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伤害事故分析图(起重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起重伤害事故分析图?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起重伤害事故分析图(起重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起重伤害事故分析图

目录

一、门机钢丝绳绳卡滑脱事故经过、教训

二、门机钢丝绳断事故经过

三、重视未遂事故

四、用因果连锁理论分析钢丝绳绳卡滑脱事故

五、事故种类及原因

六、事故特点

七、起重机事故原因分析鱼刺图

八、起重机械事故控制的原则:

一、 1号门机钢丝绳绳卡滑脱事故经过、教训

1、事故经过

2007年,某公司司机驾驶01号门机在给驳船装柜。当从拖车上吊一29吨柜起升高度约50厘米时,吊机二根钢丝绳突然脱落坠落地面,钩头随之坠落。货柜坠落在拖架上。柜底部四根横梁右端向上变形,右侧面轻微向外突出,左侧顶梁中部有一3*5厘米破口。

2、教训

(1)、绳卡螺纹损坏、拉平。(见照片)

(2)、螺栓上紧力小。

(3)、无岸桥负责人复检。

(4)、上紧力无扭矩标准。

(5)、春节前工作,人手少。

(6)、天暗、人站位空间小。

(7)、对承包商管理松懈。

3、防范措施7条

二、 2号门机钢丝绳断事故经过

1、事故经过

2007年,另一公司2号门机司机吊一重柜(29.4吨)装船。在吊臂变幅回转的过程中,主钩右侧起升钢丝绳突然断裂,柜斜吊在空中。

2、教训

地面未能见断裂小铁丝,说明断前断丝不是特别严重;内、外部油量充足,无锈蚀;内部无密集断丝。说明内部钢芯先断,然后整根绳股断裂。

(1)、换型。18*7绳断前无前兆。

(2)、规定工作小时数。吸取以前断绳经验,接近绳规定工作小时后期,监控换绳。

三、吊具上架螺栓滑脱

事发经过:

2013年6月27日0:06分左右,突堤机械作业室三队岸桥一班司机殷锦川驾驶10#岸桥作业11#泊位APL美总苏克那(右舷)班轮。据司机反映,卸380102层双吊柜(370102柜:20’F APZU3082716和390102柜:20’F APZU3991664,作业单两个柜各28T、称重器显示53吨),当小车拉到三车道上方距地面20.4米高处时,吊具上架与吊具脱开,2个小柜连同吊具一起坠落在3车道,坠落时的箱体又将停在4车道由货运拖车部运祥2队4班杨红卫驾驶的45#拖车拉的冷冻柜40’F APRU5757795的左上梁。坐在驾驶室的内拖司机杨红卫受到惊吓,未有受伤。事故造成20’F APZU3991664柜严重变形,内货50kg袋装的硫酸铵散落,20’F APZU3082716柜变形,内货也是硫酸铵,40’F APRU5757795后端左上梁砸变形(内货蔬菜),吊具、拖车受损情况待检测评估。

造成后果:

20’F APZU3991664柜变形,内货50Kkg袋装的硫酸铵散落,20’F APZU3082716柜变形,内货硫酸铵,40’F APRU5757795后端左上梁砸变形(内货芹菜),吊具、拖车受损情况待检测评估。

原因分析:

现场勘察,吊具上架海侧两个锁头断裂、左陆侧锁头弯曲、右陆侧锁头拉脱是造成事故直接原因,具体事故原因待详细调查后确定。

责任划分:

待定

现场处置:

1.隔离事故现场 2.为周围的作业人员配发口罩

跟进措施:

1. 夜班临时暂停使用双箱吊作业 2.现场作业室制定排险方案 3.工程技术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4. 操作部跟进受损货柜处理工作 5.6月27日上午830在安保部召开事故分析会。

现场图片:

三、 重视未遂事故

事故发生后,就要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防范事故和重复发生。每位员工(包括承包商)通过别人发生的事故受到启发,对自已进行比较、检查、联想,是否有类似情况,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性如何?

