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中国四大名著,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一百二十回为高鹗续作。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

鲁迅先生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红楼梦涵盖知识之广,故事曲折,人物丰富,书中只有名有姓的人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位,且塑造各个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为背景,以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为线索贯穿始终,写了十二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金陵十二钗。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3)

宝玉,前世为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出生时含玉而诞,那玉乃石头幻化成型,本一块顽石,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它自怨自艾,动了凡心想去人间享一享这荣华富贵,求了一僧一道投到昌明隆盛之都,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4)

黛玉前世则是一颗绛珠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修成女体,下凡报恩,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恩情。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5)

《红楼梦》中很多人名,曹雪芹先生都起的很有讲究,比如金陵十二钗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取自“原应叹息”之意。曹雪芹先生可能是对女子的命运感到惋惜,故取此意。还有开篇提到的甄士隐,贾雨村,可以理解为“真事隐,假语存”,将真事隐去,借助贾雨村的话,来说出了《红楼梦》这本奇书。

甄士隐乃姑苏当地一个名门望族,他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年方三岁,唤做英莲。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6)

她是红楼梦里面第一个出现的女子,命运比较悲惨,书中一僧曾预言英莲的命运:“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丝丝;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果不其然,一语成谶,在元宵佳节当晚,家里的一个叫霍启的下人把英莲弄丢了,霍启即祸起。英莲被拐子卖给冯渊,后又被呆霸王薛蟠抢去,贾雨村恩将仇报,把英莲判给了薛蟠,于是英莲成了薛家的下人,被宝钗赐名香菱。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7)

香菱在大观园和众人生活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后薛蟠娶了夏金桂,让香菱苦受为,最后因为难产而死。香菱做完为十二钗副钗之首,命运相当可悲,作者以香菱的故事作为引子,引出红楼梦其他女子,红楼梦的故事就此展开。

林黛玉出现在书中第三回,黛玉母亲贾敏去世,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念及自己年近半百,无续室之意,且黛玉体弱多病,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就把她送到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减去顾盼之忧。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8)

林黛玉无奈之下,就抛父进京都,书中这样写道,“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自此,贾宝玉林黛玉二个人就在荣国府相遇了。

而贾宝玉就是那神瑛侍者,因为生来口中含着一块美玉,美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字,被贾母等人捧在手心,他的性格离经叛道,不向往功名利禄,而是喜欢闺阁女子之情,有爱吃胭脂,爱红等怪毛病。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9)

周岁抓阄,贾宝玉的父亲贾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大怒了:“将来酒色之徒耳!”

但是贾母还是把宝玉当命根子一样,贾宝玉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0)

黛玉和宝玉的第一次见面,书中第三回,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1)

书中借着黛玉的心理活动,描写宝玉的外貌,“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如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粉敷,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角……”

而这样熟悉的感觉。贾宝玉也感同身受,当着众人的面:“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并做了一首诗形容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2)

黛玉这样的病态之美超凡脱俗,又泪光点点多愁多情,与其他众姐妹截然不同。宝玉也产生不一样的情愫,他想着这样神仙似的妹妹应该也有玉吧,便询问一句,可也有玉没有?得知黛玉没有玉时,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便狠命摔去,吓得贾母众人千哄万哄才好转些。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3)

宝玉摔玉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是他对女性的尊重,他认为自己是男子,是“浊物”,他不感觉男人身份多尊贵,不在乎自己的地位,也不在乎这块宝玉,这是他在意黛玉,出于对女性尊重的想法。

第二次摔玉是在书中第二十九回,一个道士向贾母提到了宝玉的亲事,因宝钗有一个金锁,上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字,宝钗宝玉两个人有“金玉良缘”的说法,黛玉向来心眼细,所以吃醋出言讽刺“耽误了你的好姻缘……”宝玉是个痴儿,别人不理解他也就罢了,连黛玉也拿这个“金玉良缘”之说讽刺他。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4)

宝玉一气之下赌咒发誓,又把玉狠命摔了一次,两个人大闹了一次方才收场。其实宝玉对“金玉良缘”之说不屑一顾,对宝钗始终是姐弟的情谊,哪怕最后“黛死钗嫁”,宝玉依然思念黛玉,他始终坚守他所相信的“木石姻缘”,成亲后与薛宝钗相敬如宾,又逢家道中落,两年便出家了。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5)

