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于细微处见变化

 一栋农房外立面,在不同的村落有着“微区别”,针对这样的“微区别”,因地制宜进行“微改造”,在房屋外墙画上革命故事等墙绘,构建乡村美丽的风景线;一个农村“蜘蛛网”,在不同的村组有着“类相似”,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乱搭乱拉,经过“飞线”细治理让乡村实现“无线美”,再现乡村清朗的天际线。

  农房“微改造”“飞线”“细治理”是江西省井冈山市乡村建设出新出彩、见行见效的生动注脚。“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井冈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又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图。岁末年初,记者行走在秀美的井冈山乡村,探寻“农村环境微治理、细微之处见真功”的治理之道。

  2019年,井冈山市获得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激励奖。以荣誉为新起点,环境提升再出发。最近3年来,井冈山市委市政府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抓大不放小,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延伸到村庄“神经末梢”,从细微之处做文章,从小处着眼,从末端发力,将外立面改造、“蜘蛛网”治理等细微事深挖细抠,促使乡村环境大变样,实现村庄真正美丽、住房真正宜居、乡风真正和谐,在井冈山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于细微处见变化(1)

井冈山市茅坪镇马源村人居环境新貌。

  农房“微改造”:创建五美庭院促使家家美到村村美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抬头望,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熟悉的旋律传颂着一个美丽的地方——井冈山茅坪。

  仰视八角楼,俯瞰茅坪河。位于茅坪河下游的马源村如今是茅坪镇乃至井冈山市的“美丽乡村明星村”,而如此声名鹊起得益于马源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微治理”“微改造”。

  走进马源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区——乌石下组,你会被绿顶白墙的新农房所吸引。为什么会是绿顶?面对记者的疑问,马源村党总支书记魏成芳打开了话匣子:“为什么茅坪河的水能闪银光,因为只有绿水、清水在太阳的照耀下才会闪银光。为了和穿村蜿蜒而过的绿水、被四面环抱的翠绿青山颜色和谐一致,我们对农房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在屋顶盖起了绿瓦。”的确,放眼看去,绿顶上是蓝天、屋后有青山,房前有绿水,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绝美居家环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屋场“微改造”,庭院融入微景观。乌石下组示范区没有大拆大改,而是因地制宜、以绣花功夫局部雕琢。示范区并不大,但拥有黄洋界的山、茅坪河的水、黄桃林、水稻田、月亮湖,可以说是融山水林田湖于一体。如此绝佳的生命共同体却少了一个观景共赏台。为了能真正仰视八角楼、俯瞰茅坪河等自然景观,马源村“两委”决定在示范区的中枢地带修建一个观景共赏台。但由于山多地少,为了节约土地,因此在一处荒地上修建了表面为木质栈道的观景台,而栈道的下方则是占地100多平方米的生态湿地,这样生产生活污水就不会流向茅坪河。

  “观景共赏台本身就是一个微景观,站在观景共赏台上环看四周美景,赏心悦目,必须给一个赞。”来自湖南衡阳的游客周女士赞不绝口。

  葛田乡古田村离马源村车程只有10来分钟,可就近的两个村,“穿衣戴帽”却风格不一。曾经,相比周边热闹的茅坪八角楼、朱毛会师广场、龙江书院、大仓会见旧址等红色景点,这个小村庄显得尤为冷寂。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荣带着村民建设“红色研学基地”,村里家家户户将家里的空房改成联营民宿。民宿首先要外观好看耐看。既然是红色研学基地,那民宿外立面统一为苏区风格,因此,村里将民宿改为红顶黄墙。“黄墙是暖色调,让游客一进村庄就感受到我们苏区人民的热情。”张玉荣说。

  黄墙尽显热烈复古,黄菊则彰显热情奔放。为了让小庭院热闹温暖起来,古田村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起了黄菊。古田村脱贫户艾小英一说起自家庭院就喜上眉梢:“我家民宿有20多张床位,在城里算是一个小宾馆呢,我在院子里种了菊花。农房小院漂亮、民宿内部舒适,随着疫情减轻了,现在周末游客慢慢多了起来。”如今,因为研学游的兴起,古田研旅基地每年为古田村增收200余万元,富了群众,壮了集体。

  井冈山在开展“整洁庭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了布局美、设施美、卫生美、绿化美、家风美“五美”标准,共创建美丽示范庭院5316个,实现了由“家家美”汇集成“整村美”。

  飞线“细治理”:驱动天上、地上“双治乱”治出新颜值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上半场快结束,越到后半场,越抠细节、显水平,而村庄纵横密布的“飞线”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却是悬在老百姓头上的“大事”,因为这些“蜘蛛网”既影响村庄美观,又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江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专项提升行动”中要求,有序推动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违规搭挂治理。

  走在井冈山大部分乡村,只见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等各类管线交错杂乱地悬挂在半空中,有些垂落到地面,让过往村民、游客惴惴不安……

  对以“吃旅游饭”为主的井冈山大部分乡村来说,“三线”治理极有必要,但治理难度较大,因为这些“飞线”治理涉及领域广、参与部门多、治理费用大。

  从2020年起对城区集中推进“三线”整治工作后,农村“飞线”治理被提上日程,井冈山市重点从2022年开展农村“三线”整治工作。由于各地乡村基础条件不一、筹措资金难度不小,因此井冈山市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基础条件好、整治需求高的乡镇及早实施“三线”整治工作,带动基础条件稍差的乡镇接踵治理。

  茅坪镇政府通过自身积极筹措资金30多万元,在辖区内三个村大力开展了整治工作。其中在茅坪村主要街道完成线路入地800米,在大陇村中心区域完成线路入地500米;同时还在大坪村永隆山组对“三线”进行统一拉直、修整,共整理各类线路2公里,全组线路全部得到了有效清理归整。

  记者在马源村看到,原来缠绕在一起的“蜘蛛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根规整的线缆。魏成芳介绍,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村里分两步走治理“三线”:第一步是在2021年先规整拉直,将这些“蜘蛛网”从“横七竖八”到“横平竖直”;第二步是正在全力整合30多万元资金,准备对“飞线”移位入地。

  “‘飞线’治理是个精细活,‘蜘蛛网’似的线缆规整起来很不容易。首先得将错乱交叉的‘蜘蛛网’梳理清楚,因此,我们总结了‘梳头绑辫’的经验做法,即‘强弱电缆分开理、线缆先梳再扎辫’。”井冈山新农办相关负责人对此说得极其形象。

  “以前各种电线缠绕在半空中,感觉乱糟糟的。现在治理了之后,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没有飞线的碍眼,游客来打卡拍照的更多了。”马源村村民谢小民说。

  从天上治乱到地上治乱,井冈山市新农办牵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治乱”行动实行一盘棋推进,对农村地上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乱象进行铁腕治乱。该市以“四拆三清两改一管护”为抓手,坚持“一户一宅,一主一附”的标准,严格把好建房审批关,对所有危旧土坯房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种乱养、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突出整治,让风景如画的井冈山更加整洁、干净,让常住或旅居在井冈山的人们过得舒心自在。(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振中)

来源:农民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