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后,宁马成为了北方最后一个军阀集团,面对解放军的兵锋,宁马上下人心惶惶,宁夏王马鸿逵却丝毫不见慌乱。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1)

当手下提出要不要投降起义的时候,马鸿逵才站了起来,让大家稍安勿躁,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不起义,要招安。

起义和招安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起义即交出自己的权力和军队,招安则是名义上改变旗帜,典型的就是《水浒传》中的梁山,马鸿逵提出招安,就是想继续当他的宁夏王,那是什么原因让马鸿逵有这样的想法的呢?

马鸿逵出生于1892年,父亲马福祥是一名军官,而伯父马福禄还是一位民族英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马福禄在正阳门与敌军血战至身死,马福祥在马福禄死后接管了马福禄的部下,并护送慈禧西行,立下了大功,被赏给提督记名,为宁马的崛起打下了根底。

1910年马鸿逵从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并在父亲马福祥的运作下,当上了清末新军统领。马鸿逵最令人惊奇的就是他的投机能力,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云集响应,但北方各省并没有多大动静,马鸿逵却非常果断地宣布拥护共和。

当众人都以为他是坚定拥护共和的革命人士时,他一转头就投入了袁世凯的怀抱。这一通操作看的所有人都有些懵。

而历史证明,在短期内,马鸿逵的选择非常正确,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北洋政府成为了中国的合法政府,并统治中国十来年。

马鸿逵因为“及时”投靠了袁世凯,在袁世凯在世时,确实吃到了不少北洋政府带来的红利。但北洋政府本就内斗不穷,袁世凯死后,马鸿逵立马就被段祺瑞给排挤回了老家。

或许是这次政途失利的影响,让马鸿逵深刻意识到了军权的重要性,回到家乡后,马鸿逵就组织亲属,拉起了部队。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2)

当时宁夏不止马鸿逵一支马家军,还有一支马鸿斌组建的部队,马鸿斌是马鸿逵大伯马福禄的儿子,马福禄战死后,马福祥将马鸿斌养在了身边,但后来,马鸿斌成了马鸿逵前期最主要的对手。

因为马鸿逵在北洋政府呆了一段时间,所以后来即使有父亲和亲属的支持,其实力也不比马鸿斌强大多少。

比起马鸿斌,马鸿逵在投机上明显高出一筹。1927年国民政府北伐,马鸿斌投靠冯玉祥,被冯玉祥任命为宁夏主席。

成为宁夏主席确实让马鸿斌风光了几年,但好景不长,几年后中原大战爆发,马鸿逵带部队进入河南为蒋介石助阵,蒋介石在取得胜利后,立马就撸了马鸿斌的主席之位,并将之给了马鸿逵,将马鸿斌打发去了甘肃。

当时甘肃可不是宁马的地盘,马鸿斌去甘肃上任,根本没人听他的,甚至还被人陷害,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返回宁夏,而在马鸿斌去甘肃的这段时间,马鸿逵迅速整合了宁马大部分力量,成为了宁马的最大掌权者。

马鸿逵成为宁夏主席后,1932年就被蒋介石下达了围剿红四方面军的命令,但马鸿逵虽然是个极端反对我党的存在,但并没有对我党赶尽杀绝,也是因此,他与我党结下了两份善缘。

第一份善缘结自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我党没有建立军队,但向各个军阀部队都派出了“兵运”人员,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多支军队都对我党“兵运”人员进行了残害,但马鸿逵却在这时将我党人员“礼送出境”,甚至还给了刘志丹400大洋。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3)

第二份善缘结自两年后,也就是1929年,四一二事变虽然重创了我党,但并没有吓到我党,我党的兵运一直都没有停止,派往宁夏做兵运的贺晋年就在1929年被马鸿逵抓住了。

