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园艺花卉培训(年底园艺驿站将覆盖北京16个区)

说起文人的风雅,人们常常会提及历史所载宋代盛行的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这份诗意栖息,在千百年后物阜民丰的新时代中国首都,正在大众生活中悄然延续。不信,您到城里城外四处开花的园艺驿站走一走。悠悠花香、滴翠绿植环绕的诗意空间里,品茗、赏花、读书、闲话的市民每天都有;定期开展的园艺课堂上,银发老人、稚气孩童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济济一堂,学习传统插花、组合盆栽等园艺技艺,其乐融融,陶然忘机……

家庭园艺花卉培训(年底园艺驿站将覆盖北京16个区)(1)

程功 摄

园艺驿站是北京市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大力推动下,到今年年底将达到59家,覆盖北京16个区。未来3至5年,全市园艺驿站数量将突破100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首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顺应新时代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性地以园艺驿站为载体,把绿色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延伸到市民身边,打通生态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1 在驿站中传递自然生态美

12月15日,星期日。大雪将至,天气阴冷得很。户外草木凋零,一片萧瑟。但在位于北三环的双秀公园园艺驿站里,还是一派春天的模样。

各色绿植或亭亭玉立端坐于花架,或袅袅娜娜垂挂于廊下。蝴蝶兰、蟹爪兰、勋章菊、凤梨、红掌等色彩鲜明冬日花卉,把二三百平方米的驿站空间装扮得如温室花园。不时有游客推门而入,赏一赏花,翻一翻书架上的闲书,或者点上一杯咖啡,静静地在沙发上坐着,悠然自得一个下午。

几步开外,有唧唧喳喳的稚嫩童音传来。原来是驿站年轻的园艺师刘磊,在给孩子们和陪同的家长们上园艺手工课。这节课主要教大家做美丽的浮游花瓶。课桌上,经过烘干、染色处理的十几种花材,如满天星、勿忘我、绣球花、情人草、麦秆菊、兔尾草等,已经准备好。刘磊正在教大小学员们如何用镊子把这些花材精准摆放到花瓶里的合适位置。

参加园艺课的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有的是父亲陪着女儿,有的是母亲带着儿子。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精心选择花材,小心用镊子把干透的花材插进玻璃瓶里,最后再往瓶中灌注透明无色的矿物油,一个精巧别致、永不褪色的浮游花瓶就做成了。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就此定格。

走出园艺驿站,往公园里走百十来步,在驿站的培训教室里,一场以成年人为主的中国传统插花沙龙正在进行。

家住北太平桥西的李继进,早早地就赶到了。这是他第三次来参加插花活动,“第一次来参加就迷上了,感觉完全沉浸在里面,就好像是我和植物之间的对话,这种感觉太好了。”这位62岁的退休老人从园艺驿站中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前不久,他给女儿插了一盆花作为生日礼物,女儿别提有多高兴了。

来参加插花沙龙的还有时尚的年轻女孩,忙里偷闲的全职妈妈等。担任主讲的是双秀公园职工刘敏杰,两个多月前她参加了首绿办举办的园艺驿站骨干培训,学习中国传统插花技艺。

“培训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分享和传递。”刘敏杰说,中国传统插花是一门特别有讲究的艺术,“它表达的是一种意境美,而且不纯粹是表达美,很多人与自然的相处哲学、做人的哲学都蕴含在里面。”眼下这个年轻女孩正在努力学习,让自己的插花技艺更上层楼,“把美分享、传递给更多的人。”

双秀公园园艺驿站于今年10月底正式挂牌,每周两次园艺课程吸引了周边小区不少居民。这个已经成立35周年的北京市“老牌”公园,因为园艺驿站建成开放,增添了新鲜活力。

“过去来公园只能逛逛,看看风景,一到冬天,公园里就萧条了。现在不管春夏秋冬,我们的园艺驿站都有的看,有的玩,还能喝茶、休息、体验园艺课程,公园受欢迎程度明显提高了。”双秀公园副园长闫海明说,现在加入园艺驿站微信活动群的居民已经有数百人,并且每天都在增加。

