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基础为何这么好(德国工业的前世今生)
德国制造怎么走到这么 牛的,他未来还能一直好下去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德国工业基础为何这么好?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国工业基础为何这么好
德国制造怎么走到这么 牛的,他未来还能一直好下去吗。
其实各国的工业发展呢,没那么复杂,说白了最重要的就是先发优势,谁是第一个在这个赛道跑起来的那个,坚持跑下去,一般都不会差,德国就是这么个角色。
咱们人类进入工业化的开始阶段,最开始牛逼的其实并不是德国制造,而是英国制造,因为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了啊,英国造的蒸汽机那会儿在全地球都是垄断地位。
但同时,德国还是个农业国家,也不算是个国家,是一堆分裂的诸侯国,自己管理自己的领地,而且德国位置正好在欧洲中间,中间位置一般都是周边国家用来当缓冲地带的破碎国家,所以周围谁也不想让德意志统一,经常过来就是给德国一顿锤,丹麦捶完法国锤,法国锤完英国锤,搞得德国特别难受。
德国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英国邻居给发达了,而且因为不统一,各个邦国之间贸易打不通,都为了自己利益着想,互相收关税,一个东西卖出去过境一个地区被征一次税,到一个邦国换一次货币,商人做生意太难了,更谈不上腾出手来搞工业改造。
发展的晚了十几年,在蒸汽机时代是肯定追不上英国了,所以那会德国主要是抄英国作业为主,啥也抄,抄外观,抄品牌,盖上英国的制造商名字就拿去市场卖了,然后靠啥赚钱?靠自己穷呗,工人工资低,所以产品价格低得多,然后倾销去英国和欧洲国家。所以英国一直管德国人叫“卑鄙的小偷”,后来还掀起过反德国制造的运动,要把德国货赶出英国,就是嫌弃他们抄的太过分。
如果你觉得眼熟就对了,这就是咱们以前走的路,抄袭,山寨,低价倾销。日本也走过这段路,日本产品粗制滥造的时候是二战前后,比德国晚几十年,那时候的“made in Japan”在外国人眼里就是质量差便宜货的代名词。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都是正常过程。
既然德国制造一开始这么low,那后来咋就变大神了呢?
这还真得遇到一次大的历史机遇,第一次蒸汽机革命就是英国的机遇,让英国从此成了日不落帝国,混到现在经济也很吃得开。而德国的机遇,就是完全没赶上第一次蒸汽机革命,啥意思,就是德国他家几乎没啥蒸汽机时代的传承,设备也不多,就不用给笨重的机器更新换代了,国家统一了腾出手来发展的时候,正好投钱去搞电力了。说白话就是旧赛道追不上,直接换个赛道跟英国同时飞,而且说是同时起飞,但其实英国和其他跟着玩蒸汽机的国家,有旧设备旧技术上的牵绊,没法快速换赛道,德国就没这个阻力,西门子异军突起制造出了大功率大电机,然后大家就开始都去研究电能,发现这东西是真的好,比蒸汽机好多了,西门子就又接着造出了电车,电纺织机,电梯,电动吊车……西门子到现在都是一代大神级别的。
西门子这么牛的时候,还没到一战呢,这时候其实才是德国制造的大爆发期,虽然出口还没英国多,但是德国的经济增长是一条陡峭的曲线,没过多久就超了老帝国大英。
所以很多人说德国工业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其实真不是。1914年以前就挺厉害了。
这个原因也挺多,肯定不可能是单一的,我就挑几个说说。
一个是没有被英国“自由贸易”给洗了脑。
英国有了蒸汽机以后,经济大发展,同时期亚当斯密写了一本书叫《国富论》,就被后人称之为经济学圣经的那本,很多人现在都买了这书放书柜当摆设。亚当斯密呢,就是个英国人,英国经济发达以后就这本书的理论就在整个欧洲推广开了。
《国富论》这书的全称其实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多容易洗脑的名字啊,大家都想从书里找英国发财的原因,哦,英国有钱原来是自由竞争啊。所以英国在推广这书上也没少下力气,最终靠着这些理论敲开了大家的大门一起搞自由竞争。
