一人田善友都是修善人,人称“三贤故里”。唐王李世民巡游探访田善友,因其成佛未谋面,因而御批修空望佛庙,以祭之。修善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原名青箱村。到了唐代因田善友善行成佛,而改名修善村。
修善村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村逢街有庙,遇巷有祠,共有庙宇祠堂十二座。但由于种种原因,横遭破坏,年久失修,大部分荡然无存。古民居也所剩无几,成了村里的凤毛麟角。绕村一周,新庭院,新房舍,整洁的路面,一派新农村风貌。
在村长段续斌的带领下,我们朝拜了王允墓、温序墓。游览了新建《百善壁》、《二十四孝墙》,聆听了《英雄儿女》电影、老赵的原型,英雄王五牛的故事。历史厚重,英雄感人。村中三棵四人合围的千年老槐,老枝斑斑,新枝青青,诉述着修善村的古往今来。
段村长是一位有责任、敢担当、群众信任的村级领导。修善村地肥水美,三河汇聚(汾河、昌源河、乌马河)九龙口相会。村里2000口人,5000亩耕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主客观条件。村长既继承传统,又有新的思路,几年间修复了温序墓、王允墓,新建了《百善壁》、《二十四孝墙》和王五牛纪念馆,又集中开发了当地名优特产,修善村的酥梨、西瓜形成规模化经营,做到了粮果1:1的比例,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成了昭馀大地上远近闻名的行善之乡。
修善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以善立德、以善为魂、以善为荣,是修善群众信仰的理念。文明、友善、诚信、忠孝是修善的村风。善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百善孝为先”也是优秀传统忠孝文化的重要内涵。做善人、说善话、行善举已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敬老爱幼、孝敬长辈,在修善村蔚然成风。好媳妇闫俊青十年如一日侍候多病的公公;小学生杨晓燕维护公益的事迹传为美谈;七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在 “托老院”享受生活、娱乐全方位的照顾,真是善其心、善其身、善其终。段村长告诉我们,近年来修善村没有发生过各类刑事、打架斗殴事件,民风正、人和谐,再现了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的其乐融融的太平世界,这就是“善”的真谛吧。
走进村委办公小楼,简朴的陈设,毛主席半身像威然耸立,“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金光闪闪。善为本、善行事、善待人、“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善在其中了,村长的农果林、善文化、观光加旅游的新思路,让我们看到了修善的美好前景。
站在村口,“修大善而立德,行大善而立身”的名言让人油然而生敬意。三贤圣馆的一副楹联:“修其美德千家善,善此懿行万姓修”,点破了“修善”的真实含义。修善让“善”的美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心灵,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吗?美哉:修善,千家善,万姓修,善行天下,愿修善的明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丰、人更美。
2016年11月10日
修善村怀古赵永兴发表于最美祁县
修善村位于县境西北部,汾河、昌源河、乌马河三河环绕这一方水土,距县城5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风光秀丽。谁能想到,就是这个在祁县乡间极为普通的村落,居然就是中国历史十大名门望族“太原王”氏的重要发祥地!犹如核裂变产生的冲击波,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我的魂!对修善村这片沃土既崇拜敬畏,更多的是诚惶诚恐。有朋友可能说,“太原王”应该是太原,怎么会在祁县?祁县在古代历史上很长时期,一直在太原管辖的区域范围之内。现在,太原作为省会城市,知名度肯定比祁县高的多,为了扩大影响力的需要,定名为“太原王氏”。祁县修善村成为“太原王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我“固执”认为修善王氏才是“太原王氏”真正的源头呢?还是让历史说话吧!他比我知道的更多,说话也更有力度。
从司徒王允开始,从东汉到宋朝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修善村王氏居然辈辈出名人,或文臣、或才子、或武将、这些人物或多或少和修善村有渊源。象东汉王允、幽州刺史王懋、魏初太尉王凌、河东太守王宏、南北朝名将王宏仕、前秦名将王苗仕、东晋大将王懿、南朝名将王僧念、南朝豫州刺史王玄谟、南朝车骑将军王茂、上谷太守王牢、司徒王僧辩、西魏大将王思政、北州大将王轨、后周骠骑将军王光、王僧喑、王圭、王玄邈、王宽、王颜、王颇、王仲舒、王重荣、王忠嗣、王珂、王颁、王庆、王愽、王贻永……千年悠悠岁月,修善王氏后裔遍布大江南北,成为王氏家族最为鼎盛辉煌的一支,和“琅琊王”构筑起中华王氏的脊梁!祁县文化名人,有一半以上出自修善王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王氏家族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了今天享誉海内外的“太原王氏”!是到了为修善王氏正名的时候了.
