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吃鲥鱼(来鲥去鳓知多少)
鳓鱼与鲥鱼形状相似,其实大有区别。
鲥鱼是产于海中的名贵鱼类,富含脂肪,味道特别鲜美,形状虽与鳓鱼差不多,但比鳓鱼肥壮,奉化渔民称之为“园鲫”。古人以为鳓鱼是鲥鱼产籽排卵后体形消瘦造成的,故有“来鲥去鳓”的说法,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鱼类,只不过汛期接近,长相相似罢了。
(鲥鱼,资料图)
每年农历三月半水以后,长江、钱塘江流域鲥鱼旺发,从深海游向淡水河流中产卵,形成鱼汛。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是盛产鲥鱼的地方,产量历来为全国之最,特别是严子凌钓台附近,每年鱼汛吸引杭州、上海的垂钓者来此钓鲥鱼。富春江畔的严子凌钓台其实是高耸江滨的两座巨大石笋,该地水流平缓,风景优美,真是垂钓的好去处。相传东晋时余姚的严子凌辞官不就,隐居富春江畔,品尝他喜欢的鲥鱼莼菜,安逸地过起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令历代文人墨客称道。解放初期柳亚子先生也有隐居富春江畔之意,毛泽东婉劝挽留,于是其诗词中有了“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之句。
(资料图)
鲥鱼因鱼汛短、数量少而价格昂贵、烹调讲究,鲥鱼一般不作红烧,以清蒸为主。鲥鱼中最鲜美、最富营养的是鱼鳞。一般人大惑不解,好端端的鱼肉味道还是鱼鳞好吗?原来这银白色的鲥鱼鳞富含脂肪,柔软无边,用手掌逆方向翻拨鱼鳞决不会戳痛,如果换成其它鱼类,手掌早已鲜血淋漓了。那片片鱼鳞蒸煮起来都会滴下油脂来,这叫做“鲜得冒油”。
传说从前有户富裕人家买来鲥鱼叫新媳妇烧煮,有意考验她的烹饪技艺。常规方法是将鲥鱼洗净后不刮鱼鳞分段装盘,鱼段上披些上等火腿肉,加些料酒、姜片之类入镬蒸煮即可。新娘子胸有成竹地拿起刀子先将鱼鳞刮了,公公一见连连摇头,暗中叫苦不迭,心想娶了个不善厨艺的倒霉媳妇,不高兴地走开了。稍后新媳妇将蒸熟的鲥鱼端上饭桌时,一家人算是开了眼界,新娘子蒸煮的鲥鱼比以往的鲥鱼油更多,香气更足,味道更鲜美。原来新娘子将刮掉的鲥鱼鳞用线串起,悬空吊在镬盖之中,让镬中蒸汽将鱼鳞中的脂肪悉数熔化,统统滴入火腿和鲥鱼之中,难怪风味出众。妄自尊大的公公也为新媳妇的高超厨艺所折服。
(资料图)
鲥鱼毕竟不是大众鱼类,数量稀少。我家乡的渔民一辈子未见过鲥鱼未尝过鲥鱼的大有人在,即使偶然在外海捕得一条,大家也会尝鲜吃掉。所以鲥鱼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是大黄鱼的好几倍。上世纪50年代,鲥鱼价格每市斤1元左右,而大黄鱼只有2-3角,70年代鲥鱼产量锐减,价格涨到几十元一斤,90年代飙升至几百元一斤,进入本世纪价格高达数千元一斤。现在恐怕出再高的价格也极难买到鲥鱼了。
(鳓鱼,资料图)
与鲥鱼濒临灭绝的境况相比,鳓鱼要幸运得多。鳓鱼多刺,身价也相对低廉,渔民有“鳓鱼骨头多,黄鲒麦念(芒)箩”的说法。鳓鱼扁平的银白色身段犹如锋利的刀子,鳓鱼钻进渔网如果逃窜,锋利的腹部侧鳞足以刺破网眼逃之夭夭,但它的天性是钻进网眼后一点不挣扎,束手就擒,所以又有“鳓鱼好钻勿钻,鲳鱼好退勿退”的渔谚。
农历四月半水以后鳓鱼开始进入象山港来产卵,逐渐形成鱼汛,一直延续到六月份。根据鳓鱼的特性,渔民准备了专门的捕捞船只和网具。船只载重只有两三吨,叫“洋晒船”,网具为透明的尼龙织成的溜丝网,网眼较大,刚好容得鳓鱼头钻进,十拿九稳。
鳓鱼的鲜美比鲥鱼差多了,但比一般海鱼鲜美,鳓鱼的鳞也含脂肪,虽不及鲥鱼丰富,但人们也舍不得将鱼鳞刮去。如果说鲥鱼最好吃的是鱼鳞,那么鳓鱼中最好吃的是鱼棱----鳓鱼刀状的腹部,细细咀嚼,回味鲜美。
(资料图)
食盐腌制的鳓鱼风味比鲜白鳓鱼更可口,所以洋晒船的船仓中备有大量食盐,专为腌制鳓鱼所用。腌制一次的叫“单鲍鳓鱼”,鲜中带咸,不腥不腻,最吊人胃口,是下饭的佳肴,不过不宜久放,容易腐败。腌制两次的“双鲍鳓鱼”,味道偏咸,宜作常年长羹。腌制多次的叫“三鲍鳓鱼”,鱼体咸得发红,鱼骨霉烂,宜作调味品,如咸鳓鱼炖蛋、鳓鱼头炖汤、咸鳓鱼煮南瓜等,这一般是老年人的最爱。
惯吃鳓鱼的人还会将鳓鱼骨头拼串成一个鸟形的玩意儿,人称“鱼凤凰”,也算是一种美食文化吧。
文 | 林崇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