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正处在建国初期,百废俱兴、蓬勃发展的历史新纪元,本应是一片祥和,万民安乐之境。可就在那个年代却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引起了全国民众注意的“怪事”。而要说起这么一件“怪事”,就不得不先来介绍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彭加木。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1)

彭加木,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市。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系。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曾担任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罗布泊科研考察队队长等职务。在1956年,彭加木这位满怀爱国情怀的科学家,放弃了赴苏联莫斯科的大好学习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大好机会,而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新疆考察。而就在一年后,这位科学家患上了肿瘤疾病,这种在当时算得上绝症的病症。据悉,这种肿瘤疾病在当时的调查数据来看,通常患病之人最长能够活半年时间。但是似乎,病魔与死神也未能将这位兢兢业业的科学家的生命无情夺走。他在经过了组织安排在上海的几个月的治疗以后,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这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医学奇迹!

讲述到这里,似乎彭加木除了一心爱国热血、对工作兢兢业业以外平平无奇,并没有什么特殊到能够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亮点。在病情得到控制,他就不顾组织反对,多次申请回到新疆。最终,得以携着带病之躯仍然坚持回到新疆工作岗位。在1964----1980年间其先后15次在新疆进行科研考察工作,他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对新疆地区矿石、土壤以及生物病毒方面的研究。在1964年他就第一次到达罗布泊进行考察半年后1964年10月我国就在罗布泊地区实施了我国军事领域的一重要跨步,原子弹试爆成功!

之后就来到1979年,刚刚跨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时。彭加木就第二次进入罗布泊进行科研考察工作。而时隔不足一年,1980年彭加木再一次进入罗布泊。此前,对于罗布泊这块寥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从未有过科学家斗胆前往这里进行考察工作,而我们的彭加木同志非但不惧怕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等艰难险阻,更是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探险考察工作。

为什么要这么执着于罗布泊的研究工作呢?又为什么多次频繁地进入罗布泊这块“离奇之地”?这些我们放到下面来讲述,现在暂且不谈。而我们要说的这件“怪事”也就恰好发生在其第三次进入罗布泊考察之时,彭加木失踪了!

一、一代爱国科学家竟然离奇失踪?

1.诡异之地----罗布泊:

罗布泊,顾名思义,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湖泊。更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之一。 但是由于后来塔里木河干流的突然改道,导致这里的湖水逐渐干涸。曾经这里天蓝水美,牛羊成群。而如今则是一片茫茫戈壁,寸草不生!在《山海经》一书中曾记载罗布泊为“幼泽”。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2)

而在上世纪美国Google地图利用GPS卫星图观看这里时候,惊讶的发现罗布泊的卫星图赫然是一个人耳朵的形状!而且细致入微,不仅有耳蜗、耳廓、甚至连耳垂的痕迹都清晰可见。这一发现可震惊了不少人,如此神奇之景象究竟是自然的力量所致,还是罗布泊内蕴含了某种特殊的力量?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地球之耳”。罗布泊常年干旱,一年中雨季只有短短的一两个月,而且降水量也是稀少得可怜。而且罗布泊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昼夜温差极大,在沙漠里白天最高温甚至可能达到可怕的60摄氏度,而晚上气温又可能跌至10摄氏度上下。而天气则更是恶劣至极,几乎一周便能有一次大型的沙尘暴。并且茫茫戈壁,没有用来做参照物的东西,没有经验丰富的当地人带领贸然进入罗布泊便等同于自寻死路!因此罗布泊也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死亡之海”、“地狱的入口”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3)

