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5天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成都智算中心打造

成都15天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成都智算中心打造(1)

成都智算中心(孙浩 摄)

刘小莉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实习生 常齐轩

7月2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智算中心获悉,成都智算中心联合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深耕人工智能短临预报模型研发,创新融合气象领域科研业务成果、前沿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依托成都智算中心强大的昇腾AI算力资源,打造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短临预报模型——“蓉城·夔(kuí)牛”。

据悉,“蓉城·夔牛”是国内首个大规模短临降水预测大模型。该模型利用雷达回波序列自身具有的时空特性,结合历史积累的多层回波数据,进行外推预测,结合雷达回波定量降水估测技术,实现未来0-2小时短临降雨预测。预计将短临预报更新频次缩短到10分钟,分辨率精细到1公里,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有了“蓉城·夔牛”,“更快更细更准”的天气预报将成为可能。

实现“风云可测”

方圆1公里逐小时天气预报实时查询

进入夏季,阵雨或雷雨天气频繁。如果出现一场小范围的阵雨,过去的天气预报往往只能显示“局部地区有雨”,无法具体预报降水的范围及时间。但如今,“蓉城·夔牛”将有望实现所在区位方圆1公里、逐小时天气预报实时查询,并与交通、网格、热线等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共融互通,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切实发挥出气象服务的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蓉城·夔牛”还能显著提升预测的频次、提前量和准确率,为防灾减灾预留准备时间窗口。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还将孵化一批顶级的科研成果,解决一系列短临天气领域的技术瓶颈问题,进一步发挥短临天气预测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价值。

此外,“蓉城·夔牛”在温度、气压、湿度、风速、风向上的预测也是可探索的方向,未来在能源、制造、交通、城市防灾减灾等领域也将大有可为。

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标杆 助力智慧蓉城建设

据了解,“蓉城·夔牛”是成都智算中心5月10日上线首批签约算力服务孵化联合解决方案之一。“蓉城·夔牛”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除了提升复杂地形区域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能力,还将服务经济的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为助力智慧蓉城建设,成都智算中心也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打造、场景落地应用等供需体系建设,带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作为“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由成都高新区、郫都区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运营。目前,已经有70多家科研单位团队入驻,算力利用率超过90%。

与通用算力不同,成都智算中心将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成都的落地,以及“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举措,承接人工智能生态发展、产业孵化和科研创新,在智慧城市、交通、医疗、遥感、金融等领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标杆,服务千行百业,助力智慧蓉城建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