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

导语:了解旱稻种法上的特点,早稻的产量因素,以及旱稻的生长发育,有助于促进旱稻的生长,提高产量

对于旱稻,我们应该掌握其种植技巧,分析其产量因素,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那么我们如何做好相应的工作呢?咱们接着往下看看吧!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1)

一、旱稻种法上的特点:
  • 1、旱种旱管:

省水省工旱稻种法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旱作,象种小麦、玉米那样的旱作。旱稻田是旱整的,耕、把都在旱田里进行,不象水稻田要在稻田泡水后再带水耕翻,水耙水整。播种是在平整好的旱田里直播,可以机播,楼播,或开沟后手撒。不育秧,不插秧。从播种到收获:直旱长、旱管,田里不保持水层,因此,比水稻用水要省很多,就是比水稻旱种也省水不少。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2)

如北京插秧春稻,除降雨以外,全生育期需灌水800-1000立方,水稻旱种全生育期需浇水5-10次,每亩用水大体在300-400立方;而旱稻如早熟品种秦爱,1982-1984年华北连续干旱,在充分利用雨水的前提下,全生育期只需浇水2-5次,约100-200立方,就是几块单产800斤以上的秦爱丰产田,也只浇水4-5次。旱稻是旱种旱管,省水省工,在有一定水浇条件的旱田,都可种植旱稻,因此,在北方有广阔的发展天地。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3)

  • 2、旱熟品种:

在华北可与小麦连作我国地少人多,华北长城以南各地,大都采用小麦、玉米连作制,一年两热。一些旱熟旱稻品种如秦爱,在京津一带夏播,全生育期100天左右,到河南、山东,为90天左右,都可与小麦连作,这样可以代替部分夏玉米,一年稻麦两熟,两季细粮,从改善人民的主食结构,或增加经济收入方面,都有意义。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4)

二、旱稻的产量因素:

旱稻的产量是由四个产量因素组成的,即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个产量因素的乘积就是单位面积产量。旱稻是具有分蘖能力的作物,分蘖能力的强弱,不同品种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无论什么品种,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都是由主茎和分囊两部分穗组成的。总成穗数中主茎穗和分囊穗的比例主要是由密度所决定,同时也受肥水措施的影响。每穗颖花数是指成花数。在穗的形成期的前半期所分化的颖花并非都能成花,幼穗基部分化较晚的弱势颖花,进入减数分裂期时常因条件不良而退化。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5)

通常退化颖花数占分化颖花数的5-15%,抽穗后随着结实过程的进展,每穗颖花数发展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未受精的花成为空壳;一部分中途发育停止的花成为秘粒;一部分发育良好的花成为实粒。每穗实粒数被每穗总颖花数去除,用百分数来表示就是结实率。结实率是衡量抽穗期前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生产比例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千粒重是由颖壳大小和抽穗后贮存物质生产量的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颖壳大小又受颖花分化后期氮素水平所影响。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6)

三、旱稻的生长发育:
  • 1、发芽出苗:

旱稻种子吸水达到风干种子重的25%时即可萌发。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高温吸水快,低温吸水慢。30℃时36小时可吸到萌发水分,20℃时则需72小时。旱稻发芽的最低温度界限比水稻略低,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即可播种。发芽出苗的土壤水分条件亦略低于水稻。为了能够顺利出苗,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发芽后依靠胚芽鞘,不完全叶和地中茎的伸长顶土。旱稻的顶土能力约在3厘米左右。播种过深时顶土消耗能量过多,苗期生长瘦弱。旱稻在幼苗期要求土壤通气条件良好,湿度过大时会出现黄化苗现象。为了避免黄化,三叶期之前不要浇水。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7)

  • 2、分集的发生与成糖:

早稻每个叶的叶腋都有一个分囊芽。条件适宜时每个分蘖芽都能长成一个分囊;条件不适宜时分蘖芽休眠,最后死亡。长成的分囊也并非都能成穗,能成穗的叫有效分蘖,不能成穗的叫无效分蘖。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8)

四叶期第一个叶腋的分出生,被称为一位囊,一位集的发生比例高低,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关,播种过深,地温过高,水分不足,地力较差等均影响一位囊的出生。二位、三位、四位囊是旱稻的强势分梨,发生率较高,长势强,有效率高,是主要依靠对象。营养生长期条件不良时会抑制低位分发生,穗形成期改善条件之后还会促发高位分蘖。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高位成穗率虽然很高,但是穗小,粒也小,严重地影响整齐度,而且穗的抽穗期比主茎迟,成熟期推迟,结实期积温偏少时只能造成有机养分的浪费。因此,在栽培上应尽量避免在营养生长期条件不良时发生高位分蘖。

旱稻种植注意什么(掌握旱稻的种植方法)(9)

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了。对于旱稻的种植,我们还是应该掌握其技巧,这样有助于提高产量。咱们下期再会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