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吟啸且徐行西子绪(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代 ·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何妨吟啸且徐行西子绪(莫听穿林打叶声)(1)

那是好几百年的一天,阳光照在雨湖道两侧的竹林显得明暗辄辄,倏而风雨大作,那雨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便来了,沙湖道中来了几人,头发湿哒哒紧贴在脸上,衣服也皱巴巴的,几人用袖遮面,脚步 伧促,略显狼狈。有一个人却拿着竹杖穿着草鞋,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慢悠悠的,一步一步的走着,唱着。料峭的春风吹过他的斗笠,带起雨滴的涟漪,他回头看刚刚来时的路,雨打竹林,竹叶簌簌作响,风吹,叶片缓缓飘旋,终与泥土融为一体,雨停,风罢,光影婆娑,他的脸上却无在何表情。

他是谁呢?他是苏轼,在中国的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起起伏伏,波澜壮,几度被贬又几度被启用,在失意之时却不气馁,积极探求人生乐趣,与平常百姓探索烟火人间。

何妨吟啸且徐行西子绪(莫听穿林打叶声)(2)

在写这首诗之时,他又被贬了,这次是真的伤透心了,若说持节云中那次还对朝庭抱有一丝幻想,那么,这次是彻底心如死灰,难复燃也。人们通常会想,这都被伤透心了,肯定是一蹶不振了,完了,这下玩完了。可是,苏轼并没有,他好像一颗草,顽强地向上长,他在被野火烧了多次后,依然春风吹又生。这次他是彻底地悟了,在历经风风雨雨,巨浪滔天后,又终归平静,不起一丝波澜,在雨中漫步,不去听那风吹穿林打叶声,而是一边放声高歌,一边大步向前。

何妨吟啸且徐行西子绪(莫听穿林打叶声)(3)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当读道这句诗时,总会有一不样的感觉,是雨后竹林中漫步的惬意,是空山新雨后泥土的芬芳,是波澜壮阔后的平淡…我想,总归是特殊的吧。读这句诗的时,不只是读苏轼,更是在读我们自己,是在读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在读我们向往的生活。我们总是被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所困扰,考试失败或成功,恋爱开始或结束,工作顺心或失意,友人离开或相聚,亲人赞同或反对 …人生八苦,虽不是时时刻刻品尝,却总有几苦常常在心头,萦绕心头,流连不去。这时,不妨读读苏轼,读读这首诗,然后一边放声歌唱,一边大步向前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