二零零一年的秋天,我已经来过一次修善村,那次来修善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拜谒王允。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王允是个名气极大的人物,我是从小就知道王允祖籍在祁县修善村。祁县在历史上出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那是相当了不起,我自然引以为豪。总想来修善村看看王允墓,寄托自己对古人先贤的一种敬仰,一种哀思之情。
直到秋天,这个在心中酝酿已久的愿望才实现。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来到修善村,打听了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七绕八拐,总算在村西北找到了王允的坟茔。远远望去,在一大片略为平整的荒地上,孤零零一个比村里普通坟墓稍微大一点的墓堆,上面栽着一些树,我叫不上名来,坟前立着一块石碑,坟墓不远处堆积着一垛垛的玉米秸秆,在风中飒飒作响,周围再没有任何遗迹。走近王允墓,墓碑上刻在“汉司徒王允之墓”七个大字。我绕着王允墓走了三圈,最后在墓碑前陷入了深思。我是喜欢历史的,自然对这个祁县的名人做过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凡是看到有关王允记载的一些文字,我都是反复看几次。尤其是《三国演义》里关于王允的故事章节,我到滚瓜烂熟的地步。看着墓碑,脑海中把我所了解的王允一生象电影片段一样一幕幕掠过。这就是王允墓?这样的孤寂、荒凉?曾经叱诧风云的王允的魂魄就在这一堆枯冢之下?不管怎么说,王允算魂归故里!那时,我是带着一丝遗憾和几分惆怅的心情离开修善村的。
再次踏上修善村这片土地,已经是十六年之后了……
十六年的时光,斗转星移。再次踏上修善村这片土地时,我的心情更加忐忑不安,是一种既敬畏又诚惶诚恐的感觉。为什么是这样的一种矛盾心情呢?还是源于我对修善村的更进一步的了解,觉得自己对修善村了解的远远不够。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修善村充分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利用王允故里,积极打造宣传中国“善”文化,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王允足以称得上是历史的夜空中划过的最耀眼夺目的流星!王允,字子师,祖籍祁县修善村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人称“有王佐之才”。19岁那年,因其不畏权势,诛杀奸恶,被郡人称颂,后升至豫州刺史,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东汉末年,朝廷昏庸,政治腐败,军阀割据,争权夺利非常激烈。有枪便是草头王,西凉太守董卓依仗手中的权利,废掉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朝政大权全部由他一人把持,朝中大事也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王允身为司徒,看到董卓这样独断横行,忧心忡忡,决定寻找机会杀掉他,复兴汉室。于是精心设计了“连环美人计”,先把美女貂蝉许配给吕布,又将貂蝉献给董卓,从而激起了吕布与董卓的仇恨,引发两人的矛盾,最后,吕布将董卓杀死。
没有不透风的墙,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为董卓报仇,围攻宫庭,胁迫汉献帝杀了王允,王允为顾全汉室安危,毅然舍身取义从宣平门跳下,血溅凤凰楼,为国捐躯。王允被害后,京都许昌,男女老幼,无不垂泪、悲泣哀号。
王允一生才华卓著,运筹帷幄,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最终以死捍卫气节,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悲壮山河、浓墨重彩的一笔!王允死后,汉献帝感念王允的忠贞气节,命人厚葬于许昌北,年年祭祀。在其家乡修善村为其设立衣冠冢,供后人凭吊!
吊王允墓
曾于史册见功勋,今日遭逢一吊君。
司徒巧施连环计,汉室得除暴虐人。
往事思来年月古,遗茔望去柳杨新。
当时大义谁知是?一缕青烟感念深。
