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训课程(原创父母培训教程)

第十六节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父母培训课程(原创父母培训教程)(1)

孩子成绩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自我的学习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孩子就会主动学习,就容易取得好成绩。学习的动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和好奇心;

2、竞争和荣誉感;

3、使命感;

4、利益驱动;

5、避免惩罚。

一、父母一定要传递给孩子一个观念:学习是快乐的

人们都是喜欢追求快乐、尽可能地避免痛苦。快乐的事就会沉溺其中,痛苦的事就会躲避、拒绝。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尤为如此。如果学习能成为和游戏一样快乐的事情,孩子自然就会充满激情和动力。父母要牢记,必须始终向孩子传递一个重要的观念:学习是快乐的。孩子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就会真的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自发充满学习的动力。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并且有很多勉励学习的俗语和传说,都强调了学习的痛苦。“头悬梁、锥刺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痛苦的事谁愿意干呢?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给一个未来的诱惑,抵消学习的痛苦,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传统俗语:“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俗语,常常被父母拿来诱惑孩子学习。让孩子为了将来的幸福,现在必须甘心情愿地吃苦。

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还看不了那么远,他们宁愿现在的享受快乐,也不愿意为了将来的“颜如玉、黄金屋”去吃苦。家长的苦口婆心,几乎毫无作用。

如果家长转变观念,传授给孩子的观念是:学习是非常快乐的过程,那么情况就完全都不同了。许多家长表示怀疑,学习还能是快乐的过程吗?当然能!看看下面这几个例子:网上有一段视频,两个跳广场舞的孩子,也就4-5岁的样子,随着一个老人一起跳,跳得非常熟练、流畅。广场舞又不考试,又不评级的,显然家长不会逼迫孩子去学,孩子在学习跳舞的过程中感到幸福、快乐,才会自发地去学,才学得这么好。

网上还有一个孩子打鼓的视频,这个打鼓的孩子打得节奏清晰明快,显然是练了好长时间,都成了老手了。打鼓同样也不考试也不评级,家长显然不会要求孩子联系,和跳舞的孩子一样,他是感觉到了学打鼓的快乐,自发学习。

那么多痴迷网络游戏的孩子,更是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玩游戏,并且玩的技能不断提高。他们在提高技能的过程中是不是非常快乐?

肯定有家长会发出疑问:你说的这些广场舞、打鼓、电子游戏那里是学习啊,他们不是在玩吗?玩的事孩子当然有兴趣了。

如果这些不是学习,那么什么是学习呢?请你查一下学习的定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手段获得知识或者提升技能的过程。跳舞、打鼓、电子游戏,都是孩子掌握新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完全符合学习的定义,当然也都是学习。

家长们所指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学校里考试的内容或者各种特长考级的内容。家长们最关心的是:你能让孩子把学校里要考试的书本知识,学得幸福快乐吗?

我当然能!只要让孩子把学校课本知识的学习,当成探索感知世界、满足好奇心的过程,孩子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快乐和激情。

在生物界,越聪明的动物好奇心也越强,好奇能害死猫,人类更是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喜悦刻骨铭心,激励着人们去不懈探索、努力学习。这是人们最本质、最核心、最持久的学习动力。取得成就的人,很多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战胜各种困难的。科学家牛顿、哥白尼都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取得了伟大成就。

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未知的领域更多,孩子的好奇心也更强,为了探索和体验,孩子的一些作为在成人眼里是在做“傻事”。爱迪生孵过鸡蛋,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要以为孩子在做“傻事”,要和孩子一起探索、研究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绝不忽视、嘲笑孩子的问题,千万千万,不能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很多孩子探索、体验、学习的积极性早早在成人的取笑和嘲讽中、掐死在萌芽状态了!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就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前面讲过的:让孩子动手拆东西,给孩子准备放大镜、磁铁、万花筒、合欢叶,让孩子看蚂蚁打架,都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

