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知识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知识课题1分子和原子)(1)

第三单元知识课题1分子和原子

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知识课题1分子和原子)(2)

一、命题规律:

高频考点:构成物质微粒(10年6考)

高频考点:微粒性质(10年7考)

二、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活动与探究

(1)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在被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三、考查方式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二、分子

考点三、原子

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

考查运用实验探究分子性质

四、知识点: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

考点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物质由什么样的微粒组成就由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分子基本性质

(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2)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3)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知识课题1分子和原子)(3)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考点三、原子

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能不能再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发生从新振合形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质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及原子的重组】

考点四:分子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考点五:有关分子误区

误区1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析]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误区2 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误区3 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

误区4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而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1,但中子数却是12。

误区5 原子比分子小

[分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如果分子与其他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误区6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分与不分,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条件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则分子、原子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误区7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分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如果某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来区别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