2 培养居民身边的园艺达人

北京市的园艺驿站最早启动于海淀区和西城区。特别是西城区,数量达到20多家,一批较早成立的园艺驿站不仅拥有自己的“铁粉儿”,而且还培育出一批“园艺达人”。

西城区人定湖公园园艺驿站成立于2016年元旦,是首批落成的园艺驿站之一。仅在今年,驿站就举办活动百余场,园艺课程和举办的花卉展览惠及居民四五千人。

“刚挂牌的时候,周围的居民觉得可新鲜了,那会儿很多人都没接触过园艺。”人定湖园艺驿站负责人张殿宁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这些年驿站变着花样举办各种园艺活动,从最早的认识植物,认识花材,到插花、盆栽,再到热门的多肉组合、生态水培,以及利用花材制作各种手工艺品,一些经常参加活动的“老粉儿”逐渐进阶,成了园艺达人。

“每次上课,我们都会留心观察,看谁的动手能力强,看谁更有想法、创意新颖。”张殿宁说。一些佼佼者就成为了驿站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西城区园林绿化局每年举办的园艺达人比赛,就是这些“种子”选手施展才能的舞台。

在人定湖公园西门附近居住的张桂华,就是驿站重点培养的园艺达人之一。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平时在家就喜欢侍弄花草,有了园艺驿站之后,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园艺活动。“和植物打交道,感觉心特别静。比如说插花,这个过程不仅是个动手的过程,也是个审美的过程。既能解乏,又有乐趣。”孩子们功课不忙的时候,张桂华也会带着她们来参加园艺课程,在与花草的对话中,一起体验自然生态之美。

作为人定湖园艺驿站的达人代表,张桂华两次参与西城区园艺达人比赛,并捧回了奖项。“这是让我们特别自豪的一件事。”张殿宁说。现在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养花种草产生了兴趣,这是生活品质提高的一个体现。但喜欢归喜欢,很多人不会养。她希望以园艺驿站为平台,让更多市民掌握养花种草知识,乃至像张桂华一样掌握一定的园艺技艺,为生活增添绿色和情趣。

伴随着园艺驿站建设的推进,一批新的园艺达人孕育而生。过去隐藏在民间的养花高手们也以园艺驿站为交流平台,找到了知音,扩大了朋友圈。

顺义区黄氏庄园园艺驿站有一名常客,是居住在附近的薛岩阿姨。这是一位独居老人,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养花,家里的阳台就是一个“百花园”,姹紫嫣红,美不胜收。“薛阿姨几乎每天都会到驿站逛逛,看看我们又进了什么花,和别的花友讨论花的养法儿。”驿站负责人曹社伟说。以花会友,老人的退休生活一点儿也不寂寞,微信朋友圈里晒花晒草是日常,“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位阿姨的幸福心情。”

双秀公园园艺驿站对外开放没多久,就有一位大爷找上了门。这也是一位数十年的养花爱好者,找驿站不为别的,他想让驿站帮他照管一下自家的盆栽榕树,“家里条件有限,榕树老是长不好。”榕树送过来一段时间后,老爷子上门一看,树缓过来了,长得不错,特别开心。把榕树搬回家后,他又把自己种的米兰、菊花、风铃椒等七八盆植物送过来,一方面请驿站工作人员代养,一方面就在这里对外展示,“一人乐不如众人乐。让大伙儿都看看,养花不就是图个开心么。”

以园艺驿站为平台,有的社区建起了社区园丁、花友会、花友同盟等志愿者组织,很多养花爱好者不仅在家侍弄花草,还就近承担起了身边口袋花园、胡同花箱的养护任务。园艺达人成了社区里的新生志愿力量。

3 用生态办法解决社会问题

养花种草,愉情悦性、陶冶情操自不必说。同时,这也是人际关系的绝佳润滑剂。“谁会跟花儿草儿过不去呢,一起看看花,弄弄草,多少矛盾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东城区东四街道东四二条的老住户金大钧说。

在东四六条43号,有一个“花友汇·众创空间”,这是东四街道今年新挂牌的园艺驿站,也是北京核心城区为数不多的建在胡同里的园艺驿站。这地方原先是一排小门脸,街道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把商户腾退出去后和居民们商议,把腾退空间改建成了一处“共享花房”。

别看是胡同里的花房,初来乍到的参观者一推门谁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几声——

空间够大。上下两层加起来有300多平方米,现代简约的设计,特别是二楼一大片的玻璃天窗,让整个花房显得格外温暖、敞亮。

植物够丰富。虽说是寒冬时节,花房里各种绿植、花卉却活泼热闹得很。暗香浮动的大朵菊花立在门后优雅迎宾,香水柠檬炫耀着金灿灿的果实,千姿百态的仙人掌、绿油油的蕨类植物,似乎在俯仰间窃窃私语。说不上名儿的红的、紫的、黄的、绿的矮草,垂直生长在墙壁上,好像五彩斑斓的挂毯让人心生愉悦。二楼阳光充足,榕树、香蕉、沙漠玫瑰等喜热的南方植物,一个个也精神抖擞,栽在盆里的香蕉树已经长出了一簇嫩黄的果实。