孩子会提各种问题,千奇百怪,千万不要不耐烦。不知道,就和孩子一起查资料。不要敷衍、更不能装懂。“问这个干吗?又不考,做作业去!”你以为这样是促进孩子的学习吗?不是,是在打击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把在学校的学习,也当成探索和体验的过程,当成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那么学习课本知识,也就是一个非常快乐和幸福的过程。家长们不用怀疑这个可能性,我讲几个我经历过的故事:

【案例】:我上初中时的一个晚上,一家人要去看戏。我说我对戏没有兴趣,我不去。其实,我是为了完成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里有人肯定不让我做。

等家里只有我自己的时候,我迅速拿出自制的线圈、磁铁、弹性贴片,固定在一个木板上,组成一个非常简陋的装置,这是我自己设计的“交流电铃”,按照我的预计,接通220伏交流电,弹片将以每分钟50次的频率震动,如果装上一个铁锤和铃铛,就成了一个电铃。

接通电源的瞬间,弹片“哒哒哒”地跳动起来,和我预想的一模一样。我的心好像被电流击中那样,几乎停止跳动,幸福感充满全身,刻骨铭心。我把它保留着,直到爸爸妈妈看戏回来,我演示给他们看。

当时我们在物理课堂上讲过电铃是直流电铃的工作原理,靠电磁铁线圈电流的通断来实现弹片的震动。我看了学校的电铃,都是用交流电,交流电每分钟变换电流方向50次,电磁铁的磁极自然会反转50次,如果我在电磁铁附近放上一个永久磁性的弹片,通电后,应该以每分钟50次的频率震动。

实际是不是这样?物理课本上没有讲过,我也没有想到去问老师,因为我认为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准备自己制造一个装置去验证一下。弹片、永久磁铁都好找。电磁铁,我自己用电动机里的铜线缠了一个。我能找到的铜线很少,预计电阻和电感很小,接入220伏交流电,极有可能类似于短路会瞬间烧坏。必须串联进去一个什么东西起到限制电流的作用,当时我想到了日光灯上的启辉器(现在看,用任何一个电灯泡都可以)。我把这些东西做好后,等着家里没有人的时候做了实验,很成功。

【案例】:我还用一盆水,一张纸、一根铅笔、一个量角器,测量当地纬度。具体的做法如下:

1、选一个能看到北极星的晴朗的夜空。

2、端出一盆水,拿出一张纸。

3、顺着纸的一个边看过去,瞄准北极星。

4、慢慢把纸慢慢浸入水中,始终瞄准北极星。

5、把被打湿的痕迹用铅笔描下来,与瞄准北极星的纸边之间夹角,就是当地的纬度。

6、用量角器测量这个角度,即可得出数值。

是我在中学地理课时想到的办法。附上原理图。

父母培训课程(原创父母培训教程)(2)

后来才知道中国古书上有个“牵星法”,和这个做法几乎一样。中学课本上没有讲过这个办法,也没有讲过中国古代的“牵星法”。

下面说一下,这个办法的思考过程。地理学上讲过,地球的自转轴正指向北极星,北极点的纬度是90度,而在北极点抬头看北极星,正在头顶之上,也是90度。

赤道上的纬度是0度,在赤道上看北极星,也是在0度方向。那么,在北半球的任意一个地点,看北极星的仰角,是不是就是当地的纬度呢?似乎应该是。

科学既是大胆设想,又要小心求证。

下面说一下证明的过程:

1、纬度的定义: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如左图中的角a。

2、按照上述方式测量的这个地点看北极星的仰角,是a`

3、只要证明:a`=a就证明了我们测量出来的角,就是当地的纬度。

4、一盆水,提供了一个水平面,水平面与该点与地心连线垂直。也就是说:a` b`=90度

5、北极星距离地球434光年,距离足够远到在北半球任何一点到北极星的连线,都是平行线。角b和角b`是同位角,所以相等,b=b`。

6、赤道与地心和北极星的连线是垂直的,所以:a b=90度

7、a b=90

a` b`=90

b=b`

所以:a=a`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头脑在宇宙中遨游,利用手头的资源解决了一个问题,感觉到很快乐。

