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

清朝和其他汉族王朝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不立太子,多是在临终前发出早就写好继位人名字的遗诏,除了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当了三十多年皇太子,见了康熙如同老鼠见了猫似的胤礽。

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1)

胤礽非常可惜,拥有如此优势的条件,很早就确定了将来要当皇帝的地位。只要他自己不乱,虽然是九龙夺嫡,最终的胜利者也必定是他。只要他能顺利继位,什么老大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这些敌人都将被胤礽轻易铲除。而老四老十三算是他的铁杆,应该会予重用。可天算不如人算,包括胤礽在内,谁都没想到,皇位居然被老四给夺了去。

如果按序齿算,胤礽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长子胤禔 (不按序齿算,胤礽是七阿哥)。但胤禔命不好,母亲纳兰氏的地位不如胤礽母亲赫舍里氏的地位高,赫舍里可是康熙最喜欢的皇后。而且赫舍里是因为生胤礽时难产而生,更让康熙对胤礽有了一丝永远难以抹灭的歉疚。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的六月,胤礽出生,仅一年后,康熙就举行了册封太子的仪式,封只有一岁半的胤礽为太子。

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2)

胤礽被确定为帝国继位人,又是赫舍里以命相搏才生的儿子,康熙对胤礽那真是用了最大的心思,希望能把胤礽培养一个合格的皇帝。康熙开始放手让胤礽处理国事,他出征期间,都由胤礽监国,类似明朝的永乐皇帝出征,让太子朱高炽监国。可康熙压根也没想到,这个将来的清朝皇帝竟是如此的不成器,白白辜负了自己对他的殷切厚望。

再加上康熙最疼爱的十八子胤祄在出行途中病死,而胤礽对老十八的死泠漠处之,这让康熙大为恼火。康熙一生讲的是个“仁”字,最瞧不上皇子们那个刻薄冷面样,康熙有次生病,结果胤礽见着老爹后,也没有过多伤心,康熙真的愤怒了。

这只能说胤礽太过天真,不会演戏,看看曹丕或是后来的咸丰,皇位是怎么来的?就是靠着哭给骗来的。如果胤礽也在康熙面前哭一通,会增加康熙对他的印象分,对巩固太子之位非常有利。胤礽没这么做,可能是考虑到那一年(1690年),自己的弟弟们还小,暂时还威胁不到自己的地位,所以觉得没必要假哭。但胤礽却不想想,自己让父皇伤心,这岂不是等于将来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吗?

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3)

当然,和国家传承比起来,其实这些都不算特别大的事,只多是个人品问题,可胤礽当国时,肆意妄为,脾气暴躁,经常无故殴打王公大臣,纵容属下胡作非为。

如果胤礽的身份只是个亲王贝勒,康熙训斥一顿也就算了,可他是将来的皇帝。这么胡来,让康熙如何放心地把清朝交给他?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的5月,康熙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目的是再观察一下胤礽,同时让他不喜欢的老八跳出来。老八也傻,康熙在废胤礽后都说了:以后阿哥中谁再想当太子,那就是大清之贼,国 法不容。胤禩还跳出来被康熙无情敲打,政 治生命差点完结。

废胤礽的诏书中,康熙就给将来复立胤礽留下了尾巴。虽指出“胤礽不孝不义,暴虐慆淫”,但却是因为“有鬼物凭附,”所以狂易成了疾病。一年后,康熙给自己和胤礽都找了台阶下,说胤礽果然中了邪,以前做的蠢事丝毫不知情,而现在胤礽的狂疾已除,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顺水推舟,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4)

面对父皇的一擒一纵,胤礽要是聪明,应该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需要更多的在康熙面前体现“仁”、“厚”、“宽”、“雅”。而胤礽依然没有长进,所做所为和以前一样,甚至让康熙怀疑胤礽在精神上出了问题。康熙都六十岁了,而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换了谁都会着急上火。胤礽还不知道康熙能活多久,万一活到一百岁,岂有八十多岁的皇太子。胤礽有些等不急了,就起了夺权的心思。虽然不如电视剧里,胤礽策划兵乱,准备废掉康熙夺位。但胤礽也有自己的心腹马仔,如步军统领托合齐,尚书耿额,都统鄂善等人。有的朝臣也和胤礽暗中款曲,经常聚在一起秘密饮酒,不知道都在商议些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康熙虽然有心把江山传给胤礽,但那是在自己死后,而不是出现新的玄武门之变,自己被弄成太上皇李渊那样的老朽摆设。所以,康熙提前动了手,铲除了托合齐、耿额等人,还下诏指责胤礽不仁不孝,这等于提前宣告了要再次废掉胤礽。果然,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从清朝的利益考虑,康熙不得不再次废黜胤礽,罢为庶人,

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5)

最终选择了强硬不怕得罪王公官僚的老四胤禛。

这是胤礽在康熙朝的大致人生轨迹。胤礽在最有优势的条件下大倒热灶,白白便宜了胤禛。胤禛成了君临天下的雍正皇帝,而自己只是封了个聊胜于无的理亲王,见着老四还要给老四磕头行君臣大礼。其实,这不能怪老大、老八他们给胤礽经常穿小鞋,也不能怪老四自立门户。都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是胤礽自己先出了问题,老大、老八觉得机会来了,才会背后捣乱的。只要胤礽谦虚谨慎,不胡来,并表现出相当的治国才能,康熙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舍不得动胤礽的。可以是胤礽的这种胸怀、能力,他要真当上清朝皇帝,应该说,比老八胤禩当皇帝还不如。

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6)

老八的问题在于聪明过头,只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去得罪王公大臣,但老八的能力是有的。当然,老八为了皇位也不会得罪普天下的官僚士大夫。而胤礽则是并没有这种能力,他要称帝,他也会像老八那样,以“仁”收买人心,面对康熙末年的弊政,胤礽是绝对不会对官僚士大夫动手的。康熙末年败坏成什么样,到了胤礽时代,只会使问题加剧。老八当皇帝,面对这样的社会危机,不排除老八杀伐决断,重振朝纲。而胤礽当皇帝,非常类似于元朝最后一个的元顺帝,性格上他们都差不多,又有些优柔寡断,面对重大危机时不能决断。最终,面对轰轰烈烈的红巾军大起义,元顺帝最终束手无策,只得卷起铺盖逃回大漠去了。

胤礽不当皇帝,对他自己来说是个天大的悲剧,白白在售票处门口排了三十多年的队,结果没票了。可对清朝来说,选择雍正则是天大的幸运。

太子胤礽后代(太子胤礽本来可以当皇帝)(7)

如果不是雍正及时扭转了日渐倾斜的清朝大船,清朝也将和元朝一样,在中原无百年国运,趁早卷铺盖回“龙兴之地”游猎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