然后大家就都去买英国货了。
幸亏当时德国有两个人比较警觉这个事儿,一个是李斯特,一个是俾斯麦,李斯特在德意志是一堆邦国的时候就到处游说了,说这是英国的阴谋,他们只是为了倾销商品。而俾斯麦这人,大家熟,他统一了德国以后,就实施了关税保护,就是咱家工业差点不怕,但要用高关税挡住太多英国货,这样工业才能一点点发展起来。
德国当年的优势就是真没被大英的自由贸易给忽悠瘸了。
德国统一的时候打败了法国,对,就是那次有名的普法战争,德国靠的就是克虏伯大炮,其实克虏伯就非常能代表德国工业。
咱都知道,早期工业肯定都跟军火脱不开关系,因为欧洲被分的稀碎,而且德国位置独特,正好在欧洲中间,他周围的国家都想让德国维持分裂状态,打来打去,哪个国家好战,哪个国家就能很快发展出国营的军火制造业,然后就会把制造业卷起来,克虏伯家也一样,他家其实一开始开的只是个钢铁厂,做做小机械玩意儿而已,但后来他跑到英国去偷学技术去了,学完回来就开始造来复枪了。
克虏伯其实是个商人,商人都不怎么讲究爱国情操的,所以他造的武器既卖给普鲁士政府,也卖给法国政府,到处做广告,后来为了卖大炮,去忽悠俾斯麦,说你德意志不给我钱,法国政府可是答应给我钱的,如果他们投资了我,我就不是咱德国企业了,就成法国企业了,总之一顿忽悠,俾斯麦正好要跟奥地利打仗,就选择扶持了克虏伯的炮厂。但是,克虏伯拿了钱开工造大炮,照样把炮卖给德法双方,还有各个欧洲国家,让大家拿着同样的武器上场打架。当然,给德国供应的更多一些。
当时法国还有个工厂叫施耐德,施耐德的发展也差不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施耐德兄弟俩既有工厂,还都是法国政治家,参政的,当然就有机会给拿破仑造战舰了,跟政府做生意多好,慢慢就发展起来了,这东西放现在咱得叫官商勾结。
那阵子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德国和法国在场上打,克虏伯在德国背后研究武器,施耐德在法国背后研究武器,一顿互相升级内卷。
是战争让工业发展了起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克虏伯和施耐德混到现在都是世界500强,这就是先发优势,人家从英国旁边跟着发展了起来,战争扶了一程,技术迭代嘛,只要一直往前跑别停下,后边的人就基本很难追的上了。
就像我们以前的芯片和燃油车核心技术,别人的技术已经发展到8代了,我们有资本做这个技术的时候,才2代,没人买2代啊,一样的钱大家都去买8代了,你就得真砸钱进去玩命追,东西卖不出去看不到回头钱,几千万投进去都听不到一个响,自然也就没人玩命扔钱了。但人家的8代技术卖得好,收回来的钱还能继续搞研发第9代,这就有了很大的代际差。
所以我们追德国燃油车的那一堆核心技术,很难追得上的。一般什么情况下能追的上,大部分就是在换新赛道的时候,德国赶上英国就是在电气革命的机遇期,我们追德国,传统燃油车没戏,只能是在换到新能源车竞争的时候,绕过发动机变速箱那一堆专利。而且这种时候,德国这种燃油车牛逼的主,比我们历史包袱重,要不要all in 搞新能源车很难抉择,燃油车上的制造环环相扣,大家配合又很默契,也有当年英国从蒸汽机去电气时代的牵绊问题,但咱们没有,就加钱上就完事儿了。
回来再看德国,德国然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工业居然没被打散架,其中有个原因就是希特勒上台以后,开始搞军备竞赛了,其实对工业有一定带动作用,而且希特勒这人,不但会画画,还是个汽车发烧友,上来就宣布了个惊天大计划,要生产一种让每个德国公民都能买得起的汽车,然后就把这个计划变成了政治任务,而且希特勒还真的拼尽全国的力量,找人把这个车给造了出来,当然造的过程中也缺钱,国库没钱,希特勒就找德国人每个月掏25马克来分期付款这个还没造出来的汽车,这个车,就是大众的甲壳虫。这个过程相当于希特勒拿着国库和老百姓的钱帮大众建了个巨豪华的工厂,你说这汽车厂能不牛嘛。
大众就这么又站起来了。
而且二战的时候,这个工厂没怎么被破坏,所以很快就恢复生产了,继续生产甲壳虫。二战以后呢,德国不是被美国和苏联对半给分了嘛,美国和苏联就又杠上了,德国就成了两家对抗的大本营,美国在西德,只能捏着鼻子重建西德,又是借钱又是投资,相当于给德国工业打了针强心剂,直接救活了。
