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春秋篇和战国篇(东周列国志故事)

各诸侯国君的称谓,是按爵位的大小称公侯伯子男的。但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先后僭越称王,他们称王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呢?

一,最早称王的是楚子熊渠

楚国的先祖鬻熊,博学有道,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后世以熊为氏。周成王的时候,推举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的功臣后代,鬻熊的曾孙熊绎分封在荆蛮,为子爵,封地只有方圆五十里,丹阳是楚国的都城。

熊绎的第五世后代熊渠,立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为句亶王、鄂王、越章王。周厉王暴虐,熊渠害怕周厉王讨伐他,所以去掉了王号,不敢称王。

楚子传到熊眴(shun)字蚡冒,他曾经僭号称王,称为楚厉王。熊眴在位十七年,是公元前757年到公元前741年。

东周列国春秋篇和战国篇(东周列国志故事)(1)

楚武王熊通

熊眴死了以后,他的弟弟熊通杀了熊眴的儿子,自立为楚君。熊通强暴好战,有僭越称王的志向。他见诸侯拥戴周王,朝聘不绝,还不敢称王,他在观望。周桓王郑庄公交战,周桓王被郑庄公打败,熊通看见周桓王软弱,所以没有了忌惮,他向周桓王请示称王,周桓王不同意,熊通自称为楚武王,周桓王虽然不同意,但无可奈何。所以,楚国正式僭越称王是从楚武王熊通开始的。熊通在位五十一年,为公元前740年到公元前689年,在位第三十七年时称王,楚国的国土面积从此不断扩大,楚文王熊赀时期迁都郢都。

二,吴子寿梦僭越称王。

吴国和楚国经常水战,吴国胜多败少,楚国胜少败多。

东周列国春秋篇和战国篇(东周列国志故事)(2)

吴王寿梦

楚国大夫屈巫因为娶了夏姬,带着夏姬出奔晋国,楚共王把屈巫的族人都杀了,屈巫为了报仇,说服晋景公和吴国交好,屈巫的儿子屈狐庸作为两国使者,经常往来于晋国和吴国之间,后来,屈狐庸留在吴国为相国,屈狐庸帮助吴国训练陆军,教吴军车战之法,吴国的陆军也强大起来,吴国夺取了楚国很多东方属国。因此,吴子寿梦也僭越称王。

三,越王允常僭越称王

吴王阖闾率领吴国军队,以伍子胥孙武为大将,以亲弟弟夫概为先锋,攻打楚国。之前,吴王阖闾率领吴国军队先攻打越国,他要保证伐楚没有后顾之忧,吴王阖闾打败越子允常。吴王阖闾伐楚时,因为楚国大夫申包胥向秦国借兵,秦国军队打败了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夫概突然悄悄率领自己的军队回吴国,图谋夺位,他联合越子允常一起攻打在吴国都城留守的太子波。吴王阖闾不得不率领一部分吴国军队回国救援,随后召回孙武和伍子胥。越子允常听闻孙武要回来,所以也班师回国。越子允常认为越国可以和吴国匹敌,所以也跟着僭越称王。

四,田氏齐国齐侯因齐僭越称王

田氏齐国第一代国君是田太公田和,第三代君主叫因齐。齐国和越国有外交关系,因为越王称王,齐侯因齐认为齐国国富民强,不甘示弱,在齐侯因齐二十五年,周显王十五年(前354)时,也跟着僭越称王,称为齐威王

五,魏侯䓨僭越称王。

齐侯因齐称王,魏侯䓨也不甘示弱,也接着称王,称为魏惠王。田氏齐国能够被周安王承认,多亏了魏文侯。田太公田和求魏文侯向周安王请求,让田氏齐国也列为诸侯,周安王同意了魏文侯的请求,赐封田氏齐国为诸侯国,田氏齐国得以被周安王承认。所以魏侯䓨不甘居于齐国之下,在周显王三十五年时(前334),也跟着僭越称王。

六,秦惠文公称王

东周列国春秋篇和战国篇(东周列国志故事)(3)

秦王赢驷

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秦惠文公十年,秦惠文公称王。因为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率领秦国军队打败魏国军队,迫使魏惠王割河西七百多里给秦国,迫使魏惠王迁都大梁。秦惠文公杀了商鞅之后,拜公孙衍为相国,公孙衍劝秦惠文公向西兼并巴蜀,称王号令天下。秦惠文公于是称王,并且派遣使者向列国通告,要求列国割地称贺,诸侯都犹豫不决。楚威王熊商打败越国,杀了越王无疆,并占领越国,楚国地广兵强,所以,楚威王明确表示不服秦国,他把秦国使者叱退。中原六国采用苏秦的合纵之策,共同对抗秦国。

东周列国春秋篇和战国篇(东周列国志故事)(4)

楚威王熊商

七,燕、韩、赵三国称王。

为了对抗秦国,中原六国听取苏秦的建议,联合抗秦,称为合纵。六国诸侯洹水相会时,楚国、齐国、魏国都已经称王,赵国和韩国、燕国还是称侯,爵位悬殊有差别,所以苏秦建议六国全部称王。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韩国和燕国称王,分别是韩宣惠王燕易王。赵国称王最晚,赵武灵王十一年,周慎靓王六年(前315),赵武灵王称王。六王合封苏秦为“从约长”,苏秦兼佩六国相印,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

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