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

1953年5月,中央军委作战部长张震将军奉命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代军长代政委,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夏季反攻作战。

8月,经历了40多次战斗的张震乘车前往桥岩山高地考察。在爬坡途中,因为汽车刹车失灵,汽车后退下滑。为了防止汽车滑向旁边的深谷,张震从汽车上跳下来,岂料司机猛然掉头,车轮从张震的腹部轧了过去,张震头部被重撞,陷入了昏迷之中,经过抢救才脱险。

回到北京,张震的头部伤口还在愈合之中,他已经开始投入工作,在一次会议上,张震突然头痛欲裂,服用了三次止痛药都没有效果,送到医院之后,医生为他做了全身的检查,在他的右肩上取下了一枚子弹头。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1)

图|张震将军

这枚子弹头已经在他身上10年了,张震看到它时,就仿佛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战场,心绪万千。他叮嘱夫人马龄松一定要将这颗子弹头保留好,把它留给子孙后代,要让他们牢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他说,这是他留给孩子们最好的"遗产"。

在日记之中,张震简单记下了这枚子弹的由来。

1945年2月中旬,张震担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兼十一旅旅长、淮北军区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当时驻守徐州的日伪军队正在集中兵力扫荡刚刚恢复没有多久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张震率部在安徽宿州市祖老楼正面阻击,仗打得很激烈。

张震在前线指挥作战,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之时,一颗子弹向他飞来,射入他的左肩,鲜血立刻染红了他的军装。

这是他从军以来第五次负伤了,身边的将士们都劝他赶紧下去疗伤,而张震忍着疼痛,在关键时刻坚决不下火线,对同志们说:"这点小伤算个啥?"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2)

图|左起: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

军医迅速为他包扎止血,他依旧在指挥着战斗。新四军越战越勇,此战终获胜利,拔除了祖老楼和青龙集两个日伪军据点。

战争一刻不等人,张震也顾不上住院疗伤,经过了56天的奋战,最终解放了宿南地区。各级领导听说张震负伤的消息之后都来慰问,中共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专门找了张震谈心,春寒料峭,他见张震衣服单薄,还送了他一件绒衣。

1946年2月,张震正在江苏淮安参加高干会议,负伤的右肩开始出现阵痛,他在闲暇时去了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右肩胛处的子弹一定要马上住院动手术取出来。但战争形势紧张,时局多变,他谢绝了医生和战友们好意:"大战在即,不能住院取子弹,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会议后,张震马上回到灵璧北部九纵队驻地投入了战斗指挥之中。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3)

图|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时的张震

张震曾经6次受伤,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这导致他后来体质越来越差,经常会头痛、怕光、食欲不振。这枚子弹取出之后,他不但没有憎恶,而是悉心保管,它凝聚着一位老将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深情。

张震出身贫苦,因为父亲早逝,母亲余朵莲无力抚养四个孩子,无奈将他送给了镇上的篾匠张继纶收养。张继纶为张震起名为张见生,养父母没有子女,将张震视为亲生骨肉疼爱培养,也从来没有告诉过张震他并非亲生。

1919年,5岁的张震被父母送往私塾,一年之后前往万寿宫小学念书。7岁这年,张震听闻了岳飞的故事,对这位历史英雄产生了崇拜之情,因为岳飞之子都是以"雨"字头的单字命名的,所以他将自己改名为"震",年纪尚小的他已经有了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决心。

父母靠着编箩筐和打豆腐的手艺来维持生计,供张震念书这么多年已经是极限了。张震考入县立第二高级小学之后,实在无钱购买纸笔等学习用具,他就到处找废纸或者石板,在河边用树枝在沙滩上练字和做算术题。

在学校,张震受到了进步教师的影响,他们向学生们讲授《共产党宣言》,有时候会在课堂上分发小册子,下课之时就立刻收回。日积月累,张震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挣脱穷苦命运的希望,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向往。

与此同时,张震的养父患上肺痨,家里的经济情况更加紧张。张震不忍心再花父母的钱上学,决定辍学去找一份工作。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4)