修善村并不是仅仅是一个王允,还有东汉温序,还有颇有声望的“空望佛”田善友,所以修善村号称“三贤故里”。
温序何许人也?《搜神记》上留下这样的记载:温序,字公次,太原祈(祁)人也,任护军校尉,行部至陇西,为隗嚣将所劫,欲生降之。序大怒,以节挝杀人,贼趋,欲杀序。荀宇止之曰:“义士欲死节。”赐剑,令自裁。序受剑,衔须着口中,叹曰:“则令须污土。”遂伏剑死。更始怜之,送葬到洛阳城旁,为筑冢。长子寿,为印平侯,梦序告之曰“久客思乡。”寿即弃官,上书乞骸骨,归葬。帝许之。
译文大致意思是,温序是太原祁县人,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温序受平定北州的骑都尉弓里戍赏识推荐,被汉光武帝越级提拔为御史,后因病免官。
建武五年(公元29年),病愈后任护羌校尉。当巡视至襄武(今甘肃漳县)时,被凉州割据者隗嚣部下将领苟宇劫持,并劝其投降,共图天下。温序坚定地说:“我受国家用重任,万死不辞,怎能贪生背德?”苟宇仍不死心,反复劝说。温序顿生怒火,以所持铜节击杀数人。隗嚣见奈何不得,乃给以剑,令其自裁。温序接剑后,对左右的人厉声说:“既然为贼所副杀,不能让我的胡须被贼土玷污。”便口衔胡须,自刎而死。
(温序墓)
光武帝闻听后很感动,命令温序的部下送葬洛阳,赐城边地葬之,并给家属厚恤,任命温序的三个儿子为郎中等官。长子温寿后为邹平候相,夜梦其父言:“久客思乡里。”温寿立即要求退休,将温序尸骨运回故里,葬于祁县祖坟。
南北朝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曾有这样的诗句:
班超生而忘返,
温序死而思归;
李陵双凫远去,
苏武一雁空飞。
在东汉初年的战争中,祁县修善人温序以爱国为重任,万死不辞,不贪生背德,义薄云天,气壮山河,在历史的浩浩长卷上就写下了光照后人的浓墨一笔,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那修善“三贤”中的田善友田志超和修善村又有什么渊源呢?据修善村《重修真武庙碑记》记载,修善村原名青箱村,唐代田志超在青箱村神坛庙修善成佛,众人称青箱村为善村,后融入田善友修善的故事传说,青箱村遂改名修善村。田志超祖籍陕西,出生榆次源涡村,少年立志成佛,拯救芸芸众生。在修善神坛寺内,田志超承担着百余僧人的杂活,每有苦役,必事身先,深得住持和僧友的喜爱。
田善友挽谷儿的故事在祁县乡间广为流传。说的是麦后一场透雨,回茬的谷子在雨水的滋润下很快长到二寸多高,到了老百姓间谷苗最忙碌的时节,田善友与人和善,乐意帮助别人。于是大伙儿都和田善友打招呼,让他去地里帮忙挽谷儿,田善友微笑着答应了二十八家。晚上,田志超作法请来上天二十八宿,让他们到各家各户帮忙。第二天,二十八宿化作二十八个田善友帮各家活计。饭时,全村老百姓疑惑不解,都说给在自家地里挽谷儿帮忙的田善友去送饭。那时,田善友已经成佛了,于是老百姓一起去修善村神坛庙去拜祭田善友。
宗教是古代劳动人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追求美好理想生活的产物,因而宗教大多被美化为理想与正义的化身,被神化为百姓心中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和行善,敬而为神,神原本是人,因生前为老百姓做许多善事,辞世后尊之为神。田志超,这位汉人成佛的第一人,是三晋大地土生土长的佛,以他传奇的一生和高尚的品质,必将永远被世人所敬仰。修善、积德、行善事,可能就是修善村的来历吧!
行走在修善村这片土地,耳畔回响着历史划过的印迹,眼前浮现王氏先贤叱诧风云金戈铁马的身影!修善村,一个人文气息浓郁厚重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村庄!
“三贤故里”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美丽的传说,已远去一千多年,但正义、爱国、真诚、友善的优秀文化思想精髓,做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与信念却穿越时空,融入修善人骨髓与血脉,历久弥新,焕发新时代的风采!
善文化发源地祁县修善村王丽萍 首发祁县乡土
上周末,百无聊赖的时候在家躺着,赖着床,什么也不想干,天随心意,天气也是阴阴的,每当遇到这样的天气,总是给人心情异常的沉闷,我就这样无聊的把玩着手机,看着家里堆积如山的书,想着干点什么好打发这漫长的空虚。要不就说人类的文明始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一个电话兴奋了我,一个鲤鱼打挺――修善出发.
