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的核心要素 从事寿险成功的关键要素
对于个人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话题,因为一句“因人而宜”,就让大多数人放弃深究了。但是纵观整个寿险,其实还真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从深究中能找到让自己更清楚的成功逻辑。
业内常常给出的选项是:人脉、信心、(市场)刚需、口才、学习力、执行力。但是业内大量的事实又证明:具备了上述某一个要素,都不代表一定会成功,甚至离开得很快。
这里面有大家对于成功定义的错误理解,而导致的答案模糊不清。对于成功的概念,我们会在后续内容进行解释。在这里,我们仅仅理解为长期留存在寿险业,并且有稳定的收入。
那么,研究这一话题的意义是什么?
跟我下面的内容有直接关系。
几乎每一位寿险新人在进入公司之后,师傅都会跟他讲,一定要有信心。为什么要讲信心?并不一定师傅认为信心最关键,而是因为人脉、刚需、口才、学习力、执行力可不是说说就有的,而信心是动动嘴皮子、表个态就可以有的。
其实信心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通过学习建立的正确价值观。
当你对寿险行业了解越多,学习越多,你的信心会越足,价值观会越正确,越符合从业需求。然而这里总是充满着矛盾,甚至是死循环——学习得少,没有底气(应对),就没有信心。而没有信心,就不愿意多学,因为学习也需要信心。内心里你一直在告诉自己,只要师傅不能证明学习会有好结果、快速的好结果,我就不会去多学(身边有好多离开的人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可你从来不去思考这个事实背后代表着什么?——没有全情投入,没有认真了解和实践,本质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是信心并不是一个“物件儿”——我给了你,你就有的东西。它恰好是“在好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你必须相信一定会发生”的东西。
结果是:新人听了那么多道理,师傅“分析”了那么多,还是没有让新人有足够的信心。核心原因是,师傅并没有与其原行业进行连接然后分析,只是就保险从业的好处而谈信心,其效果甚微。
对于一个没有从事过寿险的新人而言,跟他讲市场空白、产品优势、保障需求、师傅的当年,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就像是跟一个西方人去谈上火的概念一样,在他们脑海里就没有“上火”这个医药文化和英文单词,对此完全没有概念(因为西医只谈炎症,中医才谈上火)。当我们缺乏对新人原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认知连接分析,去讲一个他没有概念的事物,自然不会增强其信心,相反会增加其忧虑——全新和陌生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挑战(那种一生都不需要面对挑战,就可以活着的人,更是如此),而面对挑战有人会兴奋,有人会恐惧。甚至对于“享受型”的全新事物,都有人会恐惧。走到环境优雅的高档西餐厅,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就是一种证明。所以你发现,对有些人跟他讲得越多,他越困惑。
面对这种情况,师傅一味地去谈信心,效果很一般,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一个从事过生意的人从事寿险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进行沟通:
1、资金周转,保险不需要。
2、租门面房,保险不需要。
3、大量库存,保险不需要。
4、与工商税务打交道,保险不需要。
5、雇人产生刚性开支,保险不需要(请助理不列入在内)。
6、固定资产投资,保险不需要。
7、传统行业受人脉资源性质的限制,保险不会。
对于常年给别人打工的人从事寿险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进行沟通:
1、所做的每一分都是为自己的成长而做得努力,努力越多,收获越多,收入也越多。
2、对于时间的有效利用,自己说了算。
3、自我成长,会得到上级的协助,尤其是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
4、安稳的生活,是得不到品质生活的。打工者的稳定程度受制于老板的稳定程度。
5、会因为年龄增长和技术瓶颈,容易被人替代。
6、因为行业区隔而无法获得跨界利润。
对于毕业大学生从事寿险,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进行沟通:
1、学校专业细分,远没有市场细分更多,导致“学无所用”,即:不对口。
2、创业启动资金受限。
3、通常以打工开始,频繁打工循环,丧失创业斗志。
4、从业经验只是某行业的角落经验。
对于一个即将/已退休的人从事寿险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进行沟通:
1、充分利用过往几十年的经验和人生历练,整合人脉资源。
2、退休后的职业缓冲,让心理平稳过渡。
3、中年是一个人阅历、认知、性情、家庭处于最佳稳定状态的年龄,做事情更易成功,中国许多大人物都是中年开始创业获得成功的。
4、中年对于时间流逝的感触更深、对于健康的需求更加旺盛(很多已经历过几番生离死别)。
5、在原行业的期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寿险是一个重拾梦想的舞台。
你看,对一个新人的鼓励和增强信心,是要从他现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出发的,而他现有的认知正好停留在他对原行业或过往的认识上,超出他对原行业的认知就是对其意识的一种挑战。更可怕的是,不仅没有正面了解新行业,还对新行业有负面认识的时候,就更难有所谓的信心了。这就是大部分人接触陌生环境,“莫名其妙”感到恐惧的基本原因。比如我们知道,当众讲话是大部分人仅次于对死亡感到恐惧的第二类恐惧。从未面对当众讲过话的人是很难想象得到,面对一群人讲话,尤其在对受众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众多眼神关注其一身的感觉,那种把“听众当成土豆白菜”的安慰手法显然无效——因为他的认知仅停留在一对一的对话上,而无法停留在受众是土豆白菜的“高级认知”上,那种“空”的境界岂是没有经历过的人能够体会的?
如果你见过那种还没有从事就充满信心的新人,他要么是盲目自信(认为手里有几个好缘故就能够轻松起步;用原行业的运作思维方式来思考理解即将从事的寿险;相信自己吃苦好学人品好,市场就会买单),要么就是确实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应对一切困难(相信我,这其中的很多人还属于盲目自信的这一类),抑或是在原行业做事情就掌握了全行业的通行规律、把握本质的一类人——这类人应该是做保险的天才,自然充满自信,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能够快速起步,连续闯关,坚定应对各种困难。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当谈及的是新人的原行业和过往,而不是保险行业,有了更强的带入感和同理心,是我们建立其信心的关键。你要知道,新人即便入司,思想上也仍然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在没有吃透寿险业的规律之前,他只能用原行业的逻辑来理解寿险。所以我们必须跳出寿险,进入他的过去,即从业外反观业内。这才是建立新人信心的逻辑。
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总结的成功的七个特质:热情(Passion)、信念(Belief)、清楚的价值观(Clarity of Values)、策略(Strategy)、活力(Energy)、善于传递讯息(Mastery of Communication)、凝聚力(Bonding Power)。仔细看一下,就知道这里面有五个属于我们常讲的态度方面,两个属于技术方面的。
也就是说在从业态度方面的突破,更易让人获得满足感。寿险从业信心的建立,就是一切正念的源头,是支撑技术获取的精神载体,更是从事寿险成功的关键要素。#成功##保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原创不易,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