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各皇帝统治时间(清朝统治者多重身份)
大清王朝,疆域辽阔,是中国历史王朝领土面积第二多的朝代,并且清朝是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恢宏气象,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定型时期;建立大清王朝的满族,起源于东北,立志于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其历代统治者都是比较励精图治,都是比较勤政的。
大清王朝对外策略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对外作战和合作的道路上,实现了对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台湾、西南等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对奠定我国今天的版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极大地拓展了生存空间。
清朝统治者的三重身份对于大清王朝的贡献, 正如历史学家所说:“满洲人无与伦比的才能之一,他们具有共时体现其统治各种人群的政治传统之关键要素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清朝统治者在施政过程中,考虑到各地不同人群的政治传统,采用“循其俗”的做法,不强求一致,于是,展现出了清朝统治者身份的多维性。而清朝历代统治者也因此获得了多重身份,那么本篇文章,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清朝统治者,历史上曾经拥有的“身份”。
大汗(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
从隋唐时期,草原游牧民族就有着“汗” 的政治传统,唐朝强盛时,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 “天可汗”;后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将“大汗”的权威推向极致,在之后的蒙古大军又所向披靡,建立起历史上最大的陆地帝国,“大汗”或者“汗中之汗”就成为了草原各游牧民族政治野心家的终极目标。
- 努尔哈赤“昆都仑汗”,意味着征服草原民族,包括蒙古族
“大汉”是一个不同于我国皇帝的称号,其中包含了对强势人物的崇拜;其权力来源于军事领导者的武力征服和权威,并由此得到草原各部落联盟酋长们的支持;清朝的统治者通过武力征服和满蒙联姻,终于得到了蒙古王公的认同。
努尔哈赤最早的称号为 “昆都仑汗”,蒙语译为“恭敬汗”,这个称号,解释了清朝在蒙古及东北满洲地区的政治背景;“大汗”这一称呼,符合蒙古地区的政治传统,也是维系清王朝与蒙古关系的重要纽带。
- 大清建立后,可汗传统体现在八旗统治中
到了1636年以后,虽然“大汗已经成为皇帝陛下”,然而其可汗身份依然保留;这个时期的可汗传统,体现在对八旗的统治之中,不管是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都自称是皇帝的“奴才”;更重要的是草原各游牧民族的首领认同“大 汗”的权威,服从清朝的管理。
有清一代,清朝皇帝被蒙古人称为“博克多汗”,蒙古王公已经认同清朝接替大元在该地的统治;也因此,清朝皇帝们的这个身份,为统治中原北方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大汗”这个荣誉的存在,很多时候,草原各部落都会习惯性的臣服于清朝统治者。
- 清朝统治者通过“先打后招降”的策略获得“大汗”称呼
清朝统治者为了获得这个“大汗”的称呼,也付出非常多的代价,草原民族一直以来都是极为不安分的民族,不管是清朝哪一代时期,草原人的叛乱是时常发生,那么为了获得和保持“大汗”的身份,清朝采取的战略是先打后招降,通过武力来彰显自己的权威性,在通过恩威并济来获取草原人的信任。
而中原王朝一直以来的威胁都来自于北方,如若能够获得大汗的身份,那么对北境的和平是有极大的作用的,草原人不仅崇拜强权,更崇拜荣誉和身份,大汗就是草原人最至高无上的身份,千百年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以“大汗”为尊,这比“皇帝”要尊贵的多。
皇帝(大一统王朝最高统治者)
清朝统治的正统性定位在承接明朝、延续历代皇帝的治统;明崇祯17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大明王朝灭亡;到了4月22日,清军联合吴三桂在山海关击溃李自成主力,正式宣告清军进入中原。
同年,5月2日,多尔衮率军人京;10月,清顺治帝告祭天地,继承皇帝位,向天下昭示,大清皇帝正式成为天下的主人;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安定天下民心,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与明朝关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清朝的正统性。
