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北部湾(你的未来在哪里)

30年后的北部湾(你的未来在哪里)(1)

宋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北部湾,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银滩蓝海,南风习习,民族风情,这些形象深深隽刻在国人的心目中。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滨海城市的发展并不很理想,在中国沿海地区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2017年,三市的总人口为588.4万,经济总量仅仅3281.2亿,还不如深圳一个区的总量。在邓小平先生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维四十年之后,北部湾的发展还是这么弱,让人产生疑问:北部湾,你的未来在哪里?

北部湾三市拥有2.0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1629公里长的海岸线,在大开放的时代,这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广西已经充分认识到北部湾的巨大价值,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并在自治区政府内设立了北部湾办公室,对经济区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目前,在积极推进北部湾经济区钦北防一体化发展规划。

然而,这个规划论证稿我看过了,说实话,不满意。为什么?我给出八个字:四平八稳,常规老套。我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西只有过一次像样的机会,就是东盟博览会,这次机遇让南宁抓住了。现在,国家加大对外开放的机遇再一次光临广西,而球就在北部湾脚下,你不踢,别人就踢走了。北部湾如果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必须争取真正的改变。我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战略突破:

30年后的北部湾(你的未来在哪里)(2)

第一,背景的格局一定要大。

比如,一定要跳出北部湾,跳出广西,甚至跳出国境,把北部湾的发展放在当前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来进行更广、更深、更高的考量。未来的中国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考验,必须实施更大力度的开放,必须建立创新型国家。在这个战略背景下,北部湾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

在这方面,北部湾至少要有四点考虑:其一是把广西多年来与东盟合作的格局实质性地从南宁东盟博览会延伸到北部湾来,使北部湾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其二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密度互动整合,把“两广”的地理和文化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其三是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互动合作,创造条件向中央申报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其四是利用越南的发展机遇,目前越南在大举吸纳中国制造业转移,北部湾可以利用这种机遇带动自己发展。

第二,一体化的关键是管理体制由“虚”向“实”转变。

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中,出现过太多的“一体化”,但是现实中,真正跨行政边界的一体化,如果没有刚性的管理体制对应,都会不同程度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流于表象化。比如,京津冀一体化、长株潭一体化、厦漳泉一体化、珠中江一体化、汕潮揭一体化等等。为什么?就是因为各个城市之间的利益无法通过这种松散的“一体化”共管模式实现合理配置。钦北防一体化也是一样,如果停留在传统的一体化通道里,自治区设置的经济区办公室只是一个政策引导和协调机构,三市之间的合作就无法实质性推进,所谓“北部湾经济区”就可能成为一种摆设。

从理论上讲,三市合并,成立北部湾市是最佳选择,但做到这一点很难,怎么办?我认为自治区应该在北部湾经济区的管理体制上来一次改革,类似城市内部成立新区、政府搞一个派出机构那样,把经济区管理部门从南宁搬到北部湾去,对经济区管理机构和三个城市政府间的管理权限进行合理整合,成为一个具有特定的实际管理权限的派出机构,对三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及重大协调政策的落实具有相对刚性的约束,这样才有可能实质性地推进北部湾三市的一体化。

第三,北部湾必须有一个中心。

有一个词,叫“群龙无首”,用来形容国内很多城市群的一体化很贴切。大家要搞一体化,如果各个城市的规模、能量都差不多,实施一体化的困难就更大,因为缺乏一个带头大哥。但城市群中有一个城市规模、能量都明显大得多,则相对容易实施一体化,这个城市自然会成为一体化的中心城市,带领其他城市共同发展。比如深莞惠一体化,深圳的规模、能量明显大于东莞和惠州,目前这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推进的结果就相对好很多。

北部湾三个城市搞一体化,就存在这个问题,三市发展水平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的一个,其结果就是大家互相不服气,一体化的整合难度就很大。其中最麻烦的就是,到底哪个城市应该在未来成为北部湾的中心?完全依靠各自发展来形成中心,恐怕30年也不会有结果,怎么办?这个时候,自治区授权的那个具有特定刚性权限的一体化管理机构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它需要对三市的战略发展趋势和城市群产业布局做出认真研究之后,按照规划落实中心区位,并把管理机构设在这个中心地带。未来,这个中心就是整个北部湾的城市中心和中央商务区,起着领导、管理整个北部湾的重要作用。

第四,北部湾一定要发挥好海洋经济这个最大的产业优势。

北部湾与南宁以及广西各地的最大差别及优势就是临海,就是1629公里长的海岸线。坦率讲,目前这个优势没有体现出来。未来北部湾的崛起,靠的就是海洋经济,应该以海洋经济为核心,构建未来高质量、高增长的产业体系,从而实现战略突破。

我认为北部湾的海洋战略有五个重点,其一是寻求政策支持,要努力构建更加开放的滨海产城一体化格局,并积极申报自由贸易港;其二是全面规划布局能够强化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临港经济区,夯实桥头堡地位;其三是在北部湾完善、壮大海、陆、空大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区域国际门户中心;其四是大力发展多层次、多产业的海洋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增加北部湾的经济贡献和收益能力;其五是充分利用滨海地理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滨海文化旅游产业,构建中国西南地区滨海度假、康养胜地。

第五,北部湾一定要探求实现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北部湾成立一个具备相应的管理权限的机构,并不意味着行政力量成为发展的主导,而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力量,让三个城市的发展政策能真正落地,而不是大家推诿扯皮。进入大发展通道后,行政力量将退到后场,真正的主角——市场力量将强力登场,各个城市要通过市场的合理有序的竞争求得自身的发展。谁家市场基础打得好,就更能吸引外部大资本进场,就能有效提升产业机构,做大做强产业链,就能在北部湾的整体架构内形成更大的贡献力和话语权。

30年后的北部湾(你的未来在哪里)(3)

我在2000年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三大趋向》的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文章中曾提出一个观点:中国沿海将交错形成三大四小的城市群格局,由北向南分别为:

——辽东半岛城市群(小群,大连为中心);

——京津冀城市群(大群,北京为中心,天津为次中心);

——胶东半岛城市群(小群,青岛为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大群,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为次中心);

——台海西岸城市群(小群,厦门为中心);

——珠三角城市群(大群,香港、广州、深圳为联合中心);

——北部湾城市群(小群,暂无中心)。

30年后的北部湾(你的未来在哪里)(4)

可以看得很清楚,将近二十年前,北部湾就已经被关注,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北部湾仍然是群龙无首,仍然是经济体量最小,放在这个三大四小的中国沿海城市群中,显得特别单薄,特别另类。现在,广西已经搭上了东盟博览会的快车,整个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和对外影响力也在提升。在国家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下,北部湾应该全力以赴,抢抓机遇,一定要以脱胎换骨的气魄,做一个具有大手笔改革动作的大规划。要从管理体制变革入手,强力而高效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真正改变长期以来的薄弱地位,使北部湾真正成为广西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

本文根据宋丁在南宁参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北防一体化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的发言修改而成

30年后的北部湾(你的未来在哪里)(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