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沃bx7四驱能变两驱吗(评宝沃BX7四驱旗舰版)
文|Tomcontra
又开始评测一辆国产车,哦不对,人家官方宣传自己并不是国产车。宝沃BX7,这辆车在我一拿到宣传手册的时候,左上角醒目的标题就写着以下几个大字:“德国宝沃,源自1919”,好吧,这也不难理解。从我刚刚收到的一个推送文章的消息,哪怕是德国人,对于北汽福田复活了BORGWARD这个品牌也是“持乐于关注的态度”——毕竟宝沃有过那么辉煌的历史,在德国上点岁数的车迷中也有厚重的历史感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如笔者自己,在去看这两车前,也一再告诫自己——不要主观的认为这个牌子不行,就当它是一个新上市的品牌,以同价位的竞争车型、标杆车型的标准来看待这辆车子。所以,不说其它的,要不是德国品牌的车系实在没什么像样的SUV型号的话(也就老途观、野帝在这个价位里,剩下的哪个德国品牌的SUV车型能落到20万左右的区间?),估计光这个“Logo的值钱程度”,估计就让一大部分人心里打鼓了。这就让我不禁想起过去戏子班想要推新角儿的做法——找一群偶尔听戏,但谈不上戏迷和票友的观众,让新角儿唱一个不一定最拿手,但最有特色的唱段,这人就一下子会被人记住了。剩下的,就看他的功夫和造化了。
其实宝沃采取的就是类似的策略,只不过玩的更精明而已——当大多数人还处于买第一辆、第二辆车子的时候;当购车人拖家带口一脸迷茫来看这辆车的时候,宝沃BX7仅仅用了一个它其实不擅长、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来征服购车人的心,那就是“精致感”。
没错,我没说错,你也没听错。我后面会解释为何BX7其实并不擅长精致感,但最起码的,当你打开驾驶席的门,坐到车里的那一刹那,你确实会有一种“这是一辆合资品牌汽车”的感觉。
各个位置装配的接缝十分细小;所有可以摸到的地方尽量都给你使用了软质材料;所有可控制的按钮、旋钮、转轴、推杆都保持的一流的结合手感,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响;甚至驾驶位的仪表盘指示灯的内容和灯光控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丝不苟的德国车特征。如果不看其它地方的话,BX7的这些细节,的确在第一时间打动了我——比起那些动辄15-20万就能买一辆中型、中大型SUV的国产厂商来说,宝沃在细节上下了功夫,也更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鸣惊人”——就靠着这一点,宝沃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成功的门槛。
“细中见粗”——有关这辆车的静态体验
有了上面的结论,我觉得现在才能开始正式的评测——因为对于这辆车外观内饰的评价,必须得基于我们上面说的结论来延展。首先,这个车的外观我觉得我无需泼洒太多笔墨:无论是外观的设计还是做工的精细程度,这个车都无太大的问题,但也没太大的亮点。整车的设计风格就是那种规规矩矩的德系车风格,各位位置的覆盖件也足够达到严丝合缝的基本标准。
要说多有设计特色,那绝对是没有的(所以我挺不理解红点设计大奖为何给了宝沃……)。耐得住看,但是没有见物猎喜,我个人的结论便是如此。如果硬要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那么前大灯没有使用LED远近一体光源是个遗憾——哪怕是顶配车型,其用的也是维护成本不低的氙气大灯。
接下来是内饰:这个车其实没有用多少所谓的真皮材料,但良好的材料质感和不俗的造型设计,让你进到车厢里感觉是进了一个真皮构成的车厢中。驾驶席仪表台规矩且清晰;中控台显示屏虽然是内嵌式,但屏幕尺寸足够大;空调、中控按钮手感一流,没有任何的人机工程学障碍;银色的镀铬装饰件与车厢各个位置相得益彰……作为一辆售价超过20万的中型SUV车型,这车里面看上去、摸上去的地方值这个价位。所以内饰上不必担心这车有多么的廉价,反而应该感叹,宝沃给了我们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那这车的静态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肯定有的,而且我觉得这问题宝沃犯得有点儿太低级。
首当其冲的就是这车的后备箱空间太小。原因一方面是整个后备箱的地台太高,导致纵向空间没有完全利用起来。另一方面,稍微有些掀背设计风格的尾厢玻璃也进一步限制住了后备箱物品的放置形式。根据实测的结果,28寸的旅行箱放在后备箱中就只能躺着放,想要立着放就有些困难了——凑合挤一下应该也能放,前提是你不怕把尾箱车窗给弄坏……
再有一个,就是宝沃竟然给顶配的BX7设计了六座/七座版本——本来纵向空间不大的一个车,硬是要塞进7个座位,可想而知这第三排会有多憋屈:哪怕是第二排座椅调整到最前排,过高的地板和座椅角度的不舒适也会很严重的影响着第三排座椅的体验,我在进入第三排座椅的时候甚至还差点儿把脚踝给磕着了——因为后门的门框设计实在是开口不大。所以,想买这个车的同学,老老实实买个五座版本吧,这车实在是不应该上七座。