罗布泊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繁华的岁月。历史上唐朝时期曾记载有这么一个国家,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区----楼兰古国。而楼兰古国当时因为地处丝绸之路,其是极为繁盛的。物产丰饶,再加上由于商贸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使得楼兰古国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异域国家。可诡异的是,这样一个繁盛的国家却一夜之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对此也是有很多网络上大胆的猜测。有人说是当时楼兰女王具有“鬼洞族”的神奇力量----第三只眼。这只“神眼”能够将一切事物传送至无尽深渊,深埋黄沙之下。正是凭借这种力量其素清障碍,迅速成为楼兰史上第一任女王,也正是她导致了楼兰古国一夜之间消失。这如果要深究,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而在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赫文在罗布泊地区探险途中。偶然发现了存于黄沙之下的建筑。好奇之下,以他为首的探险队诸多成员居然在建筑的周边发现了大量建筑。疑似就是为失落的楼兰古国。消息一经传开,就有世界上大批的探险队前往罗布泊地区,旨在寻找失落的楼兰古国。1906年到1914年期间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找到了赫文曾经到达的建筑群地区,初次解开了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他不仅得到了大量掩藏在黄沙之下的宝贵文物,更是发掘出了两局楼兰人头骨。可诡异就诡异在1927年后,原本世界上声势浩大的找寻楼兰古国热潮,却在后来多支探险队折损良多却在没人发现过“小河”遗迹而销声匿迹。至此,小河遗迹就这么离奇的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

2.一波三折的科考之旅:

在聊完了罗布泊的诡异之处后,我们言归正传,回到彭加木的身上来。为何在其1979年第二次进入罗布泊考察之后。时隔一年的1980年再次匆匆进入罗布泊?

1980年5月8日,在前两次进入罗布泊但从未抵达罗布泊核心区域的事情之后,这一天彭加木组建了一支十个人的队伍,其中包含6名化学学家、生物病毒学家、地质学家以及动植物学家,要再次进入罗布泊考察。彭加木担任队长,水文学家汪文先担任副队长。而这次的考察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抵达罗布泊核心区域并且穿越罗布泊。从鄯善地区南下到达楼兰古城,然后从楼兰古城穿越罗布泊进行科研工作,最后到达米兰农场。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4)

在一切准备就绪,这支科研考察队便驾驶三辆汽车开始了科研之旅。而科考的时间最初定为两个月时间,也就是到六月底结束。但在6月5日,经过了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跨越了450多公里的路程,科研考察队便完成了此次工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穿越罗布泊的科考队伍。当时队员们正在米兰农场进行休整,享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可就是这时候,队长彭加木却提出了一个令众人极为不解,并且有所抗拒的提议----重返罗布泊!原因是彭加木认为,这次科研考察原定的结束时间是六月底,而现在他们却提前了一个月便完成了任务。并且大家聚在一起也不容易他想从米兰农场先到达库木库都克,然后再从库木库都克再次穿越罗布泊,来开辟出一条新的路线,这样也可以为以后的科研考察工作提供便利。全程900多公里,是原定路线的两倍多。当然队员们的心情肯定就是极不情愿了,本来历经万难,受尽折磨终于完成了任务。本来可以就此返回大本营休整,却临时又要加班,相信不论是谁心里多少都会有一些不情愿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5)

但是毕竟彭加木是队长,虽然队员有所不愿,但是在经过了几天的商议之后。6月11日,小队还是同意了彭加木的提议,再次启程奔赴库木库都克。但是在制定路线的过程中,需要三天时间便可到达库木库都克,但是途中地势崎岖难行,气候更是恶劣,平均两三天便能遇到一次沙尘暴。导致了小队的前行速度大幅降低,同时物资消耗速度极快。三天的时间只走了一半多的距离,但物资却已经消耗了一大半。

茫茫大漠之中,物资紧缺的条件下盲目的往一条不熟悉的路线上扎,是极为危险的。这让科考队的众人看不到希望,因此队伍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应该就此返回米兰农场然后按照原定计划返回大本营。就算要开辟新的路线,也应该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做打算。作为队长的彭加木不得不重新评估前进的风险。而他笃定地告诉众人,只要到达库木库都克地区便能找到水源。因为库木库都克在维吾尔族的语言中是“井”的意思。最终众人不得不再次遵从彭加木的意愿,冒险到达了库木库都克。

3.队长的离奇失踪:

