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

极目新闻记者 刘楒睿 李贤诚

10月7日晚,华为方面发讣告表示,该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因突发疾病辞世而别,享年53岁。

据健康时报报道,华为离职人员协会组织“华友会”会长俞渭华透露,丁耘是在跑步28公里后,因为心脏问题没有再醒过来。不过,该说法未得到官方证实。而关于长跑可能带来的危险,再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1)

讣告(图片来源:华为心声社区)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扈盛教授表示,长跑猝死有两大类,一类是心源性猝死,没有先兆,常规体检也比较难发现;而另一类是心肌梗死、脑溢血等。

“28公里的运动强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有的人而言,这个运动量可能就比较大了。”扈盛表示,从目前报道来看,丁耘生前是一个常年跑马拉松的人,这个跑步距离对他来说,有可能就是一个常规的量。

扈盛表示,30岁以前,运动爱好者可以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自我,但过了50岁去挑战自我极值,是有风险的。“往往四五十岁年龄段的人在跑步时会出现问题,主要是他们心理上认为以前没有问题,现在应该也没有问题。而事实上,这些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也在同步下降。所以,应当放下自己的期望值,量力而行,可以保持原有的基础运动量,并缓慢下降。”

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2)

丁耘简介(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凡是运动都会受伤,这是一个常态,而马拉松运动确实是一项有风险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于网上部分“妖魔化”马拉松运动的言论,扈盛认为,既然知晓运动存在风险,就更应该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为此,我们采访了几位不同跑龄段的跑友,听他们分享自己跑步的经验。

陈国强 男 体育学院教师 48岁 跑龄24年

建议采取“百分之十”原则,45岁后更要有风险意识

我是上海体育学院的一名老师,从读高中开始,就爱上了长跑这项运动。

1998年,我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参加了首次对公众开放的北京马拉松。之后的二十多年,国内外各种跑步比赛我参与了一百多场,其中有60多场马拉松,也算是一名资深跑者。参加了这么多次马拉松,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17年天津全运会马拉松群众组,这是我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全运会参赛经历。

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3)

陈国强参加2017年天津全运会马拉松群众组(图片来源:受访者)

那年全运会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19个项目的群众组比赛。而马拉松群众组和专业组的比赛一并进行,并且和2017天津(武清)国际马拉松合并。天津全运会群众组马拉松是群众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也是天津全运会最早开赛的项目,报名群众组的业余选手也有一定门槛。简单说来,要在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认可的全程马拉松比赛中,男子成绩低于5小时、女子低于5个半小时的选手才能报名,并且限额5000名。最终,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千名群众组选手和120名专业选手同场竞技。

比赛当天,天气非常炎热,尽管早上7点多就发枪(先专业组、再群众组),上午的气温还是飙升到30摄氏度以上,这是我参加的马拉松中天气最为炎热的一场。我采取了以完赛为目标的稳妥战术,以3小时39分12秒的净计时成绩结束比赛。

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4)

陈国强参加天津全运会群众组马拉松比赛(图片来源:受访者)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丁耘是在跑了28公里后,因为心脏问题没再醒过来。如果他的运动基础比较好的话,我个人觉得,这28公里的运动强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因为对他的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所以我也不好做出判断。

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这么多年来,比赛过程中,我虽没有亲眼目睹过参赛人员猝死的情况,但赛场上发生过有人突然倒地的意外。

不过,总体来说,马拉松比赛发生猝死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一方面,参加马拉松比赛有相应的报名要求,这会筛选掉一些身体条件不符的人,比如杭州马拉松活动方会要求参赛者提供心脏彩超,不合格者会劝退。另一方面,整个比赛过程中,全赛段都会配备齐全的医疗点,还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能够有效保证参赛者安全。

在我看来,跑者挑战自己是运动热情的表现,如何判断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量因人而异。但是,即使想挑战自己,我建议还是采取“百分之十”原则,比如我第一天跑了1公里,第二天可以尝试跑1.1公里,循序渐进。并且不用天天跑,与此同时结合力量训练。

人的机能到25岁以后进入一个平稳期,不同人可能有所不同。但到了45岁以后,身体状况肯定是走下坡路的。对于中年运动爱好者而言,一是要平时多做体检,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是对自己的运动量有所感知,如果前一天有熬夜、喝酒的情况,无论做任何运动,都要尽可能控制运动量,自身要有风险意识。

曲怀 男 46岁 国内知名跑友 跑龄12年

先练心肺功能,装备的选择也很有必要

我是在2010年第一次踏上跑道的。

2005年,我留学归国,此后体重一路飙升,“小白胖子”成了同事们对我的称呼。

2010年9月的一天,我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穿不下之前所有的西裤。站上体重秤,才发现自己的体重已有87公斤。就这样,我开始了第一次正式跑步。

第一次,我是在家附近的300米小操场跑的。不到5圈,我就瘫在了地上。在坚持了1个月之后,我可以稳定完成5到7公里的距离。

此后不管工作多忙,不管下班多晚,我都要求自己必须完成当天的跑步里程。半年后,已经可以跑10到15公里了,虽然速度很慢。

1年后,我慢慢进阶,终于实现了1小时内完成10公里,跨过普通人的门槛,打开了“跑圈”的大门。

2011年底,我动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念头。2012年1月,我在厦门完成自己首个全程马拉松。两年后,香港百公里越野赛,我摘得了金奖。

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5)

曲怀(左)