人情味儿够暖。走在花房里,你会发现,有多盆植物挂着居民捐赠牌。如二楼的一盆龙骨,上面的捐赠牌显示是一位名叫纪淑琴的居民捐赠的。不久前,街道在园艺驿站举办菊花节,多盆参展菊花也是居民送过来的。每天,花房对外免费开放,老街坊们经常进来看看花,聊聊天,家长里短里透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以前尽有互相之间不说话的,有的是邻里之间闹矛盾,有的是夫妻之间闹矛盾。”金大钧是所在社区的志愿者骨干,这些年这些纠纷也没少调解。去年,社区在街道的倡议下成立了花友会,带着大家利用胡同里疏解腾退的空间,栽花种草,美化身边环境,金大钧也是牵头人。

“一开始也有说风凉话的,讥讽我们干的是‘面子工程’,可到种下去的花开了,草绿了,葫芦、石榴结果了,身边真的绿起来美起来的时候,说风凉话的少了,主动参与的多了。因为变化是实实在在的,谁不希望身边有个好环境呢。”

更可喜的是,一些多少年见面不说话的“冤家”,也在园艺劳作中打破坚冰,互通声气了。

“你帮我递个剪子,我帮你拿个喷壶的,自然而然就交流起来了,哪有那么多解不开的‘疙瘩’!”金大钧说,以花草为媒,社区的集体活动多了,邻里之间更和厚了。特别是秋天举办的胡同丰收节,各家各户拿出自己种植的水果、蔬菜,和众人一起分享,氛围可好了。

不独在东四街道,园艺驿站带来的人际关系改善,在很多社区都有体现。“我们称之为‘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社会问题’。”首绿办联络处工作人员孟繁博说,园艺驿站本意在传递绿色公共服务,但在无意间也为首都基层社会治理蹚开一条新的路径。

4 一个驿站一个园艺师

2019年是本市园艺驿站发展快速的一年,东城、昌平、通州……20多家园艺驿站在年内相继挂牌。到今年年底,全市园艺驿站总数将达59家,实现16区全覆盖。

在数量扩张的同时,首绿办更加重视园艺驿站的服务质量。也就是,怎么才能最大程度激活驿站的服务效能,使之既成为传递绿色生态理念的平台,又能切切实实给市民带来丰富的绿色公共服务产品,广泛传播绿色福祉,传递美的愉悦。

今年10月,首绿办首次举行了园艺驿站骨干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来自全市各区,有的是区园林绿化部门园艺驿站的负责人,有的是近距离服务市民的驿站园艺师。为期5天的培训主要聚焦中国传统插花技艺。

首绿办联络处负责人刘丽莉把这次培训形容为“园艺课程的批发”,“我们把好的课程‘批发’给各区,各区再‘批发’到各个驿站,驿站再面对面传授给市民。”这类培训今后将常态化,并且不仅仅传授课程,还会分享不同类型园艺驿站的运营成功经验,让今后的发展变得可持续。

“明年将实现一个驿站一个园艺师。”刘丽莉说,通过专业化培训,园艺驿站将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各个驿站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所服务人群,探索各自的特色课程,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绿色公共服务。

在顺义区黄氏庄园园艺驿站,负责运营的园艺师曹社伟计划明年以园艺康复为主题,为社区老人开办一系列公益园艺课程。“园艺在改善人的情绪和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这在国内外的很多研究中已经被证实。”他说,驿站服务的老人比较多,推出园艺康复课程对老人们身心健康会有一定帮助。

应居民的需求,双秀公园园艺驿站打算推出一系列中式插花课程,由居民“众筹”购买花材、工具,驿站出场地和园艺师,免费教大家学习传统插花技艺。人定湖公园则持续为周边单位提供园艺课程的包场服务,让更多市民走近园艺,并乐在其中。

市区政府给予补贴,未来3至5年,北京市的园艺驿站将达到100家。就像居民身边的口袋花园、休闲公园一样,这些以园艺为主题的公共服务空间,将融入到市民身边,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都生态文明,有了新的、更具时代气息的注脚。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王海燕

流程编辑:孙昱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