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虚的表现(儿科专家夏季小儿脾虚)
随着一场场雨
夏天就这样悄悄的来啦
夏天小朋友需要重视身体的养护
而小儿夏季常见问题,便是“脾虚”
本期专家——兰颖
沈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医学硕士研究生。
01
脾虚的病因
多与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所致,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运失健。病久因气血化生乏源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02
食物消化的过程
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消、化、运三个环节。
食物进来首先进入的是胃,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好比收发室。胃把东西接收完以后做初步的处理,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化”的“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
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
为什么叫“脾主运化”呢?因为“化”之后,还有“运”。当脾把食物给化成可以吸收的物质之后,脾还负责把它送往全身各处。其中,食物化成一些好的东西叫精微物质,其中清轻的物质往上走,向上输送到心肺,成为气血化生的来源;另外一方面是输送到全身,濡养四肢百骸。有一些重浊的物质向下走,其中糟粕会被排出体外。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需要家长时刻注意“保脾护胃”。
03
脾虚的阶段
宝宝生下来,脾胃是第一个经受考验的系统,所以也是第一个要巩固的系统,脾胃好了,其他系统才有充足的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孩的脾胃先天稚嫩,加之后天喂养不当,就容易造成脾虚。
脾虚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刚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体里郁热,出生后表现为胎毒,如黄疸、鹅口疮等。古代中医有拭口的传统,根据胎毒情况用纱布蘸甘草或黄连水拭口。有胎毒的宝宝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脾虚,严重者出现发育缓慢。
第二阶段是出生后3个月,这阶段因食量增加,或过量喂养,也有因为牛奶不耐受的原因,出现消化不良、湿疹、鹅口疮等症状,可看到舌苔白厚。因积食造成脾胃湿热导致。应当消积去湿热。
第三个阶段是出生后6个月,添加辅食之后,食物种类增多,而且和外面接触增加,容易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腹泻。这时候主要是帮助消化。
第四个阶段是1岁以后,由于口味偏好出现暴饮暴食,或少食寡味,不能定时定量的吃饭,此时脾虚多是看上去身体健康、食欲旺盛的宝宝。这类宝宝容易表现出爱发烧,多为积食发热。这时候要注意的是饮食有节。
第五阶段是3岁以后,脾虚症状持续,不像之前时好时坏。因证型不同,脾虚表现也多种多样,或脾失健运而厌食,或脾气虚而面色少华及易感冒,或脾胃阴虚而便秘及消谷善饥。需要辨证论治。
04
脾虚的中医调养
饮食有节
(1)控制入量,不要连续喂食,要间隔3小时以上,每顿7-8分饱;
(2)促进排出,孩子的消化能力弱,积食患儿家长应该在饭后一个小时以上为孩子做一做腹部推拿,帮助肠蠕动,推拿后孩子出现排气或排便;
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
(1)对严重不耐受的食物,最好间隔2-3个月以后再试食用;
(2)添加辅食种类要缓,每种食物适应半月以上,才能添加下一种,绝对不能一次添加几种;
饮食禁忌
尽量不吃“肥甘厚味”,不吃凉性食物和热性食物:
肥甘厚味:油腻、甜食、口味重的食物;
凉性食物:冰激凌;海鲜;凉性水果(瓜类);
热性食物:羊肉;辛香调料;热性水果(榴莲、荔枝)。
特色疗法
中药香囊:将砂仁、豆蔻、苍术等药物装入布袋中,靠气味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适用厌食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小儿推拿:四时辨体捏脊 小儿特定穴推拿,根据四时节气变化和儿童体质的不同,增加推拿相应的穴位,一年四季,保脾护胃;
中药贴膏:舌苔脉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手工制作适合每一位宝贝的贴膏,贴于特效穴,达到药穴双效的治疗作用;
撳针治疗:将皮内针置于小胶布上,粘贴于耳穴及体表,浅刺而久留针,每天三次点按皮内针,增加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春秋分健脾贴敷:沈阳市儿童医院原创的节气健脾贴敷,在农历春分和秋分时期,通过中药穴位贴敷达到阴阳平和的作用,通过调理脾胃,从而改善由脾虚所致的厌食、便秘、消化不良(完谷不化)、腹痛腹泻、积食发热、口气臭秽、鹅口疮、易感冒、多汗、流涎、痰多、脾气大、神疲乏力、睡眠不实、肥胖或消瘦等症状。
中药免煎颗粒:不用熬中药、不用忍苦药,经过医生辨证配方的免煎颗粒,像冲咖啡一样,服用方便,还可带加工膏方,口感更好、携带更方便。
来源:辽宁掌上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