但是在6月16日到达了库木库都克以后,众人迅速在营地附近展开找寻水源的任务。但是却一无所获,按照队长彭加木的说法,这个地方一定能够找得到水井,但是现在却找寻水源无果。科考队的水却只剩下了一天的量,并且因为沙漠高温天气,剩下的水已经浑浊不堪,并且散发异味,不能大量饮用。科考队陷入了困境当中,因此小队众人便商议采用预备方案,跟最近的军事基地联络。用直升机送来水源和物资。但是队长彭加木是反对的,因为通过直升机来运送物资一来一回耗费要大概6000元左右,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出于队员们的心情,彭加木还是同意了这个方案。在第二天6月17日小队就收到了军区的回电表示可送水,不能送油,要求小队在原地等待,18日便可到达。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副队长汪文先极为高兴,因为当时小队已经处于了进退两难的绝地。但当他兴奋地去告诉队长彭加木的时候,发现彭加木一晚上都没有回帐篷休息。而得知了消息的彭加木也并没有喜悦之情,而是坚持要去寻找水源。这样的话不仅能够省去一笔不小的开销,也能继续进行考察。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6)

但众人也并未将彭加木的话放在心上,只觉得是队长的要强的性子。在那之后众人就没有发现队长彭加木的身影,但也并未觉得有何奇怪,认为队长可能是出去方便了。直到两个小时之后,司机上车来找寻外套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一张队长留下的字条。写着:“我去东边找水,彭,17日”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7)

直到这时众人才意识到,队长不见了。但是发现他并没有携带每天要吃的抗癌药,证明他并没有要走远的意思,说不定很快便可以回来了。但是又过了两个小时,发现队长仍然未归。所有人才都绷起了神经,怀疑队长可能出了什么意外。因为在这样的炎热的天气没有淡水的情况,一个人出行是非常危险的。

于是副队长汪文先连忙带人去向东寻找彭加木,在向东走了几公里之后,在一片盐碱地前发现了一排脚印,但是到了盐碱地上不易留下脚印。于是线索便断了,汪文先只得带人先行返回营地。第二天,军队的补给终于送到了。在拿到了水资源以后,汪文先赶忙再度带人出去寻找彭加木的踪迹。

而这次在昨天在盐碱地前发现脚印的地方,发现了许多凌乱的脚印。这说明队长彭加木曾经回到过这里但是却迷失了方向,在这里徘徊了良久。最终选择了一条自己认为对,但其实是错误的方向。这时有队员在不远处的芦苇丛处发现了有人坐过的痕迹,并且找到了队长彭加木随身携带的椰子糖的糖纸

最后队员在盐碱地前等待了队长彭加木许久。同时把车开到高处,闪烁车灯,每隔三十分钟发一枚信号弹。希望彭加木能够看到车灯来找寻方向。但是直到最后,队员们也没能等到彭加木的回归,只能给彭加木在原地立了一座衣冠冢就启程返回了。

二、失踪真相疑点重重:

至此,回顾整件事情。我们会发现存在着诸多的疑点。首先就是,为何彭加木要在二十年间,执着的多次的前往罗布泊考察呢?即使要说彭加木是真的热爱科学事业,希望通过考察来完善自己的研究。可是彭加木乃是主攻植物病毒系的专家,生物病毒又和罗布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点从组织队伍的人选也能看出非同寻常之处。进入罗布泊进行矿产,土壤勘察。但是随行的水文、地质学家却只有寥寥几人,反而是各种化学、生物学家占了大半,这明显不合乎常理。

另外就是勘探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彭加木为何要临时突然地更改路线?在沙漠进行勘察工作,每一次都需要极为严密的筹划。而像这样的临时起意,改变路线极有可能遇到突发情况而损兵折将。而且选择走的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线,对路况了解几乎为零,这样的情况有可能会在不熟悉的地方陷入流沙之中。哪怕有幸躲过流沙地区,也有可能因为陌生的地带而迷失方向。这种荒唐的决定是极为不专业的但是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一个有着多年沙漠勘察工作经验的人身上,这只能说明彭加木是明知这样的决定不理智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更改路线。是什么东西,让这位经验老到的队长不惜损兵折将也一定要更改路线呢

在彭加木失踪之后,附近的军事基地曾经派出官兵近一千人在其失踪地点附近展开搜索,搜索半径达到十公里之远。但仍然未发现彭加木的踪迹,一个人徒步在沙漠里行走而且身上没有多少淡水的情况下,是绝不可能能够走这么远的距离的。对于这些种种疑点,其真相已不可考究。也正是在这么个诡异的地方,这么离奇的失踪,这件看似普通的科学家失踪案吸引了全国人的注意力。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悬案。

三、关于真相的说法,又孰真孰假?