图|1937年,在抗大学习的湖南平江籍同志们的合影,中排左三为张震

年轻热血的张震一边在杂货铺做学徒一边参加革命宣传活动。1929年10月,张震看到有人打着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的招牌在招募学员,兴奋的他马上报名。训练非常严格,张震不怕吃苦,但日子一久他发现他们招的根本不是兵,而是为旧军阀旧军官服务的,他心中失望至极,感觉自己走错了路,有时候躲在被子里哭泣,更是想念父母亲。

1930年4月,张震收到家中来信,彭德怀带着红军来到了长寿街,张震迫不及待地给教官写了一张假条,逃出了军校,回到了家乡。

家乡父老终于扬眉吐气,热烈的革命景象重新激发了张震心中的激情。他积极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7月,红军三军团在长寿街补充兵员,准备攻打长沙,张震向团组织提出了想要当红军的要求,最终如愿以偿,这年张震只有16岁。

张震一心为革命,自从穿上戎装开始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每次打仗之前,如果手头还有点钱,他总和几个要好的战友们凑到一起买一只老母鸡回来炖着吃,笑呵呵地开玩笑相约做个"饱死鬼"。每一次上战场,他都会送走几位兄弟,有时候一场战役下来,一个连队半数以上的战士们都牺牲了,每一次吃鸡汤,都是悲怆的。

参军之后,张震养成了坚持学日记的习惯,当天的事情当天要记下来,如果工作忙,没有时间记,第二天一定要补上,哪怕是重病在床,也会口述让亲人或者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俩,数十年都没有间断过。

张震出生入死,在枪林弹雨之中冲锋陷阵,他的日记中记录下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也有在生死关头的动人篇章。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5)

图|1937年1月,红四师团以上干部在陕西三元合影,中排左四为张震

1941年11月,张震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正在宿东地区检查工作。18日,张震主持召开了宿东地委党政军联席会议,从白天一直开到深夜,会议气氛非常热烈。

会议结束之后,组织机关和部队向盛圩子转移,由于对路况不熟悉,一直到19日的凌晨才到达盛圩子宿营休息。张震一行10多人被村干部安排在刚刚结婚的盛维藩和孔秀英家中休息,他们不愿打扰这对年轻夫妻的生活,就打算在门外面打了个地铺和衣而眠。

孔秀英当时只有23岁,热心又能干,她和丈夫不忍心看战士们在大冬天睡在外面,就把三间西边的屋子打扫干净,摸着黑抱来了稻草让他们暖和睡下。

盛圩子大半夜犬吠连成一片,亮灯的人家越来越多,驻扎在5公里外的日军马上注意到了,清晨便浩浩荡荡前来搜查。

鸡叫之后,孔秀英外出背柴火准备给新四军的同志们做早饭,透过山雾远远看见黑压压的日本车队正在奔驰而来。她一边狂奔回去一边大喊:"不好了!日本人的汽车来了!"很快,新四军的哨兵鸣枪示警。

部队战士大多还在睡梦之中,枪声一响紧急集合投入战斗,张震率领干部战士突围,警卫连战士边打边往西撤,以吸引敌人火力。而日匪人数众多,留下一部分人追击警卫连,同时也派一部分人进村搜索。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6)

图|1940年3月31日,张震夫妇在于安徽涡阳新兴集

村民们都很害怕,孔秀英却出奇得冷静沉着,她将张震和其他战士藏在家中,冒险一个人去外面侦查敌情。日匪已经搜查到附近的人家,一名没来得及突围的军医穿着房东女儿的花棉袄引起敌人的注意,和他们周旋纠缠,想要为其他战士争取时间。

孔秀英赶紧回家,带领着将士们冲出了院门,将他们带到了村外面的一道巷子口,为他们指明了出村子的道路。

孔秀英明明知道,一旦张震一行人被日匪发现,她也逃不了干系。她才刚刚结婚,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却不顾危险,毫不犹豫地救了他们。

张震非常感动,而情况紧迫,他没有时间向孔秀英郑重致谢,只留下了一句话:"大嫂,今天多亏了你,不然我们全都没命了。"

40年后,张震已经解放军总参谋长,他不忘孔秀英的恩情,虽然不知道他们一家的名字,还是忙里抽空去了趟淮北根据地,找到了当年救他房东。

孔秀英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儿孙满堂,张震紧紧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当年如果不是您救了我,我哪能活到今天啊!"

