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惊艳了你很久的名字(翻开那些闪光的名字)
聊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时髦与繁华、体面与风骨,聊饮食男女、山河岁月,聊在从前人、从前事中获得的滋养……
10月29日,“山河小岁月”主理人李舒携新作《从前的优雅》,与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在PAGEONE书店五道口店展开优雅对谈。现场气氛火爆,到了预定的对谈时间,还有读者在排队进场。
《从前的优雅》写了23个佳人雅士的往事,是李舒近几年来最为用心之作。而王家卫导演第一次写序,就献给了这本书。在序里,他毫不隐藏对李舒的欣赏:“她喜欢读旧时小报, 梳理山河岁月难不了她;对于沪上的星花旧影、饮食男女,更加是顺手拈来。”鲁豫则在谈及书中人物时感慨道:“浮在水面的是优雅,水面之下是看不到的他们如何奋力生存的状态。”
新书首发式现场 李舒和鲁豫
很先锋、很优雅、很迷人
什么是优雅?谈到从前的摩登与繁华、体面与风骨,你会想到谁?
鲁豫说,这几年她读书获得的一个感受是,当人生处于低迷或者缓慢的阶段,读书某种程度是一种救赎。她一直是“山河小岁月”的读者,也在第一时间读了《从前的优雅》,其中最受触动的是写杨苡先生的一篇。
杨苡先生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也是以神来之笔,将《咆哮山庄》改译为《呼啸山庄》的著名翻译家。直到现在,百岁高龄,还一边听一边哼唱着“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翠堤春晓》里面的歌),还在坚持写作。有主见,有鉴赏力,有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坚定。她跟巴金先生的哥哥李尧林的爱情也很让人唏嘘。
同样酷的还有曾经的“饭圈女孩”言慧珠,追不到自己的偶像,就拜师学艺,自己成为京剧名伶,创办戏剧学校,绝对是饭圈里的励志典范。鲁豫说:“言慧珠有一个特别可贵的是,某种不合时宜,特别可爱。”
顾维钧后来的太太严幼韵,是复旦第一批招的女学生,上学时每天自己开着别克到学校,车牌号是“84”,很多男生就天天站在校门口,等“84”路过。100岁还穿着高跟鞋去买菜, 109岁时,《纽约时报》采访她,问她的长寿秘诀,回答是:“不锻炼;想吃多少黄油吃多少黄油;不回首。”
她们不仅曾经风华绝代,而且在经历过人生的起伏之后,依然优雅,依然高贵,依然有信仰。“她们没有觉得走在时代后面,而是永远在时代里,永远有一股劲儿。”
翻开那些闪光名字的普通一面
《从前的优雅》里写到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如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周錬霞、林语堂、陈梦家,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传奇。然而在这些传奇里,难免夹杂着世人对他们的误解和偏见,尤其是女性。
“山河小岁月”主理人李舒
李舒说,那个时代虽然很时髦、很摩登,但实际上,你想做一个现代女性、做一个职业女性,时代给你的空间是很小很小的。上海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职业女性的座谈,有请张爱玲、苏青、周錬霞去谈女性要不要出来工作。其中很多人提出来的问题,比如有一个女孩是圣约翰大学经济学毕业,到银行工作了依然被看成是花瓶,从来不被允许做一些核心的工作,永远会被问你什么时候结婚、你怎么还不结婚。她们谈论的话题是我们今天依然没有解决的话题。
而我们更为熟知的林徽因,人们想到她,首先想到的是光鲜的“太太的客厅”,是“人间四月天”。但其实她更是一个对自己的事业很笃定的职业女性。诗人、作家之外,她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建筑学家,她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这个在别人眼里始终站在舞台中心的人,也同所有的女性一样,要面对繁琐的家务,要张罗一家人的生计,在穷到揭不开锅的时候,还不忘以幽默化解,那就“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把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赵萝蕤和陈梦家同时来到西南联大,当学校规定夫妻两人只能保留一个教职时,赵萝蕤不得不回到厨房里。在给《大公报》的专栏里她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一锅焦饭》,讲她到昆明以后对着陌生的厨房,什么都不会,做了一锅焦饭,但是她的膝头还放着狄更斯的作品,还是在看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翻译出了艾略特的《荒原》。
“为什么我们老觉得那个时代的女性有很多传奇,其实不是的,是那个时代的背景给她们的空间不是很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会产生很多今天想起来是传奇的东西。”李舒说。
在赵萝蕤身上找到了力量
多年来勤于翻阅旧时小报的李舒,谈起从前那些非常人、非常事,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她还在现场跟读者分享了1930、1940年代不同的时尚风向、时装款式,那时流行的玻璃丝袜,那时的“小红书”——《玲珑》。
著名主持人陈鲁豫
鲁豫说,看《从前的优雅》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我会对书中主人公故事里背景当中的人物更有兴趣。巴金先生的大哥李尧林,其实没有(正面)写到他,但这个人物我特别有兴趣,如果我们看《家》《春》《秋》里面的大哥觉新的角色,一定有他的影子。”
新书首发式现场
而当被问到,在《从前的优雅》里,哪个故事写时最动情,李舒说是陈梦家和赵萝蕤的故事。这篇文章是在胸外科的医生谈话处完成的。家人住院,心中的痛苦只能用写作“救赎”……是在赵萝蕤身上,她找到了可以优雅度过人生中的艰困时刻的方式。
“在那么难的时间里——西南联大时期教授都发不出钱,又通货膨胀,后来越来越难,很多教授为什么种菜卖东西?因为没钱了。但是这种时间她还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还是在做翻译,这是我最受触动的。”而这也正是李舒想通过《从前的优雅》传递给读者的力量。
南都记者 黄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