成绩鼓励了我,2015年我提高运动量,平均每个月跑600公里,并在香港百公里越野赛上再次顺利获得金奖。这让当时的我特别兴奋,还立志要拿到“三连冠”。

但在2015年8月,我刚完成2016年香港百公里越野赛报名,却遭遇了晴天霹雳:单位年度体检时,我被怀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同年11月,我前往北京阜外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随后确诊为“房间隔缺损”。这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通俗说,就是左心房、右心房之间有个窟窿,缺口长达17毫米,必须手术。我和家人都不太理解,为何一个39岁且运动量如此巨大的成年男性会突然患上先天性心脏病,而且此前没有任何症状。

由于病情较重,我很快就在北京阜外医院进行了介入封堵手术。医生通过大腿股静脉穿刺将封堵器送入心房,像一把小伞一样打开后补在房间隔缺损处,恢复正常血液循环途径。说白了就类似于自行车胎扎了,然后锉好一块胶皮,用胶把扎漏的地方粘好。

我的心脏补好了,但我也不得不放弃了2016年香港百公里越野赛,我担心自己还能否像正常人一样奔跑。主治医师说,房间隔缺损治愈后是可以继续奔跑的。半年后,经过两次复查,在医生的允许下,我开始戴着心率带跑步,一边监控心脏情况,一边进行恢复性训练。

那个时候,我已经被手术“打回原形”,增肥了15公斤,肌肉再次失去力量,心肺功能也需要重新建立。这是我最困难的时候。

就在这时,我多年的朋友“北黑”邀请我一起参加当年在山西省五台山举办的“大五朝台之旅”的70公里双人团队赛。当时我很犹豫,但碍于朋友极力邀请,我还是参加了。没想到,我还是在全程看着心率检测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70公里的赛程。

之后,带着这份鼓励,我在2017年重新站在了香港百公里越野赛的起跑线前。2018年,我第三次拿了香港百公里越野赛的金奖,此时我的体重也再次降到69公斤。

我觉得,跑步这个事,要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体重大的肯定要先降体重,其他普通人肯定也都是从短距离慢跑开始,先把心肺功能提升,然后同时加强膝盖脚踝的小肌肉群力量,这些小肌肉群部位会对骨骼有支撑和保护作用,避免受伤。

同时,对于装备的选择,我认为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跑鞋,入门跑者需要选择支撑性能好的跑鞋,对踝关节是极具保护性和支撑性的。

冬冬 男 公职人员 30岁 跑龄6年

不盲目地追求距离和速度,要知晓身体释放的信号

我以前对跑步这项运动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下定决心跑步是在6年前。

当时,我研一放寒假回老家,体重有145斤,同学聚会期间有人说我胖了,我比较在意。再加上寒假期间,我看了余秋雨写的《千年一叹》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说,他发现古希腊那些文学家的雕塑都拥有健美的身材,而中国的文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感觉反差比较大。于是我决定练起来。

从2016年寒假到暑假,四个月的时间里,我减下了30斤的体重。一开始我刚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之后3公里、5公里慢慢增加,最后稳定在每天10公里,只要不下雨身体没问题,基本都在跑。而跑步的习惯也坚持到研究生毕业。

一直到现在,我都在了解跑步的相关知识,但网上的各种说法太多了,分不清真假。单单脚落地的方式,我就尝试过前脚掌、后脚掌,还有全脚掌,到现在都没搞明白,我觉得还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如果是“邯郸学步”的话,最后可能连路都不会走了。

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6)

冬冬每次跑完步后写的日记(图片来源:受访者)

2017年6月毕业后,我来到了北京,为了省钱只能住在五环外,每天上下班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刚入职加班也很多,所以跑步中断了近两年。

2018年11月,单位组织体检,结果发现身体有好几个指标不正常,从这时,我开始正视自身的身体状况。2019年1月开始,我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在宿舍举哑铃,做俯卧撑,但效果并不明显,体重还是有140斤。当年8月,家里的堂哥来北京看我时,还说我有小肚子。

2019年9月,我重新拾起跑步这项运动,每个月跑20天左右,慢慢地将体重减到了130斤。

跑步这项运动,过程虽然很辛苦,但只要坚持下来,能够让人心情很舒畅。我跑步的时候,一般都会戴着耳机听歌。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跑完步都会写日记,从16年一直坚持到现在,主要记录跑步的距离、状态、心情等等,积累下来估计有了十几万字。

华为高管跑步28公里(华为高管疑长跑后发病身亡)(7)

冬冬其中一个跑步App上的记录(图片来源:受访者)

相较于跟着跑友们一起运动,我更喜欢一个人跑,因为有些人跑得很快,我跟不上他们的节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反而会出问题。当然,如果你自身有这个能力,则另当别论,我加入的一个跑友群里,有人就经常发自己跑半马的截图。

就跑步这项运动而言,不同的季节,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不一样,要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到了冬天出现雾霾,有的人还偏执地要外出运动,这样做伤害其实更大。夏季高温,人体本身就感到不适,就不要跑太快太久。

关于长跑后猝死这个话题,我觉得任何运动都有猝死的可能,有时候甚至不运动也会意外死亡。总体来说,运动健身对人体肯定是有好处的,只是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知晓自己身体所释放的信号,不要违背规律做运动。劳逸结合,营养均衡,买合适的跑鞋保护自己,或许更重要。

我以前跑过两次半马,一次是在读书期间,一次是自己私下训练的。对我来说,跑步是健身娱乐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距离和速度。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这才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