- 清军打着为“明朝”复仇的旗号入主中原
清军打着为明复君父仇的旗号入关横扫中原,“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重复申明,清朝是从 “闯贼”之手得到国家,实质上是接续明朝的治统;在我国古代社会这个道德共同体,传统上长久共存的以儒家为主的伦理学体系间,就有“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价方法是有共同点的,并且得出当且仅当“志功”都为善时,评价结果为善这一结论。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忽略了道家所投的“弃权票”;因为“说某一共同点是主要的伦理学体系共同支持的, 并不意味着,它是无一例外地得到所有这些伦理学体系支持。”对于“志功”不都为善的情况,我们不能武断的说评价结果为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伦理学体系之间,没有达成共识,没有找到共同点。
- 皇帝更能体现“清承明制”的正统性
皇帝这一身份光靠打下天下,还是不足以让天下人承认,李自成打下了北京自立为王,然而天下人有谁承认李自成的王位呢?并没有,中原王朝历经了千年的礼法熏陶,内心深处更倾向于正统。
而清朝统治者入关后的表现,虽然是在部分战斗中杀戮无数,但他们始终宣告自己的皇位是从明朝崇祯皇帝手中接管的,并且把灭亡明朝的源头都指向了李自成,李自成就成为了这一切的背锅侠,中原人民的怒火都洒向了李自成,而清政府一直都将自己置身事外。
- 南明旧臣继续反抗清朝,其正统性一度受到质疑
南明一些有志之臣看清了清兵的套路,就联合起来防御清兵的侵扰,无奈杯水车薪,最终南明还是被清朝给征服;清朝统治者一直在寻找南明后主,因为继承帝位不管怎么着,都得需要南明后主的出席,这样继承大统才算真正的合理合法。
而南明群臣掐掉了清朝的小算盘,带着南明后主自裁;也因此,清朝很长一段时期其实并得不到中原人的肯定,顺治年间到康熙初年,民间叛乱不断,郑成功延续明朝统治继续的侵扰清朝,而国内涌现了各种各类的反清复明的组织,不断的给清政府带来麻烦,这就是政权继承不正统带来的后果。
而随着清朝统治时期越来越长,经过两代人之后,清朝算是彻底的获得了正统的称号,“皇帝”这一殊荣到了康熙中期才算真正的正规,而清朝尊崇儒家礼教,倡导民族融合,实行满汉一家,最终得到中原人的认同。
天子(君权神授的象征)很多读者都会被影视剧给误导,认为古代王朝的皇帝就是天子,其实并不是这样;历史上王朝统治者很少有能够被称为天子的皇帝,只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明成祖朱棣这几位。为何只有这几个人呢?因为要继承天子的称号,必定是要有一定的异象出现。
- 被称为天子,要么功绩盖世要么出生有异像
比如汉高祖刘邦出生时候,曾流传天降紫微星,也因此刘邦从小到大就和常人不同,他从不知羞耻,应该是他鄙弃所谓秦法的羞耻,做事做人也是十分的具备人格魅力,虽然是大老粗,但是身边的朋友非常的多;而后来造反时,自己遇到一条白蛇,于是刘邦就斩白蛇起义而迅速积蓄了很多的力量,刘邦的境遇才能够称之为天子。
而刘彻是因为盖世功绩而获得天子称号,刘彻做到了历代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马破狼胥山,成功地击败匈奴,并且刘彻曾被传说出生时天象异常,当时正值夜晚,而当晚的星星和往日不同,几颗最闪耀的星星排列的极为罕见,这种天象异常一直持续到早上5点,而刘彻的出生时候也是早上5点,自此之后,刘彻就被称为天子。
后面的李世民、李隆基和朱棣,身边都出现过异象,而异象也被别人流传,因此他们能够被称为天子。那么为什么历代能够称为天子的皇帝那么少,到了清朝却那么多呢?这是因为清朝的皇帝会搞事,没有异象都要想办法弄出异象。
- 清朝皇帝通过设置异象来赢得天子称号
古代人是十分封建迷信的,那么控制他们的封建思想,就是控制他们的个人思想;清朝内设置有专门研究天象的部门,皇帝也大肆地召见高僧和道人,通过他们的帮助来获得天象的异常,以赢得天子的称号。
“天子”一称号能够带给皇帝的是很多便利的条件,首先祭祀的时候,皇帝的身份可以天之子来自称,这种身份的象征意味着君权神授的原则,皇帝是上天之子,代表上天来统治国家的,对民众进行思想把控。也因此,清朝皇帝的第三重身份就是天子,只不过这个天子需要自己动点手脚才能当上。
结尾
此外,清朝的统治者还拥有着东方之主、中国国王、天朝国王的各类封号;而晚清时期,虽说清王朝已经日暮西山,但如果没有新民主主义的运动,那么清王朝对中国的统治依旧是牢不可破;只要赢得大部分臣民的拥戴就足够君临天下,而少部分头脑清晰的人士他们的势力也是极为弱小,根本不值得清朝统治者去过度关注。
而随着近代民国的崛起,清王朝皇帝们的身份也越来越少,到了溥仪时期,他也只保留清国皇帝这一称呼,而其他全部都没有,这说明皇帝、天子的神秘性被打破,民众逐渐打开思想的枷锁,清朝统治者的威望和控制力逐渐减弱,最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清王朝在内外夹击下瓦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