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

“这些年我为什么一直坚持深入生活,一直坚持着到大山里去,找那些朴实的农民,因为在战争年代,这些人起了巨大的作用。”著名作家铁流在谈到纪实文学写作时这样说。

7月17日,“英雄和乳娘:留在大地上的芬芳——铁流、赵方新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分享会”举行。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书文,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任铁流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方新一起,围绕《烈火芳菲》一书的写作和胶东革命史展开热烈讨论。新书分享会由孙书文主持。

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1)

新书分享会现场

《烈火芳菲》是著名作家铁流和赵方新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最近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积数年之功,爬梳史料,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础,谱写了胶东人民的动人篇章。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与日军、国民党反动派周旋,秘密建立联络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埋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一方百姓、为了中国人民,他们义无反顾、不惧牺牲。基层党员感人至深的革命斗争事迹,彰显了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

在战场的后方,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不直接参与战争,却以秘密的方式,接过重托,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甘醇的乳汁养育了一千多名革命者的后代,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承受了深重的苦难。这是一段隐密的家国往事,也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国家记忆。本书作者踏访各地,寻找这些故事的原型,以朴实真挚的笔触,塑造了这群感人至深的女性形象。

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2)

她们为八路军抚养了一千多个孩子

《烈火芳菲》这个题目,“烈火”代表男性革命者,“芳菲”则代表了女性。在战争年代,胶东半岛上的一群年轻的女性,小的十七八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一二岁,虽然没有到前线加入战争,却在后方为八路军抚养了一千多个孩子。

胶东半岛上的三百多个乳娘,如今还活在世上的只有两三人。新书分享会上,铁流说:“我们去采访的时候,这些乳娘年龄都很大了,都九十多岁了。回忆起当年的青春岁月,回忆起那个芳菲的年龄,她们的故事我们听了热泪长流。”

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3)

著名作家铁流

这个故事就是铁流在采访中获知的:当年日军到胶东扫荡,因为胶东是个大雪窝子,两个乳娘抱着一个八路军的孩子跑到了山上。大雪封山,天气特别寒冷,孩子冻得哇哇大哭。这两位乳娘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北方冬天穿的棉裤,没有束腰的时候拉开特别大,其中一个乳娘就把孩子放在棉裤的裤裆里,两个乳娘面对面抱在一起,用两个人的体温保护这个孩子……铁流说:“这个场景咱们想象不到。如果我们不去采访,也虚构不出来这样的故事。”

还有些乳娘为了喂养八路军的孩子,先给自己的孩子断奶,甚至还有的把自己的孩子饿死了。而她们的母爱也深深地灌注入八路军的孩子心里……可是当乳娘把这些孩子养到两三岁,胶东的育儿所就会派骡子来把他们接走。看到孩子被装到筐子里带走,一去不回,乳娘们心如刀割泪流满面。

铁流和赵方新也到全国各地采访了当年众多的这些乳娘抚养大的孩子,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乳娘的故事。据说,从前两年开始,这些全国各地乳儿就成群结队到胶东来寻亲,可惜好多当年抚养过的乳娘已经长眠了在大山的深处。

“《烈火芳菲》虽然用小说的手法,但是讲的是真实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能在胶东找到他们的名字。虽然好多的乳娘已经去世,但是我们以书的形式把这些乳娘的名字呈现出来,我觉得也是对她们的一个最好的纪念。”铁流说。

向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断地靠近

赵方新在新书分享会上坦言,这是他和铁流的第一次合作,也是一次非常珍贵的难得的学习之旅。当两人完成了采访,掌握了所有素材之后,他和铁流进行了一次次脑力碰撞。

赵方新说:“我记得当初铁流老师有一句话,对我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铁流老师说,面对胶东这片英雄的土地,我们一定要写出有分量的作品。争取写出像《静静的顿河》这样的作品,这是我俩共同的期许。”

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4)

著名作家赵方新

关于报告文学,赵方新与铁流的创作理念十分相近,两人都重视作品的“可读性”。“写作的时候就提出一个原则,向人物无地的靠近,向着我们采访的、写到的人物,他的内心、精神世界,向他个人的气质性格一步步地靠近。每一个人物都要做到熟悉在心,再去写。”《烈火芳菲》涉及200多个人物,每个人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

《烈火芳菲》中的烈火代表胶东的男性革命者,赵方新说,铁流老师特别愿意谈到女性和战争的关系,但他自己对胶东的男性革命者的事迹印象特别深刻,认为他们不仅刚烈,而且侠义。

赵方新说:“胶东不仅盛产火爆的脾气,还盛产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写作《烈火芳菲》这本书,对我也是一次精神和情感的洗礼。里面有胜利也有失败,有赞美更多地也有悲伤,无论是男性的刚烈奔涌还有女性的芬芳无限,都含着一种意味:我们不知道历史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要知道,历史是在血和火当中走过来的。”

这是用脚写出来的作品

黄发有认为,《烈火芳菲》是一部用脚写出来的作品。“两位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跑遍了胶东很多村庄,还延伸到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一些地方,去采访那些乳儿。”这本书虽然成稿只有几十万字,但采访的素材却有几百万字,作者下的功夫极深。黄发有说,关于胶东革命的故事,尤其是乳娘的故事,零零碎碎也出现在互联网上,“但是这些材料往往抓住某一个侧面,或者尽量地渲染传奇色彩,某种层面上失去了本来真实的面容。正因为这样,两位作家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5)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

同时,这本书“有故事有人物有灵魂”,作家没有说教,“跟读者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这一点特别值得肯定。这个作品是用真情实感来打动、来感染,带给我们内心的震撼和灵魂的洗涤。”

此外,《烈火芳菲》还有史料价值,使得山东革命故事版图更加完整。“没有像两位作家那样的一种非常踏实的能力的话,像这一些真实的故事,过若干年之后,很可能就被人遗忘了,在世的乳娘都已经高龄九十几岁,再过几年可能就没有了当事人……正因为这样,这一部作品一方面有文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史料挖掘在历史书写方面也做出贡献。”

黄发有说,山东不仅有沂蒙山红嫂还有胶东乳娘,西部的红嫂跟东部的乳娘,形成呼应,也更好地印证了山东人民在革命历史当中伟大的贡献。

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6)

活动现场

铁流中短篇(赵方新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力作烈火芳菲)(7)

活动现场

孙书文则在总结时特别提到,两位作家把人的命运,人的生命放在一个历史的大背景当中来锤炼,产生了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孙书文说:“我注意到作者在写的时候有一种说法,他的生命被历史击成粉末,可人的尊严还依旧存在。这种力量恰恰是人的力量,或者说是生命的力量——生命怎么样能够蓬勃地生长,生命怎么样在烈火当中芬芳。”

南都记者 黄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