我是个人来风,说风马上雨就来,没有过多的废话,与友人联系好,三个人,精干的队伍一起搭伴出发向目的地行驶,他们两个算是我要好的朋友,是我同事,是聪明能干有行动力的女强人,非常豪爽,本来还计划叫几个,突然的行动无法联系到更多的人,就这也行,我呢?充当全职的司机,一路听着略带乡音、娓娓动听的讲解,也缩短了行进的路程。
一路无事,不多久的时间就来到我从来没有来过的这个村,环顾这个村,村容整洁,面貌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是有农村特有的质朴和一份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我来自农村,看到这样的环境,有如家的感觉,心情好了许多。停下车的时候也就是到目的地了,一个有点气势的门楼呈现在眼前,“司徒王允”四个鎏金大字写在了门楼中央,两边对联分别是左:刚凌疾恶匡汉室;右:忠肝义胆扶社稷。门楼左边有省级重点文物的碑文,明确记载着年代。以门楼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围墙,形成了一个集中的类似院落的小陵园,围墙外面都有人物的雕刻,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一份崇敬的心油然而生,踏在了昔日名人曾经来过的土地,我们走进了陵园,主体就是一个大墓,大约直径有五米,呈高高大大的圆锥形,没有富丽堂皇的汉白玉呀还是大理石的装饰,只是一个用土堆积的土墓,上面种着几棵树,据说这种树是一种药材,可以辅助治疗脊髓灰质炎,是非常稀有的树种,看那年代应该已经不少年了吧,依然枝繁叶茂,不知道是当年的遗留还是后人的补种,都彰显着后来人对墓下人流芳千古的纪念。再环顾周围,均为有故事背景的石雕,人物活灵活现,记载着当年墓主人辉煌的经历,不难想象当年墓主人出生入死和鞠躬尽瘁的历史史实是何等让人唏嘘,今天只是这样记载着:
王允,字子师,生于东汉二年(公元137年)卒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修善村人。王允出生官宦世家,是祁县王氏始祖王殷的四世孙辈。祁县王氏从王允起名扬天下。汉献帝时,王允官至司徒是东汉王朝的名臣。……王允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正气凛然,其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发展的品质一直备受历代史学家肯定和赞誉。寥寥数语承载了一个人的生平。再看墓葬对面,是用各种字体写的“善”字,看着这满副善字,或楷或草,或狂或舞,无不在提醒着人们向着古人善行膜拜。也许这就是为王允树碑立传的内涵吧,应该这就是善文化的核心。
带着一颗尚未平静的心,我们走出了王允墓园,在那里让我们心潮澎湃,缅怀古人圣贤,那么我们接下来的地方足以让人静默下来――一个不怎么大的人造池塘,也就有50米见方的小池塘,让人宁静,水面不深,没有江海的一望无际和波涛汹涌,也没有溪流的絮絮叨叨,看起来只是静静地一弯池塘,中间有个小岛,给池塘润色不少,环绕池塘一周,然后顺着辟开的小桥进入了小岛,说是小岛,其实也就是能工巧匠们做的假山,不过逼真的效果叹为观止,如果是夏天,有点水的地方会是一个避夏的好去处,想象一下,夏天的晚上,三三两两结伴行于此处,欢声笑语,鸟鸣蛙叫,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我想着笑了笑。因为感觉还挺好,在这里,我们留了影,也算是一次驻足,我来过。哦,假山上还有几个字:上善若水,字形娟秀,我们拍照特意包括了这几个字,也突出了善文化。
继续在村里寻觅着文化的痕迹,我们一行又来到了村委会,进入大院安安静静,因为星期天,我们没有招摇,由村里一位先生指引我们静静地进入剪纸艺术的展览室,里面陈列着老艺人们传承下来的剪纸,两个字漂亮,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花鸟鱼虫身临其境,这样的技术是几代人的精髓,其中有好多都是有故事情节的剪纸工艺,看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感到了我们中华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几千年的文明可见一斑。
走着走着,我们慢慢走完了所有值得观赏的人文景观,心里不免感慨万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小村庄,竟然涌现了几个历史名人,这是个怎样的村庄?透过历史的光环,我们看看他们的现在,一个农村能够打理的井然有序,经济发达,说明他们有个非常好的带头人,那么这个带头人从村的建设以及为村打造善文化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就是以善为起点,他是一个成功的带头人,一个善字,说说容易,做是非常难的,能把善文化打造成了品牌那就是难上加难了。我们一路走下来真的感触颇深的就是这个村有着极浓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的传承,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转载:美丽祁县
修善村位于祁县西北部,距县城十里许,紧靠汾河、昌源河、乌马河,三河并流之处,地肥水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全村现有耕地面积5300亩,总人口1900人。是一块田园景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水宝地。既有天位之利,又有善缘之福、千百年来名流辈出,百姓安乐、和谐、文明延绵不断。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修善村原名青箱村,到了唐代因有田善友(志超)在村神坛庙修缮修行成佛,青箱村改为修善村。
村内修建有《三贤善馆》《百善壁》《二十四孝墙》以及九龙口生态广场,是一个多文化并存之地,称之为中国善文化发源地、三贤故里。
五号闸的水给村里增添的一份灵气
这张为什么天空是模糊的?大家仔细看看广告牌上的字是反的
↓
↓
下面这个是原片,我拍的是倒影,倒影倒过来看很有想象力。
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林照射在九龙亭上
这张是下午黄昏时候拍的
位于村西北的垂钓园更是风景秀丽,是您休闲假日的好去处。
来张全景图刺激一下眼球
喷泉景观图
王允,字子师。生与东汉永和二年,卒与东汉初平三年,修善村人。他出生官宦世家,是祁县王世祖王殷的四世孙辈。汉献帝时已官至司徒,成为东汉王朝的名臣。
大雨过后的醉人梨花
黄昏恋
本期导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