采取组织管理、技术、教育等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了很多事故,得出了如下结论: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即1:29:300法则。

无伤害或财产损失是发生伤亡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前兆,1:29:300:1000法则揭示了事故与伤害程度之间存在偶然性的概率。未伤人是偶然的,出事后不认真整改,伤人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未遂事故,认真反思。

对于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就不是1:29:300:1000,也可能是1:2:3,这要看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定。例如对于触电来说危险性大,死亡率高,因而死亡与无伤害的比值就大,有的单位历年统计平均每发生三次触电事故,就有一次死亡。

今后如发再生类似的钢丝绳断事故,就有可能发生伤亡,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的对策措施来制止它的发生。

四、 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分析1号门钢丝绳绳卡滑脱事故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核心思想: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之间,有连锁关系。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有五个因素(博德在原基础上有改进):

管理缺陷---个人、工作条件---直接原因---事故---损失

管理问题(监督责任、签字表、换绳管理规定、培训教育等)---个人:技术、无人检查,上紧力标准。工作条件:人手少,天暗、空间小---绳卡未上紧,螺纹拉平---钢丝绳滑脱---箱、拖卡坏。

改进方向:1、管理。2、个人、工作条件。

该理论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中止。

一个公司、一个部门各级安全工作的中心:移去前面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发生事故。

五、事故种类及原因

1、 挤压、碰撞人

挤压、碰撞人是指维修人员被运行中的起重机械(岸、场、流机)碰撞。起重机械碰撞人也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常见的伤亡事故,其危险性很大,后果也很严重,往往会导致人员死亡。

起重机械作业中挤压、碰撞人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吊具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

(2)、吊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

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吊具放置方式不当,对重大吊具放置不稳的情况,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吊具突然倾倒碰砸人。

(3)、在指挥、检修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

即维修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机构挤压、碰撞。( )

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维修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维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突然起动起重机械,挤压、碰撞人。

(4)在检查、维修作业中被碰撞、挤压(如站在大车运行轨道上、小车运行轨道上、起重机械与建筑物之间)。

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维修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维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隔离措施。

(5)吊具、后轮挤压人。

2、 高处坠落

主要指作业人员从起重机械上坠落。主要发生在维修中。

防护栏杆高度、材质、设计强度不够。

修理人员违章、不系安全带、安全网。

3、 吊具坠落,砸人

吊具坠落砸人指吊具从高处坠落砸向作业人员、其它人员。是最常见的伤亡事故,是各类型起重机械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伤亡事故,危险性极大,后果非常严重,往往导致人员死亡。

(1)、捆绑、吊挂方法不当

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捆绑钢丝绳间夹角过大,绳拉断,致使吊物坠落砸人。二是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绳磕断。

(2)、绳、卡、钩有缺陷

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起升机构钢丝绳折断,箱坠落砸人;二是绳卡未按扭矩上紧;三是吊钩有缺陷:变形、材质、吊钩组件松脱。

(3)、超负荷

(4)、过卷扬、超卷扬(无安全圈)

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失灵,致使吊钩继续上升直至卷(拉)断钢丝绳;二是起升机构主接触器失灵,不能及时切断起升,直至卷(拉)断钢丝绳。

4、 机体倾翻

指在起重机械作业中整台起重机倾翻。发生倾翻有三种情况:

(1)、被台风刮倒

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制动器、顶轨器失效;二是防风锚定装置不可靠。

(2)、作业现场不合要求,场地不平。

六、事故特点

1、发生在维修中的事故较多

维修作业危险性较大,如挤压、碰撞人、高处坠落,主要是在维修中发生的。

2、 伤害类型集中

1

吊物坠落

34%

64%

2

挤压、碰撞

30%

3

触电

10%

4

高处坠落

8%

5

机体倾翻

5%

6

合计

87%

3、 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多

发生起重伤害事故固然有技术、设备原因,但主要还是管理原因。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2)、对维修人员缺乏安全教育。

(3)、管理不严格,监督检查力度不够,违章作业屡教不改。

(4)、维修保养不及时,带病运行现象屡见不鲜

(5)、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缺乏系统管理。

4、桥门式、流动式发生事故概率最高,占全部起重伤害事故的50%。

七、 起重机事故原因分析鱼刺图

八、 起重机械事故控制的原则:

1、 建立、健全制度

2、 加强培训教育

3、 提高设备安全程度。

4、 加强修理过程安全监控

5、 制定起重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