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拥有的自我意识(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看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西部世界》里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剧情。作为西部世界规划师的Bernard,设计了大量接近人类的机器人,当最终被告知他是被设计出来的机器人的时候他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的,因为他的头脑中有自己童年的记忆,有成立自己家庭后自己孩子出生的记忆,以及自己因为离婚和前妻争吵的记忆,而这些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是人类的现实。直到发现自己的是可以像其他机器人一样可以被控制的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就是个机器人。尽管这样的剧情离今天的真实世界差距很大,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剧情实际上是参考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我”的定义,即“我是在过往时空里一切体验的总和”。而Bernard之所以对自己是人这件事深信不疑正是因为设计他的人植入了从他出生到今天的所有的体验的记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关于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的一些思考。

人本主义心理学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拥有的自我意识(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看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1)

定义:

依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强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又可以被称为“Strong AI”、“Full AI”是一种可以成功的模仿任何人类智力行动的机器智慧。在学术界又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有自我意识的智能。而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仅实现了我们常说的“弱人工智能”阶段,弱人工智能英文:"applied AI" (also called "narrow AI"or "weak AI")。直译过来就是应用人工智能,之所以这么叫,可能是因为与强人工智能相比,弱人工智能只能在某些狭窄的特定领域解决问题或进行推理任务,强人工智能更强调完成完整的人类意识能力。

我们离强人工智能有多远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拥有的自我意识(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看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2)

实现强人工智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让机器学会人类的的思考、类比、想象能力。而显然从今天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个典型的工科思维,因为所有的认知、想象能力、类比能力都是思想,而思想是可以被文字记录下来,甚至是可以传授的东西。也就是理论上可以将任何思想变成代码和数据库输入到机器中,但依据人本主义心里学,思想是体验的镜像,不是人本身,所以强人工智能和人的差距不仅仅是思想层面的,是需要将所有体验”输入”到机器中,而体验是否可以被模拟,是否可以作为数据输入到机器中不是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科学家就能弄清楚的,还需要哲学家、人类学家、神经科学家、生物科学家、心理学家等研究关于人的所有行为、生理、心理、意识层面的跨界杰出人才们共同研究的问题。

最后

看到这,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在之前的文章《AI产品设计的一些哲学思考》中提到了哲学和AI的关系,本篇文章扩展了这个话题,将人工智能和更多跨界科学理论、实践结合在了一起。《西部世界》中的Bernard作为一个机器人体验到了人类的“我”的概念,如果这样的机器人可以被创造出来,我想我们应该考虑一个强人工智能目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创造这个东西,是为了实现人实现不了的问题还是只是人类创造出的一个诺亚方舟,让人类永远保持危机感,时刻提醒自己要对AI报以敬畏。


作者介绍

特里,毕业于University of Melbourne,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经理,专注于AI产品设计、大数据分析、AI技术商用化研究和实践。

李智博,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数学专业出身,专注于算法应用多年,在算法工程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将算法理论商用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