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客Talk火币区块链研究院陈圣桦,链客Talk火币区块链研究院陈圣桦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来源:链客Talk
3月20日, “链客Talk”有幸邀请到火币区块链应用研究院陈圣桦研究员,就当前医疗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结合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进行精彩分享。
关于火币研究院:
火币区块链应用研究院(简称“火币研究院”)成立于 2016 年 4 月,于 2018 年 3 月起致力于全面拓展区块链各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以泛区块链领域为研究对象,以加速区块链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区块链行业应用落地、促进区块链行业生态优化为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块链领域的行业趋势、技术 路径、应用创新、模式探索等。本着公益、严谨、创新的原则,火币研究院将通过多种形式与政府、企业、高校等机构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搭建涵盖区块链完整产业链的研究平台,为区块链产业人士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趋势判 断,推动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分享内容:
陈圣桦: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火币研究院的研究员陈圣桦,很高兴今天与链客社区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大家做一次“区块链开启医疗健康新篇章”主题的分享。
确实没想到2020年的开局会这么的困难,不只是疫情,现在连整个资本市场都表现的相当疲软,我们中国这边的疫情在政府的指导下,从结果上看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现在国外美国、英国、意大利他们还在奋斗中,我相信大家最近也看到了。这次正好结合疫情,和各位分享区块链到底如何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功效。
医疗行业实际上非常复杂,涉及的产业面广、产业链长。医疗行业的产业链上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制造、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医疗保险等等。随着居民养老、健康管理需求的日益加大,未来民众在养老、医疗方面的支出将日益增多,医疗健康产业无疑是中国最大且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根据弗罗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8年中国全年卫生总费用达到5.8万亿元,占GDP总量的6.4%,2015-2018年卫生费用复合年增长率达13.0%。发达国家中,2016年美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为17.1%,而同期日本的卫生总费用占总GDP比为10.9%,可以看出,我国在卫生费用的支出与发达国家虽然仍有一定差距,但这个差距随着全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的不断攀升,正在逐步缩减。
接下来看一下整个行业的市场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11万亿元,是2013年6万亿元的1.8倍,2013-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12.7%。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19年我国大健康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亿以上,并于2022年增长至17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是个十万亿级别的超级大市场,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刚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整个医疗产业的基本构成,纵观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它实质上由诸多大的垂直细分产业组成,包含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医药制造及保险等几大板块,各垂直细分领域涉及环节众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复杂。
大家可以看看图中淡蓝色的几个模块,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制造销售、保险这些比较贴近民生的产业,而我们看到的医疗行业的矛盾也主要集中在这边。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传统医疗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已大部分完成,“互联网 医疗”的各种商业模式也趋于成熟,进入了稳健发展阶段。比如平安好医生、微医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让寻医问诊、挂号、报销支付等流程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扁平化,也解决了部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医疗行业当前仍存在许多问题或症结尚未解决。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有些问题,从消费者或者群众的角度来看,我们只看到了表象。而这些问题实质上是由于医疗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带来的,所以会产生很多误解。
下面,我们继续以医疗服务、医药制造及医疗健康保险三个板块为例,和大家简单阐述一下医疗行业当下所面临的一些痛点或者症结。
第一、医疗信息不通畅,导致就医体验差。其实就医难、看病难是我国社会一直诟病了很久的事情,也颇具争议。本来医疗资源就供不应求,再加上调度管理不当,致使大部分人觉得就医难。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经历过因为病症转诊的同学,肯定对这样的事情记忆犹新:我明明在A医院已经做过CT、抽血等检查,为什么转诊到B医院的时候医生又让我做同样检查呢?做检查又要排队,又要浪费钱,难道我之前在A医院做的检查B医院看不到吗?
这就是我刚刚讲的其中一个误解。其实早在2012年,国家就开始实施健康卡的信息整合了。2012年,我国卫生部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对电子病历、居民健康卡等信息工程落实提出了相应要求,并指出居民健康卡发放为医疗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点。卫生部的居民健康卡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的功能为一体,旨在实现全国跨地便捷就诊、异地报销结算,记录个人一生的所有医疗信息。
为什么整合了B医院还是看不到呢?其实不是看不到,大部分省内或者省与省之间的医院,在国家医改的推进下,信息化建设已经做的很好了,大部分的医院也早已实现了数据的互通互联。那出现上述症结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医疗数据标准不统一,而且,医院也有一二三甲级医院的区别,同时,各医院之间医生水平不同、医疗器械标准也不同,因此转诊的时候B医院为了保障安全性,还是会让患者重新按照医院的标准做一次筛检。所以医院其实并不是数据没打通,而是医疗服务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要做二次筛检,社会群众不清楚其中的逻辑,觉得自己被坑了。
