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汤适用于治疗何病(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2015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一档节目《中华医药》介绍了中国的长寿之乡—浙江桐庐,全县人口预期寿命超过80岁。
而当的一个名为石舍村的村落,在中国癌症高发的二三十年间,竟无一人罹患癌症,成为名副其实的“无癌村”。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专家魏玮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地老人的脉象与舌象与年青人无异,特别是他们的脾胃之气充足,非同龄人可比拟。
中医认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人体的保健康复要靠脾胃功能,而民间亦有“调理脾胃百病不生”的说法。
桐庐当地人食疗保健的历史悠久,而采食随处可见天然生长的土黄芪、晒干泡水喝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当地老人脾胃气盛的诀窍所在!
黄芪,被《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有“补气诸药之最”一说,它的补气效果几乎可与人参相媲美,但价格却不及人参的十分之一。
黄芪——国医大师的“宠儿”
1、黄芪养生粥: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2015),活到了98岁高龄。
在他年轻行医时,因日夜操劳,体力不支,人也消瘦。之后吃了几个月的黄芪水熬粥,精神开始好转,不再感觉疲劳,于是这碗“养生粥”一喝就是70年。
养生粥
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
2、 黄芪药茶:国医大师李济仁则天天喝自己调配的“心血管”保健茶,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药也是黄芪。
保健茶
黄芪、黄精、西洋参(人参)、枸杞。
3、 黄芪抗癌方:国宝级中医专家关幼波在90年代救治了一位70岁、无法进行化疗的肝癌晚期患者,让这位患者带癌生存了14年之久!
在使用的方子中,黄芪有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黄芪这味药的益气补虚,固表扶正的功效。
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1、补气:说到黄芪,首先提到的就是补气。适合气虚者,比如很容易疲劳、没有精神、年老体弱、不想活动还怕冷的患者。
黄芪什么气虚都能补,补的最好的是脾气虚。
2、提高抵抗力:中医上记载,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研究也表明,黄芪中所含的黄芪多糖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3、 预防糖尿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芪有助预防糖尿病,黄芪中的多糖可抑制糖尿病的蛋白表达和活性,从而发挥良好的预防糖尿病和胰岛素增敏作用。
4、 有益心脑血管健康: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制剂还可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舒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防止循环衰竭。
不少中风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常可选用黄芪进行治疗,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黄芪四吃法,补气又健体
1、泡茶:黄芪片5-10克,原则上每次不超过15克,用沸腾的开水直接冲泡,盖好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
2、干嚼:把生黄芪当瓜子一样,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味道非常好,有一种豆香的感觉。
3、煮粥:黄芪15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起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粳米一起熬成粥,味道可口。
4、煮汤:在煮肉汤或炖肉时,放一些黄芪、当归,补气养血,效果也不错。
这些人不能吃黄芪
黄芪虽然能对人体起到滋补的作用,但是了解黄芪的一些使用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哪些人不宜用黄芪。
1、阴虚的人: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2、湿热的人: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湿热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3、热毒炽盛的人: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4、红舌少唾液的人:如果你出现嘴唇偏红舌质偏红、嘴巴变得很干缺少唾液,舌有黄苔等症状,一定不能吃黄芪。
5、怀孕后期:怀孕后期的孕妇们也不能食用黄芪,因属于补气之物,如果在后期还吃黄芪会造成胎儿过大,不利于生产。
6、高血压者、脑出血者:患有高血压者、脑出血者同样也不能食用,食用过后血压容易上升,会加重症状。
7、体质偏热的人:体质偏热者也不能食用黄芪,且食用过后会造成情绪易怒。
注意:一般吃黄芪的时候,通常要避免和萝卜一起炖,因为萝卜行气,会减弱黄芪补气的效果。
您学会怎么吃黄芪了吗?如果还不清楚,可以先让中医大夫为您诊断是何体质,判断是否适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