孔秀英一家和张震一起合影留念,并且带着张震去参观了烈士陵园。后来,孔秀英一家去了5次北京旅游,张震将军都是热情招待。

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张震功勋显著。从1930年加入红军队伍,到1997年退出领导岗位,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人民军队之中一名普通的士兵,也从来没有忘记过水乳相亲、一粥一饭支援他们的老百姓。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功必由我立,名不由己出。"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7)

图|解放战争时期的张震将军(右)

难忘战争的残酷,难忘离开的战友,难忘热心的乡亲,最让张震放不下的人还是母亲。

参军之后,张震只有在1938年回过家。

养父张继纶被国民党反动派欺压病逝,母亲吴命媛一个人在家中,精神恍惚。张震将周恩来给他回家探亲的20元钱全部给了母亲,即便心中万般不舍和愧疚,还是在安排好母亲生活之后立刻回到了军中。

此后,张震时常写信回家,但是一直收不到回信。一直到1949年,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帮助张震找到了失踪的母亲,那时候的吴命媛已经精神失常,沦为乞丐,住在一座破碉堡之中,平日里就靠乞讨为生。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8)

图|张震(右)和李耀文

黄克诚派人将吴命媛送到武汉,再由武汉前往南京,张震接到电话之后一早便在江边等候吴命媛前来。

11年了,这11年他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唯独对不起养育自己的母亲。

吴命媛憔悴而苍老,见到张震的一刻没有认出来,只是有些不安。张震等不及母亲下船,几步跳了上去,对着吴命媛深情地叫了一声"姆妈"。

吴命媛看着眼前含着泪的中年人,好像是在梦中,还有点半信半疑:"你的话好懂啊!"

张震忙回答:"我是你的儿子!"

此时此刻,吴命媛的眼神才突然一亮,认出了张震。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9)

图|1940年11月,张震(左)在日军飞机残骸前合影)

张震看到了吴命媛手中紧紧抱着的东西,那是他小时候曾经盖过的印花被子。这些年来,即便流浪街头温饱都难以保障,也不知儿子是生是死,神志已经不太清晰的吴命媛依旧仔细保存着张震幼年时用过的东西。

张震不禁泪如雨下。

张震的参谋和警卫员正想要扶着老人下船,张震蹲下身来背起了吴命媛,一步步走下了船。

一家人终于团圆了,张震的夫人马龄松赶紧拿出自己的衣服给婆婆换上,将婆婆身上的旧衣放在水盆里面洗一洗,最后这一身旧衣却成了一条条的破布,根本无法再穿了。马龄松心中的酸楚无以言表,这11年来老人家受过的苦难,怎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张震夫妇希望吴命媛能够留在身边,让她安享晚年。但吴命媛无法习惯城市的生活,只住了半年就想着回老家去,有时候精神受到了刺激就会到大街上乱跑。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10)

图|粟裕、张震研究作战计划

当时解放军正准备进攻舟山、再战金门,张震的工作非常繁重,马龄松在南京上班,除了节假日之外基本上也没有时间陪伴和照顾老人。张震生怕吴命媛跑出门被汽车撞伤,只好同意让她回家。

张震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后来亲生母亲余朵莲写信来寻张震,张震这才知道对自己从来无所保留的张继纶、吴命媛夫妇原来是他的养父母,他怕吴命媛在感情上不能接受,于是背着吴命媛去见了亲生母亲,此后同样关心照顾。

在和平年代,张震一直保持着自律和清醒。每天他都会做一道高等数学题,保持理性思考的习惯,早上起床必吃两个鸡蛋,中午喝三小杯白酒,每天晚饭之后走四里路,这些都是他健康长寿的秘诀。到了晚年,张震的思维依旧非常活络,一次他在驻港部队某连视察,问连长他的手枪号是多少,连长支支吾吾说不上来,张震说:"我当连长时发的第一支枪的手枪号到现在还记得。"说完拂袖而去。