昨天,单位工会购买了贫困村的土豆发给员工,每人一箱25斤,部门12人只有4个人在。我说,每人推一个电脑椅当小车用,可以轻松推3箱。有人说,会不会把椅子压坏?我说某某体重180多斤,也没有把椅子压坏,3箱土豆75斤,怎么会压坏。大家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还有员工换工位,要把电脑桌的几个抽屉都腾空,各种小零碎不少,有点麻烦。我说:电脑桌都是统一的,直接换抽屉即可,大家一试,果然非常方便。

化学课上讲过离子平衡,只有在产生气体或者沉淀时,化学反应才能持续,我觉得碱面(碳酸钠)和石灰水(氢氧化钙)应该可以持续进行反应,因为可以产生碳酸钙沉淀,我也做了实验,果然如预期的那样……

学习,是教给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启发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背诵各种定理公式、一遍又一遍地做练习题。我所说的这些内容,课本上都没有讲过,都是自己根据所学的原理,利用手头能找到的东西,进行了拓展和探索。

说实话,我上中学的时候,没有做过课外题。1985年高考成绩,全县理科第三名,前两名是复习生。

这些故事表明,学校课本的学习,依然可以充满乐趣。父母依然可以把学习是快乐的观念,传递给学习学校知识的孩子。

二、强化孩子的荣誉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学习动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竞争心和荣誉感。人们都希望在群体受到关注、受到赞扬,争强好胜是人的本能,是让孩子努力学习、进步的强大动力。

(一)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来自于父母、老师的夸奖和鼓励,来自于同伴的信任和赞扬,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一个孩子期末取得了好成绩,难以抑制自己的喜悦,在大街上“走了六亲不认的步伐”,这样的喜悦心情,就是他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1、用欣赏和鼓励让孩子品尝进步的喜悦。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两个家庭对待孩子的差异,两个5岁的男孩踢足球,都踢了10次,同样是进球3次。一位母亲非常高兴地对孩子说:你真棒,都进了3个;另一个母亲非常生气地斥责孩子说:你真笨,才进3个。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结果,两种不同的态度和说话方式,产生的效果显然截然不同。被夸奖和鼓励的孩子,会有更大的积极主动性。

2、及时地鼓励、艺术地夸奖:对孩子的鼓励和夸奖一定要在孩子取得进步之后及时进行,看看驯兽师,动物每按照要求完成了一个动作,就要立即给点好吃的,让动物的愉悦感和这个行为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如果中间间隔的时间长了,就没有效果了。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孩子刚刚完成一项任务,取得一定成就,最兴奋、最开心的时候给予奖励。时间长了,在孩子失去热情之后,再大的奖励也变得索然无味,导向作用大为降低了。

父母要艺术地鼓励鼓励孩子,多夸奖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例如:你真是一个肯用心、肯努力的好孩子;你是个负责的好孩子,交给你的事,爸爸妈妈都非常放心。少夸奖他的天性,少说你真聪明、你擅长这个。后一种夸奖方式容易让孩子盲目自信、骄傲自满,不知道天外有天。

(二)通过仪式感,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信心

仪式有神奇的作用,举行一些庄严的仪式、表彰孩子的进步,会孩子非常大的激励。学校里,选拔升旗的旗手、发奖状、贴小红花、入少先队等等,都有庄严的、规范的仪式。父母在家里,也要借鉴设计一些小仪式,对孩子进行隆重、庄严的表彰。这样的仪式,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会激励孩子努力上进。充满仪式感的家庭里的孩子,性格会很活泼,也会很自信,待人接物会非常得体,也会更加乐于跟其他孩子接触。不注重仪式感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有些还会产生自卑感。家庭的仪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和学习有关的“第一次”拍照留影: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作业、第一篇作文、第一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去拍照留影,保存起来。在特别的日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看看。

父母培训课程(原创父母培训教程)(3)