“自毁长城”——有关这辆车的动态体验
花了近20万买一辆车,我们到底图什么?这其实是作为购车者经常忽略的问题。如果只是为了买个空间大、能拉人载货、离地间隙高不会磕底的SUV车型的话,那么国产10万元级别的车子有的是可以达成目标的。为何我要多花这10万元来买一辆更贵的、还是全新品牌的车子?无它,为了是能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因为便宜,我就需要忍受驾驶方面给我带来的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而多加上这些钱,一方面就能在静态的感官更为舒服;另一方面,动态的表现更加让人感到安心和人车合一。就这两点来看,宝沃BX7,你有些露底了。
我前面说过,宝沃不擅长的,其实是它这回想打造的“精致感”——之所以说其不擅长,就是因为这辆BX7在动态表现上实在差劲。真要展开说的话,估计没有个几千字我是说不完的,索性挑一些重点,大家带着我这些内容去体会一下这辆车的问题:
1
车辆发动机声音运转极为粗糙,并且发动机出力表现不好。有关发动机声音不好听的缺点,不光是我,估计很多评测机构都说到了。同时,BX7的机舱布局很诡异——发动机正规的中间偏右(车头朝向为上,所以跟我们打开机箱盖看到正好反向)布置,然后电瓶、进气口、保险盒、玻璃水箱全部都放在了车辆左侧,右侧空空如也。按道理,这么布局会导致车辆左右平衡失调,车辆过于偏左。我个人推测是因为发动机为了减少震动,特意加装了两根平衡轴导致的——如果还把水箱什么的放在右侧,平衡轴的重量就无法平衡了。这种四气缸带动曲轴 平衡轴的运转,导致了一个负面的影响,机器初期的出力被调教的非常敏感。本来涡轮就因为物理瓶颈会有出力不平顺的先天问题,你在加大初期的节气门开度,结果就是这辆车出力分成了两段——2000转以下的时候,车子像憋着一股劲,车子能正常走但力量都被憋着;一过了2000转,车子突然‘咣’一下的把力量全发挥出来,这时候你会看见被突然的推了一下,然后发动机的声音啊震动啊涡轮的力量啊排山倒海般一股子冲了出来。
诚然,BX7上面这台发动机有着不错参数表现,但这也是个你根本无法随心所欲的发动机。我多花这十万元,只是为了将马力从150匹提升到了200匹以上吗?那这样我还不如自己买个赛车引擎装上呢……宝沃宣传“平衡轴为了减少震动”,事实上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无法将冲程运动做的更平顺的借口而已。
2
车辆悬架性能只做了一半。跟很多国产车一样,这车的小震动过滤干净,但大震动拉不住,也就是减震筒的回弹阻尼不能一次到位。有人说做好车容易晕车,尤其是老式日系豪车,特别容易晕车。就是因为在纯机械减震的那个年代,回弹阻尼做不到完全的化解: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弹簧被压缩了后无法一次到位。而现在的车子都是弹簧 液压减震筒的减震系统了,所以弹簧能不能收的住,就全看减震筒的油液调教的如何。德国车之所以能带给你高级感,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其减震筒对于震动的处理能够一次到位,没有拖沓。所以车子才能干净利索的通过路面的大小沟壑。但目前的BX7,离那个境界还差的挺远的。
3
转向手感的标定不一致。这车从动力的输出特性讲,我能感受到整体是冲着年轻化、运动感的方向调教的(注意是运动感,而不是运动性,有着本质区别)。然而,整车的转向手感,却走了另一个方向。甚至我都觉得,做这辆车动力匹配的团队,跟做转向标定的团队,不是一批人。
整车的转向阻尼是中等程度,不算沉,但也不轻;方向盘的初始虚位角非常大,在我测试的时候,目测应该有15度以上。然后就是转向力矩和回正力矩特性:无论是随速,还是随角度,这车都是一个结果——没变化……这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你要说前面那些是按照舒适型车调教还勉强说的过去,最多就是操控和动力匹配不一致的问题;可最后这个玩意儿……我在做麋鹿测试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用多块的速度,这车到底需要打多少方向才能救回来我实在是没底……宝沃,咱能不这么随便么……
“前路漫长”——最终总结
字数所限,有很多东西都还想说,但实在是不能在这里一一展现(比如这辆车的配置划分不合理的问题)。但对于BX7,我终究还是要下个结论。我想了半天,觉得如果北汽福田把宝沃定义成国产车的高端品牌,那没毛病;如果北汽福田是铁了心了要将其纳入合资品牌,那我二话不说肯定直接差评。
考虑到近20万元的售价,在国产品牌中算高端产品,在合资品牌中算是走量级别。对比国内很多的国产车,BX7注意到了其出现的问题,并且在自己做产品时极力避免了问题;然而,长期的脱离汽车市场加上过高的定价,又使其真心无法对于同价位的主流合资品牌形成竞争关系,BX5的上市更是进一步放大了内部竞争的问题,未来是自降身段?还是持续改进?宝沃要走的道路,想必争议都少不了。
图据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