戎马一生的张震治军严格,对子女的要求也高。他和夫人马龄松相濡以沫,伉俪情深的二人一共育有四子一女,四个儿子均为将军,唯一一个女儿挑的女婿也是一名将军,这一大家子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将门",什么叫做"虎父无犬子"。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11)

图|张震将军全家福

张震和家人们定下了数条家规,其中包括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他的名义谋取职位或者钱财。张震一切体现军人优秀品质的思想和举止,都深深影响了子女。

1978年下半年,中越边境形势紧张,中央军委认为有必要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震觉得,要需充分做好作战准备,掌握后勤保障的主动权。

《张震回忆录》之中记载,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当时军队弹药的质量较差,部分军工企业甚至已经关闭,数量严重不足。手榴弹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不能爆炸的,在管理之上,弹药批次混杂,验收不严格,保管不善,张震立即要求军械部通知所有的军械仓库进行认真检查,迅速修复和抓紧生产。

1979年1月,张震前往南宁检查部队备战情况,战士们精神抖擞,许多已经确定转业的干部们纷纷要求上前线,不少病休的将士们也提出要出院随部队出发。

但张震依旧建议推迟一个月,国内军队已经十多年没有经历战争,打起仗来整体素质要比建国初期低了许多。老兵们文化素质低,看不懂地图,占大比重的新兵经验不足,有些新兵才刚刚入伍一个月,射击和投弹动作都还不熟练。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12)

图|马龄松戎装照

张震在回忆录之中写道:在某新扩编的连队之中,108名战士有57名都是新兵,进攻训练只有32人进行过,步兵班防御没有集中训练,没有进行过研究。

这些问题在战前已经如此突出,我军还没有热带雨林作战的经历,如果这样的部队上战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张震争取了一个月的缓冲时间。

2月17日,自卫还击战正式打响,部队出境之后烧饭困难,吃干粮的话消耗量大,总后有关部门让部队炒米炒豆自行解决吃饭问题,张震思量再三,觉得不妥。已经快要到80年代了,不能还用几十年前的老办法对付,张震决定筹集压缩干粮,立刻送往前线补充。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13)

图|1955年张震中将与夫人合影

张震在回忆录之中记下了这些和一兵一卒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战争细节,但没有提到他的儿子张海阳曾经以第二十一军十一师政委的身份在老山战役之中参加战斗,立下了战功。

也许对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儿子上战场磨砺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立战功是应该的。

1985年春,中央军委调整总参谋部的领导班子,免去了张震副总参谋长的职务。张震已经70多岁了,心中早就有了退休的准备。

而很快,合并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组建国防大学的重担又交到了张震的手上。1986年1月15日,国防大学正式成立,张震任校长,李德生任政治委员。1990年4月,中央军委调整全军各大单位的领导班子,早就已经超龄服役的张震再一次做好了退休的准备。而军委考虑到国防大学的建设和张震身体状况比较良好,决定让76岁的张震继续留任,并且兼任政治委员,同时担任校党委书记。

1992年,78岁的张震在向组织写了正式的书面报告,希望能够尽早找到一位合适的青年同志来接替自己。9月中旬,邓小平建议在党的十四大时要张震参加军委领导工作。88岁的邓小平对他说:"你比我小10岁,还可以干一届。"

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之上,张震如履薄冰。小平同志对他说可以再干一届,但按照他家乡的一句话"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他不知自己的身体能撑到什么时候,唯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辱使命。

老骥伏枥,呕心沥血,一代名将,三次退休,三次放不下国家和军队。一直到1997年8月,张震才正式退出了军委领导班子,他在会议上着重回顾和检查了自己5年之中工作的不足,还念了一首顺口溜:"八十三岁脱戎装,着我工农旧时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张震晚年采访(开国中将张震子弹留右肩10年)(14)

图|1993年9月,张震将军(中)重走长征路

他期待看到新一代领导班子的创新和成就,但作为一位铁血军人,还是不免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时常想起战争岁月,时常念叨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有的时候在梦境之中他依旧在战斗着,好像从来都没有放下枪杆子一样。

这一位伟大的老战士老党员,在人民的军队之中战斗和工作了一辈子,在战争年代,他和战友们同生共死,在和平年代,他以满腔热情关注着党和国家的事业,所谓鞠躬尽瘁,不过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