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工作单位退群可以说些什么(荐读凌晨3点我悄悄退了19个微信群)
凌晨三点,手头上的东西总算是忙完了。
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无数个红色的99 刺激着眼球。
点开发现无非还是那些东拉西扯的消息,求团求砍价的小程序和传播谣言的文章,顿时感觉索然无味。
于是,打开微信群,点击屏幕右上角,拉到最下方,按下“删除并退出”,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时间感到有些畅快。
在任性地退出19个微信群后,突然有些感慨:微信群怕是世上最魔性的社交吧。
在工作生活上,通过微信群的确能快速方便地传达很多消息,可微信群的数量太多,里面的消息太乱也真的会有很多困扰。
微信群大概是微信最贴心也最糟心的功能。
大家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因此,常常觉得广交朋友是必要的。
不管是经常见面的,还是只见过一面的,哪怕是没见过只是彼此听说过的,都应该加个好友。
加的微信好友多了,被拉进去的微信群就更多了。
仿佛,通讯录的长度和微信群的数量决定了出门在外的底气。
可工作上,同样的事情可以拉十几个不同的群聊,消息东一个西一个,真的很“热闹”。
还有斗表情包的灌水群,外卖红包的分享群,卖东西的微商群,群聊就更“热闹”了。
可仔细想想,这种群聊跟我们的生活没多大关系,当你陷入困境,群里又有几人能伸出援手?
所以,微信群的繁荣之下,隐藏着当代人的寂寥。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过: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
于是,我们通过查看毫无意义的消息,参与毫不相关的群聊,试图填补生活的空虚。
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专注于眼前的“苟且”,便无暇顾及诗与远方。
总之要知道,无效社交只是种掩盖无趣生活的手段。
知乎上有无数个类似的问题:
如何彻底地屏蔽微信群消息?
虽然微信早就推出了群消息免打扰的功能,但群消息过多,群组也会一直在新消息列表里上下蹦跶,真的很容易点错对话。
当然,如果其中有些有价值的消息,虽然多又乱,但还是能忍住要暴走的心,仔细查看。
可若都是些尬聊、斗图和广告,在列表里看到这些群组出现就很烦躁了。
毕竟现如今,时间才是最奢侈的消耗品,浪费时间等同于挥霍生命。
如果说以上情况都还能勉强应对的话,下面的神仙群聊就棘手多了。
里面全都是各路亲戚的语音和分享的转运文章,还经常会有人监督你“听了吗”,“看了吗”,有时不说话就会被私聊轰炸,一个不小心还会被扣上“不懂事”、“不孝顺”的帽子,应付这样的微信群才真的是身心俱疲。
微信群成了一个打着关心的口号,行精神伤害之实的好地方。
不管是什么消息,短短几分钟就出现的红色99 都是一种挑战。
与其敷衍了事,还不如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
或许大家都有“微信死群”。
这些群聊在某段时间里,也曾发光发热,热闹繁华,也曾承载着群里人共同的记忆。
可一旦大家的共同目标完成,它们慢慢就会变成没人说话的“死群”。
我们虽觉得没有呆在群里的必要,但念旧情又不好意思退群,就只能尴尬地留着“死群”。
而尘封的微信群背后,藏着无数一次性的人际交往。
其实,人的一生,很多关系都是这样,从陌生到熟悉,最终又归于陌生。
毕竟,没有人能一直活在虚拟世界,生活终将回归现实,我们更多的时间还是会留给家庭和工作,冷落微信群也是必然的。
既然心知肚明群里的人们不会再聚,关系不会再热络,甚至都不会再有共同话题,群组的存在变得毫无意义,那何不干脆为了精简自己的生活做些删减。
从此,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有人说,每个人一生大概会遇到两万七千人,但能陪在我们身边的,往往只有两三个人。
可见,微信群组里的很多人都是我们生命里的匆匆过客。
那么,不如丢掉浪费时间的社交,退出令人“压力山大”的微信群,做简而精的人际交往。
毕竟,一生真正值得我们用心的圈子,一定不会太大。
人的一生,身边有三两好友,父母伴侣,足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