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种桑养蚕(清明时节忆养蚕)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八十年代我上小学,每到清明节,学校里除了组织扫墓、踏春之外,还会布置一些“寻找春天,留住春天”的课外活动,识别树叶、养蚕、植树,不一而足。“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古人种桑养蚕(清明时节忆养蚕)(1)

记得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清明前,老师照例布置自然课实践作业,其中有一项就是养蚕。我从来没有养过蚕,心中充满好奇,很想知道蚕蜕变的过程。从老师手里拿回一包黑黑的芝麻粒般的蚕卵,我小心翼翼地放在鞋盒里,盒底铺上很多软纸,盖好盖子轻轻地放在朝阳的桌角,每天放学回家都观察蚕卵的孵化进度。小蚕孵出来了,需要采集桑叶喂养它们,去哪里采新鲜的桑叶呢?

经过多方打听,原来在学校里就种有一棵大桑树,于是,我和伙伴们在午后成群结队地去采桑叶。这棵桑树在教学楼和平房之间的角落里,又高又粗,笔直高大,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我就像平时爬竿一样,先用双腿紧紧地盘住树干,随着双手向上攀升而一点点挪动身体,双脚交替向上,待够到树叶后,用手拽住树枝,慢慢拉到眼前,选整齐新鲜的叶子逐个薅下来,天女散花般洒向地面,那里站着接应的同学,他们负责捡拾。

别看我是个女孩,爬树的本领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是平时爬门、上房练出来的。摘桑叶完成就下树,这要比上树危险得多,手脚倒退着下滑一不留神就会划破手掌,磨破裤子,来个四脚朝天,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嫩绿的桑叶捧回家洗干净晾干,满满地铺满盒子,小小的蚕宝宝趴在叶子上面,直立起身体,沿着桑叶的边缘欢实地吃着,速度极快,眼见着叶子的迅速缺失,耳边传来一片沙沙声。蚕宝宝很懒,需要把叶子覆盖在它们眼前,它才会懒洋洋地爬起来吃,吃饱后又一动不动地睡起大觉来。

古人种桑养蚕(清明时节忆养蚕)(2)

每天清理蚕的粪便,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是老师留的作业。慢慢地经过了三十天,白白胖胖的蚕开始在盒子的角落里吐丝了,它的头前后转动着,像纺织娘般来回忙碌着,吐出的丝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密,一层层纵横交织的白丝渐渐包裹住它小小的身躯,形成椭圆形的茧,“作茧自缚”的过程其实并不美好,看着还有点心酸。

手握着有些硬度的茧像握着一个小生命,躲在茧里的是蚕蛹,破茧而出的是蚕蛾,破茧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也意味着蚕一生的终结。“春蚕到死丝方尽”,其实确切的说是,“破茧成蝶”生下新生命后才逝去。从蛹到蛾,翅膀赋予了蚕另一种生命形态,也预示着它使命的完结。课本上说“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那蚕此生又何尝不是“泪满巾”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细雨绵绵中蚕过完自己短暂的一生,仅有五十多天,而于我,却承载了儿时挥之不去的记忆。采桑、养蚕,是我小学时期坚持做过的最完整的一件事。

如今,家的附近也有一棵高大的桑树,每当我看到散落一地的深紫色桑葚,就会想到小时候爬树养蚕的事。

再后来,我知道了还有“蚕花会”这个节日,每年清明节在乌镇、洲泉都会举行迎蚕神、摇快船等节目,非常想去现场看看,等退休吧!

古人种桑养蚕(清明时节忆养蚕)(3)

江南清明蚕花会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