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要保持一颗谦卑之心(善待不善良的人)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对于人是否善良这一个观念,有一些分歧。有的人觉得,对于那些好的人,君子的人,应该是以善待之,就是用一种好的态度对待他。对于那些不善良的人,就是那些小人来说,应该用更加恶狠的态度去对待它,这是两种看法。
《道德经》在第49章,善者吾善,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于是一个时代的品德就出现了。
这突出的固然是一个好的理念,不管对于什么样的人,都一视同仁,用善良的眼光去对待。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一种理念,也是很多人值得学习的。但是大部分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在生活中总会对这句话产生一定的分歧。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这一个理念是对的,如果让一个时代更加美好的时候,所有人都付出自己的爱心,付出自己的善良。那么这个世界的品质,这个时代的品德就是归于善良,就是一种好的结果。这种理念是对的,但是我们更多的时候在生活中,未必会有获得同等的一个回报,这是很多人所纠结的一个事。
信则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这一句是和上一句对应的一句话,这个话的意思叫做:守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一个时代的品德就同归于诚信了。
这个两句话总结起来就体现了老子大的人爱的一个思想方面,老子所阐述的思想就是,得道的圣人统治天下,收敛个人的私欲偏见,这是一种大的智慧。
那么回到我们刚才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很多人就说,为什么老子在这个时候会提出对待那种不善良的人,也要善良的去对待呢?就是老子的这一个理念,从这两句话可以体现出来,他并不是从个人私欲上去产生的一个理念,并不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出发。而是从大世界,大社会,大时代的一个角度去出发,说出的这一句话,说出了这一个理念。
我们去了解,去思考的时候,也要从大的角度去考虑,就好像有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种一句歌词也是从一个大的角度去考虑,不是从个人角度去出发的。
古代的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是他看事物的看法和立场,并不是从个人私欲上出发的。
就好像有这样一句话: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
得道的圣人统治天下,是收敛了个人的私欲和偏见,才能和老百姓的心意相合。这个观点,这一个想法就是和我刚才所说的是不谋而合了。像老子这样的圣人,他们考虑事情的角度,是从整个天下整个时代处罚的,所以他们才是之所以能成为圣人。
所以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认为对待邪恶的人也应该比他们更加邪恶这样才有用,这个想法也是对的,这是从个人角度去出发考虑的。
那么如果对待恶人也用善良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也是对的,但是这个是从大格局的角度去考虑的。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这句话怎么看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