孩子第一次成绩单

2、设立“荣誉墙”:在房间显眼的位置设置孩子的“荣誉墙”,把孩子获得的各种奖状、证书、奖杯等放在这里,让孩子自己、家人和来访的客人一眼就能看到,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每增加一个新的荣誉,就举行一次仪式,家人聚齐后宣读获表彰的荣誉,然后把奖状(证书、奖杯)隆重添加到“荣誉墙”上。

3、 设置“光荣榜”:制定相应的规则,规定哪些日常行为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设置一个针对全家人的“光荣榜”,每个人的表格上,可以贴上获得的“小红花”。

4、举行周、月度和年度总结表彰会:每周、每月、每年都有一次总结表彰会,总结、表彰全家每个人的努力和进步,指出和纠正每个人的不足。

(四)给孩子设立一个对手用来学习和超越:

取得小成就,需要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取得大成就,需要强大的对手刺激和竞争。帮孩子找一个看得见、赶得上的一个对手,鼓励孩子去竞争和超越。我上高中时,给自己选定的对手是上一届的师兄“老偏”,他高考物理成绩是99分,上了北大,一时间名扬全县。我的目标是超过他,得100分,最终高考实际得到了87分。

现在我在一个群里打羽毛球,也会选一个当时还打不赢的人作为目标,超越之后,再另选一个,打球4年,已经打败了“一航”,目前和“立交桥”不相上下,下一个目标是“水木”。

一个合适的对手,会激发孩子的斗志和勇气,超越对手,是孩

子非常重要的学习动力来源。

(五)避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1、不要和孩子比聪明:

【案例】:孩子上小学时,我们家附近开了一个羽毛球馆,我对孩子说:周日我们去打羽毛球吧,孩子高兴地答应了。在球场上,我大比分胜了孩子,孩子当时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下周末就不去打球了。我意识到,如果我第一次让孩子适当领先,他可能就有兴趣了。

孩子上小学5年级时,一次下学回来,拿着一张数学考卷高兴地对我说,一道题全班就他作对了,还说题非常难,我也不一定会做。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挑战,拿过试卷正准备做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以前打羽毛球的事。我何必要表现得比他聪明来打击他呢?我拿过试卷,假装演算了5、6分钟,然后告诉他:确实太难了,我也不会做。孩子非常开心地说:就是吗,你们那时候学的东西太简单了。

那一瞬间,他洋洋自得,自信心和幸福感非常强烈。

2、不要贬低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外人面前。

老一辈子有这个习惯,客人当面表扬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父母都要非常谦虚地说,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不行,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成人之间的客气和礼貌。如果孩子不在场,成人之间这样交谈未尝不可,但孩子在场,就不要这样说,孩子分不清楚成人之间只是礼貌和客气,可能会当真,从而挫伤了积极性。

客人当着孩子的面赞扬的时候,孩子可以礼貌地表示:谢谢

叔叔、阿姨的表扬。父母可以说,这都是孩子和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让孩子的内心充满自豪感。

三、慎用物质激励、少用惩罚。

物质奖励只是激励的一个方式,可以适当采用,但不宜采用次数过多、奖励过重。学习动力最持久的来源是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带来的愉悦感;取得成绩、超越对手带来的荣誉感。人生持续不断的进步和追求,来自于人生的目标和使命感。为了得到钱财、社会地位、异性青睐这样的物质导向,可能会把孩子引向歧途。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联系在一起,奖励好奇心,激发荣誉感,才能起到好效果。

不赞成对孩子进行惩罚。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一顿斥责和暴揍,甚至不让吃饭,不许出去玩等等。惩罚轻了,没有效果,惩罚重了,会造成孩子对考试的恐惧,影响孩子的考场发挥。

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

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孩子回到家,看到父母天天抱着手机刷微信、玩游戏,您还指望孩子对读书有兴趣?您还指望孩子安心做作业?为了孩子,父母们请坚持读书。空闲时间,大家都在安静的读书,读到兴奋处,您脸上愉悦的表情,会吸引孩子爱上读书的。

作业:

本书即将出版,出版前将发起成本价众筹,关注我的头条号关注众筹信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