刚开始,马鸿逵得知贺晋年准备将他的部队拉走时,气的就要杀贺晋年,但却被他母亲给劝住了,阴差阳错和我党再结了一次善缘。

两次善缘,马鸿逵自认为对我党有恩,这也就有了1949年那一幕,马鸿逵“携恩图报”,想要被招安,继续做他的宁夏王。

我党自然不会辜负对我党有恩的人,但宁夏人民苦宁马久矣,自1937年以后,国民党对西北就失去了约束力,加上面临日寇这个大敌,两党都没有功夫管宁马,这就让马鸿逵在宁夏当了13年的土皇帝。

1949年马鸿逵离开宁夏时,带走了将近八吨黄金,而这些大多数都来自于宁夏人民,在马鸿逵统治时期,宁夏就是一个奴隶制王国,马鸿逵就在宁夏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这样的情况,我党我军怎么可能招安,再者,我党我军就没有招安的先例。

虽然没有招安马鸿逵,但我党也先后三次劝马鸿逵起义,最后一次甚至是在宁马军队全部起义后,对马鸿逵提出了起义的提议,却依旧遭到了拒绝。

1949年4月,太原被解放后,整个北方就剩下西北“二马”了,对青马,我军的态度是坚决剿灭,对宁马,我军则提出了劝降。

为了阻止我军快速解决西北匪患,蒋介石先后给马步芳和马鸿逵分了官,让两人继续为他蒋家王朝卖命。不过马鸿逵也不是省油的,借机向蒋介石要了800万银元的军费。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4)

西野进入西北后,首先针对的是马步芳,首要的战略目标是攻占金城兰州,兰州是西北名城,从地形上看,他直接遏制整个西北地区,进可攻,退可守,以兰州为跳板,向西可攻青海,向西北可直入新疆,向东北也可以攻入宁夏,兰州一下,西北的胜负就定下了。

蒋介石本是希望马步芳和马鸿逵合作共守兰州的,但由于他一贯的平衡权术,在任命马步芳为西北军政长官的同时,又让马鸿逵当副手,且兼任了甘肃省主席。

甘肃省本是马步芳的地盘,两马本就有嫌隙,在蒋介石的操作下,马鸿逵都不敢进兰州,怎么可能还会和马步芳合作。

于是,兰州战役爆发时,马鸿逵就看着兰州被解放,没有出一兵一卒。

兰州战役,我军损失不小,因为之前宁马一直没有出现,所以我军也就没有怎么防备,结果就在我军休息之际,宁马的马敦静带着部队杀了过来,攻打下马关的我军部队,虽然最后打退了马敦静,但宁马也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部队遭到宁马攻打,战士们气愤不已,纷纷请战攻打宁马,但都被指挥员劝住了,对于宁马,我党还是想再劝劝。

第一次劝马鸿逵起义的是爱国将领傅作义将军,傅作义将军可以说是起义将领的典范,他本是一位敢打敢拼的将领,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但他在1949年却深明大义地选择了起义,保住了千年古都北平城。

让傅作义将军劝降,可见我党对宁马的重视程度,可傅作义都没有想到,马鸿逵会对他来一句:“军人有守土之责。”

当傅作义问马鸿逵打不过怎么办的时候,有些混账的马鸿逵竟然回答说打不过,要么去四川投奔胡宗南,要么到沙漠去打游击。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5)

马鸿逵拒不投降的态度让我军非常恼火,但为了“报恩”,我军舍近求远,先打了青海,到九月,青海解放后,宁夏成为了北方唯一没有被解放的地区。

但我军并没有立马攻打,而是又劝了一次,在9月16日,让郭南浦老先生前去银川劝宁马起义。

这时,马鸿逵早就跑了,他没有想着打游击,也没有想着跑去四川,他之所以那样表态,只是想学学宋江,先和我军打几仗,取得优势,然后在和我军谈判,争取招安。

可是马鸿逵本人却很怕死,他虽然告诉部下,要打出宁马的威风,这也才好要权,但他本人一听说蒋介石要在重庆开会,就带着家眷和黄金跑了。

郭南浦老先生到银川后,见到了马鸿斌,却没有见到宁马的主事人马鸿逵的儿子马敦静,而且马敦静还放话,郭南浦先生如果三个小时内不离开银川,他就抓人。

彭老总可不是左宗棠,两次劝告失败,彭老总立马决定开打。1972年左宗棠镇压宁夏回民起义,结果被马占鳌大败,马占鳌打败清军之后,转头就向左宗棠投降,左宗棠为了实行“以穆制穆”的策略,就同意了,结果养出了几代马姓军阀。