可以说贾宝玉两次摔玉都和林黛玉有关,《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这两次摔玉之举也象征着他对“金玉良缘”的反抗,宝玉向往自由恋爱,不喜传统的包办婚姻,对于宝钗对他的劝学,他也是直接生气走人,并说:“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可以说是精神上的知己。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6)

在书中第二十三回,两人一起共读《西厢记》等古今传奇角本,思想一致,志同道合,产生爱情也是情理之中,可以说是流水知音,宝玉黛玉都怜花惜花,宝玉想让花瓣随水流走,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7)

宝玉听后喜不自禁。黛玉葬花其实是感花伤己,《西厢记》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句,让黛玉感慨词句十分缠绵,又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又感慨戏文中也有好文章,只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你在幽闺自怜,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句,听得黛玉如痴如醉,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8)

这里就细致描写黛玉怜春惋春,惆怅的思绪满怀,也找不到排遣之地。并在二十八回中写了一首经典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19)

这样的经典绝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黛玉清高自怜,多愁善感,自强孤傲,不愿如同这些花一样,落入泥潭,而是希望‘’质本洁来还洁去’’。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0)

在门第上,林黛玉的父亲是前科的探花,钦点的巡盐御史,黛玉属于“官二代”,而薛宝钗家虽然富贵无极,但是“士农工商”,所以,从门第来看,林黛玉才是真正的名门贵女。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1)

在性格上,相比黛玉的单纯孤傲,多愁善感,宝钗代表了传统女性的典范:品格端方,大度得体,恭顺体谅,世事洞明,以至于上上下下都喜欢她。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2)

书中第四次回写道:“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暗指薛宝钗家其实是“黄商”,生活富贵,但是宝钗却不喜富贵,衣着摆设都很简约朴素。

这样大方得体的宝钗无疑是受到众人的欢迎。宝钗对宝玉的爱也表现的很含蓄。宝钗深知要想嫁给宝玉,得合乎规矩礼法,所以比较懂事,识大体。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3)

在生日宴会上,贾母问宝钗喜欢吃什么东西,听什么戏文,宝钗为了迎合贾母的心思,都依着贾母的喜好说了。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4)

甚至在黛玉生病中,还给她送去燕窝等补品,从这里可以看出宝钗比黛玉办事周到,更加得人心。林黛玉也许是身世原因,母亲去世,远离父亲,又寄人篱下,看着贾母热闹的一大家子,林黛玉形单影只,不免敏感多疑,终日以泪洗面,再加上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思想超前,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自艾自怜。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5)

同样是身世不幸,父母早亡的史湘云,她就比较乐观,性格直率豪爽、为人热情。书中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6)

贾宝玉生日那天,湘云与众姐妹玩闹吃酒以后直接躺在石凳上睡着了,书中写“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泉香而酒洌……”可见其纯真美丽,憨态可掬。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7)

如果黛玉也像湘云这样憨直乐观,也许也不会郁郁而终。

黛玉的性格孤僻清高,有些曲高寡和之意,而且思想比较超前,可以说是不被理解的。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8)

宝玉也是如此,对丫鬟姊妹一律一视同仁,不分尊贵卑贱,两个人认为男人是浊物,这样无疑是离经叛道,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爱情几乎不可能修成正果,从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就可以得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29)

最后黛玉的结局是比较悲情的,黛玉从丫鬟口中得知宝玉要娶宝钗,深受打击,一病不起,在宝玉成亲当晚,热闹喜庆的氛围中,黛玉焚烧了自己的书稿,流尽了此生最后的眼泪去世,这颗绛珠仙草用她一生的眼泪终偿还神瑛侍者对她的灌溉之情。她的判曲就很好的诠释了她和宝玉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30)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对于薛宝钗的判词,是以宝玉口吻说的“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殊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31)

《红楼梦》里面一幅幅诗情画意的情景,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拍案叫绝,比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32)

书中语言成熟优美,传神准确,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里面描写的人情世故,通透练达,嬉笑怒骂皆文章。

红楼梦人名漫谈宝黛钗(解读红楼梦之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33)

曹雪芹先生在写大观园被抄,也预示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将崩溃,走向覆灭的是不可挽回的事实。通过对宝玉黛玉这些“离经叛道”的人的赞美,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