1.同行之人密谋杀害说:

在失踪案发生后不久,就有人猜测到有可能是被同行的队员所杀害。因为当时原本已经完成科考任务,作为队长的彭加木却反常的要求再度启程。这一举措毫无章法可言,是极有可能出现差池的。但是,劝说无果,大家碍于彭加木领导身份只得苦苦跟随。中间出现了一次意见不合,也被彭加木肯定有水源的说辞所“骗”到了库木库都克。但到了之后却并没有发现水源,此时的队员心情一定是极为不满甚至可能已经开始孤立彭加木。当时彭加木出发寻找水源的前一天晚上,其并没有回到帐篷休息,这也印证着当时彭加木可能确实已经和队员们起了冲突,有了隔阂。

然而有没有可能在绝境中,申请救援,彭加木依然从中阻挠,要决心找到水源的决定彻底的违背了队员们的求生欲,在求生欲的驱使下,众人将彭加木在其前去寻找水源的路途中给杀害,掩藏了证据呢?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因为首先要分析当时的情况已然是陷入绝境之中,而彭加木作为队长仍然执迷不悟得要自力更生的想法无疑是有可能引起众怒的。另外,彭加木作为队长,是有权利作出决定。也就是说如果他不愿意求救,将没有人有能力发出求救信号。而且他为什么要在同意了队员们的求救请求之后在独自去寻找水源,这明显是多此一举。

2.天马行空,“双鱼玉佩”之说:

也有一些人曾传言,就在彭加木失踪的三年后,曾看到其走出罗布泊。但是人却已经变得癫狂,失去了记忆没有了理智。而当时从楼兰古国发掘出的一件文物,名叫双鱼玉佩,其形如八卦图上的两条阴阳鱼,两边完美的对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文物。

彭加木失踪日期(1980年彭加木失踪案)(8)

而据传,当时的考古学家在研究这块玉佩之时,将一只鲜活的金鱼放在其面前,竟然复制出了另一条一模一样的金鱼。而在杀死了第一条金鱼之后,复制出的金鱼仍然能够生活。这显然是一种超自然力量。所以有人说,彭加木其实是无意中探寻到了楼兰古国一夜消失的真相,但是被某种超自然力量所杀害,而存在的一个疯癫的复制人已经被官方所控制。而这种“荒诞”的说法在当时之所以有人所相信。是因为这么一个巧合。我们回顾一下上文,我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的时间是1964年十月十六日。等等,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好像非常熟悉!这正是在彭加木第一次进入罗布泊考察的半年之后!这只能说明,在彭加木进入罗布泊之前军方就已经发现了罗布泊的非同寻常。因为既然要进行核爆实验,那么实验地点必定是经过精心的策划,不可能草草半年,便能够决定在一个地方实施核爆。那么既然如此,不得不让人怀疑,核爆的目的真的只是单纯的要进行实验吗?这背后有没有牵扯其他不能公布的隐情?

但是这样的说法毕竟太过于天马行空,已经到了超自然的范畴。至于其真假我们不过多讨论。

3.稍作正常的海市蜃楼说:

而稍微正常一点的学说,便是有人说。当时彭加木处于极度缺水的情况下,而他当时可能便是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中暑,出现了幻觉。因此他在盐碱地前反复徘徊,不能够确定究竟哪条路才是正确的道路。最后,他也还是选择了一条错误的不归路。

这个说法,相较于其他说法,还是能够被人所接受的。但是唯一说不通的地方便是,最后军队出动大量人员,乘坐汽车寻找覆盖了完全超出一个人步行的范围的距离。但是最后完全没有找到一丝踪迹。难道是所有的痕迹已然被漫天黄沙所遮盖

总结:

彭加木一案是建国以来的最大悬案,其中夹杂了太多太多可疑之处得不到证实。但是我们依然希望真相是美好的,这么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将一生包括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事业。看完了此文章,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