现在,马鸿逵也在打这个主意,彭老总怎么可能让他得逞。在彭老总下达进攻命令后,杨得志立马就让63军、65军从定西和兰州出发,从西南进逼银川,64军和独一师、独二师从固原、海原出发,从南逼进银川。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6)

部队进入宁夏后,摧枯拉朽一般就打到了中卫,马鸿斌也按照之前的约定,率领81军顺利起义。宁马总共有4个军,81军由马鸿逵掌控,人数有1.8万,其余三个军都是马鸿逵及其子掌控,分别是步兵11军、128军,以及骑兵第10军。

81军的起义,严重打击了其他三个军的士气,此时马鸿逵已经离开了宁夏,其子马敦静并没有其父对宁马的掌控力,本就有意的三个军也都有了起义的矛头。

马敦静见此,也不敢再和我军作对了,于9月21日乘飞机逃离了宁夏,去重庆见他父亲了。马敦静一走,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挡宁马起义,9月23日,宁马剩下三个军也顺利起义,至此,北方全部解放。

马鸿逵在重庆见到儿子马敦静之后,并没有责备马敦静,对宁马的失败,他早有预料,不然也不会提前带着黄金逃出来。

但马鸿逵父子的危机并没有解除,蒋介石当初可是出了800万银元,让马鸿逵抵御解放军,可马鸿逵却提前抛弃军队跑来了重庆,这让蒋介石怎么可能不生气,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还惦记着马鸿逵的8吨黄金呢!

10月30日,蒋介石来见马鸿逵,因为带了不少卫队,直接吓得马鸿逵跪地抱着蒋介石的腿认错,蒋介石表面上安慰了一下马鸿逵,实际上却想着怎么“安排”马鸿逵。

随着我军兵锋南指,重庆形势也紧张了起来,马鸿逵父子觉得重庆不适合久留,就向蒋介石请求,让他们去台湾。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7)

这下正撞到蒋介石枪口上,他只给了马鸿逵“两航”运输机,马鸿逵见此,也明白了,黄金是不能带走了,最后马鸿逵只带走了足够他养老的钱财,大部分黄金都留给了蒋介石。

到了台湾后,陈诚亲自接待了他们,让马鸿逵面子上好看了一些,但台湾并没有怎么优待马鸿逵。等到马步芳到台湾之后,每天都有马步芳唆使的宪兵找马鸿逵麻烦,忍受不了的马鸿逵起了去香港的心思。

为了顺利离开,马鸿逵先让他的四姨太去香港治病,然后借着探望病人的名义才离开了台湾。在香港,我党第三次对马鸿逵进行了劝告,名义依然是起义,哪怕他已经没有了军队,我党依然希望他以一名中国军人的名义起义。

三次劝告起义,有几个国民党军官有这样的优待,最后一次还是在马鸿逵没有一兵一卒的时候。我党的做法和国民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是马鸿逵却丝毫没有被我党感化,没有丝毫家国情怀,只想悠哉过完自己的下半生。正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党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既然马鸿逵执意要走,我党也没有理由阻拦。

1950年10月,马鸿逵辗转去了美国洛杉矶,并在美国过完了余生。1970年1月马鸿逵病逝,逝世前曾告诉家人,希望落叶归根,送他会宁夏安葬。但最后,他没有回到故乡,马鸿逵家人将他安葬在了台湾,虽然没有回到故乡,但总算是回到了国土之上。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 将彭德怀当左宗棠(8)

对于马鸿逵,因为两次阴差阳错的“恩情”,我党争取过,并且连着争取了三次,可是马鸿逵却只想着骑在人民头上享福,这样顽固的反动派,最后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万世唾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