以前那些工业界的厂子就又开起来了……
其中也包括大众的豪华大工厂,很快就重新运转了,一直到今天,大众都是全球性的牌子,尤其在中国,销量占他家将近一半,要说为啥?也是机遇,咱们上个世纪,也有买车的需求,但全国都不会造,两眼一抹黑那种,就打开大门邀请国外公司来造车,但是要求是必须和我们的企业合作,也要给我们一些技术转让,当时好几个牌子来竞标,但是据说是在技术上都没谈妥,只有大众谈成了合作,就进了中国市场,这也是开拓市场的先发优势,大家上个世纪认识的牌子就是大众。
德国的另一项技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不怎么搞金融泡沫。
这个其实也跟战争有关,一战二战,反正德国都经历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家应该知道那时候,今天一麻袋马克换一块面包,明天就成了两麻袋,工人们发了工资赶紧跑去商店买东西,不买的话,两小时以后就又涨价了,一战以后被通胀搞了一次,二战又来一次,搞得德国人烦透了通货膨胀,所以他们战后重建的时候,把货币政策严格管控了,那个搞政策的人叫艾哈德,德国的经济部长,然后,银行的钱大多流去了制造业,没去金融体系,所以你看后来各种世界500强,其他国家都是金融部门,地产部门,德国其实大多是搞制造的,这个也算多年的金融传统了,就是——谨慎。
那钱去了制造业,制造业自然就能一直迭代新技术,这也是正循环。
而且后来欧盟成立了,大家把货币统一了,德国就变得愈发有钱了。
很简单,以前那些邻居们,像希腊老弟,还能搞一搞工业制造,还能反对一下自由贸易,再不济,把自家货币贬值了,也能卖点产品出去的,但现在货币都用欧元了,大家都去买德国货了,你哭着喊着让大家支持国产也没用啊,你连货币都没了,拿什么手段支持啊,只能被德国吊着打。
慢慢的,希腊工厂就倒闭的差不多了。所以希腊人经常反德国,不光希腊,那几个被挤倒闭的国家都看德国不太顺眼,现在德国在欧盟其实有点万人嫌的角色,大家都觉得血槽被德国吸空了,就经常找德国伸手要钱过日子,德国是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给了自己国家人民骂骂咧咧,不给的话希腊骂骂咧咧,而且希腊还容易债务危机,然后把欧元拖下水,再把德国拖下水。
这时候再想想当年德国为了反对英国的自由贸易加了高关税给英国货,多么明智。
牛逼的时候就敲对方大门自由贸易,自己过得不好的时候就给对方加关税,这就是日常操作,但这个过程中,总有些国家被那个呼喊自由市场的主儿给忽悠瘸了,然后把自己家底儿全给搭进去。美国曾经满世界喊开门自由贸易,现在不也天天关门打加关税战,咱就说鼎盛时期的美国哪需要这种手段?
很多人对德国其实一直有误解,以为德国全民在搞高端工业,其实呢,德国工业早就跑去全世界各地投资了,联邦统计局数据的2021年就业人数是4490万人,其中,服务业就占了75%, 制造业(不含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去年一共810万人,只占18%,发达国家嘛,只有服务业才是永恒的,附加值高的产业留在国内,生产大多已经搬迁走了,德国为啥高喊工业4.0?就是发现了这个不好趋势的呐喊啊,也是想得保留工业优势。
当然,德国的工业到今天依旧很厉害,很多细分项上咱确实不好追的上,但咱们的优势在于,现在在换赛道的转折期,不光是新能源,还有互联网、云计算等等,欧洲地理太分散了,基本没赶上啥互联网大潮,也没有多少牛逼企业,有些领域中美跑的确实更快一些。就像当年德国甩开腮帮子搞电气革命,没有蒸汽机的历史包袱啊,咱们现在也一样,可以全身心搞新能源。
而且呢,赛道都是最讲究先发优势的,既然中美的互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有了先发优势,只要就能在这上边吃到回头钱,然后就可以用钱继续一代代来更新技术了,后发国家想追的话,没那么容易。
全文完。
(码字不易,谢谢阅读)我是湖上居民,公号:湖上居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