另外,在数据层面上,患者医疗数据的隐私显得尤为重要,从用户数据的法律和隐私层面看,医疗数据相较其他行业数据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涉及遗传基因等领域的数据就显得更为敏感。2017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强调运营机构应当将用户数据安全地保存在自己手中,防止数据泄露。对应在医疗领域则是指,医疗机构应当将患者数据严格保密保存,因此多数医疗机构不轻易、也不能将医疗信息对外公开,造成医疗信息流通不顺畅,各个医疗机构形成了数据孤岛。
虽然当前大部分地区已实现全省乡村的医疗机构、市级医院的互联互通,提供便捷的跨院就医体验,但仍有部分地区不同等级标准的医院到社区卫生中心对就诊检查结果及数据不共享、医疗信息不对等的现象仍存在,患者就医体验差。
第二、缺乏信任关系,造成医患矛盾。虽然市面上像微医、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寻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扁平化寻医就诊的流程,但医疗服务本身具有极高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也使得这种不对称性加剧。在医疗机构中患者的医疗数据也存在录入错误或被攻击篡改的可能。同时,网上也充斥着虚假信息,医生及相关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作为消费者的患者难以辨别信息真伪,存在欺诈的可能,医生为了利益乱开、多开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损害病患的利益,更严重或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以往发生了太多的负面案例,造成了医疗机构及患者之间的信任问题,医患矛盾导致的医闹事件频发。纠纷背后由于医疗数据的缺失或失真,也导致法律问责时难以取证。
另外,同样是数据隐私的问题,医疗机构对于用户的医疗数据有实质上的掌控能力,小到个人的体检数据,大到高度机密的基因数据,医疗机构有可能将患者数据用于商业用途,从中牟取经济利益。此外,多数医疗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将用户数据收集至数据库并上传至云端。由于医疗机构并不掌握云数据库的ROOT,对于数据安全的掌控程度有限,这类行为实质上是违法的。患者面临个人数据泄露的问题,隐私面临挑战。
第三、临床数据散乱丢失,不利于药物研发。上面我们介绍到CRO合同研发服务,就是药物的临床试验,临床及试验数据对于药物的研发阶段至关重要。但由于临床数据涉及病患隐私,加上数据源呈分散状态,大约一半的临床试验数据未对外公布,临床医生和管理人员在整合分析数据上面临着重重困难。数据的缺失将不利于药物研发,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制药企业的研发成本,导致整个药物研发周期被拉长。
第四,假药、劣药的制造销售难以根除。假药是存在剂量不正确、成分虚假或错误的药物,同时,由于贮存不当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药物质量不合格。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对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考察了超过4.8万个样品药物,得出发展中国家市面上销售的药物中每10种就有1种药物是假药或劣药。这些国家的药品销售额每年可达到3,000亿美元,说明假药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高达300亿美元。同样,我国近些年也查获和侦破了部分颇具规模的假药劣药的制造销售案件,这些假药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缺乏适当的追踪机制,药物供应链从制造、流通、贮藏到销售等环节存在着部分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医药销售网点不具备经营资格、药物或疫苗贮藏标准不达标,导致假药、劣药的出现。假药、劣药的生产及贩卖不仅危害用药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侵害了正规药厂的合法权益。
第五,保险理赔流程冗长,效率低下。我们刚刚也讲到,因为各个机构之间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患者的健康状况、就医数据、疾病历史等分散在各个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大量关键信息无法实现共用,因此投保人在投保、索赔和报销等流程环节需要提供诸多证明材料,保险公司也需要对上交的证明材料做人工的核对及验证。一方面各个环节极其浪费时间,导致整体流程效率低下,投保患者体验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人力成本。
第六、保险的欺诈与不公。患者数据分散、无法溯源,一方面也有可能存在数据的不真实情况,让有心人士利用这些数据去骗保,损害投保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数据的失真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多维度、细颗粒度地客制化保单,造成投保人保费不公平的现象,损害投保人的利益。
我相信各位朋友对区块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区块链具有分布式、不可篡改、高透明、可追溯等特点,基于区块链的特点呢,区块链所能应用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含物流、金融、公益、版权等等。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医疗也仅仅只是区块链技术所能应用的一个细分垂直领域。
接下来我们顺着上面的思路,讨论一下,区块链在刚刚我们所讲到的医疗领域,能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它怎么解决上述问题的。
第一,患者数据上链,打通信息流转,优化就医体验;
在医疗诊断中,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电子病历数据库,将患者的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用药历史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结合数据加密的方式,保护患者相关信息数据,确保患者隐私不被侵犯。通过区块链平台上的数据共享,这些数据可以在更大范围、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之间流转,医生及护理人员可以在权限内调阅患者的数据资料,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对症下药,病患可能不再需要就同个诊断项目做重复检查,因为这些数据是可以追溯到上一家医院哪个医生什么设备检查的,解决了责任归属的问题,患者的就医体验大大提升。
第二,提高医疗健康保险理赔效率,改善投保人体验;
区块链上记录着患者的就医记录、疾病历史、用药历史等,借着区块链平台保险公司可以与患者、医疗机构等打通数据隔阂,提高保险索赔过程的透明性,区块链存证查验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保险索赔资格。同时,区块链防篡改性让数据有了更高的可信度,这也减少投保人提供理赔材料和证明上面的麻烦,不用再经历冗长的报销手续流程。将来从保险合同的签订、相关数据变更、理赔资料审查到款项的收支等关键节点信息都可以上链,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又方便各方随时进行链上查验核实,提升了流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甚至,在结合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后,将来还能实现就医自动化理赔,付费看病的同时也同步完成了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赔,改善投保人的用户体验。
第三,减少保险欺诈,保证保险的公平公正;
患者在区块链上储存的相关信息真实准确且不可篡改,其实就有效避免保险欺诈的案件发生。各保险机构甚至可以在同业之间进行合理的数据共享,有效地发现和排除保险欺诈。保险公司也能通过更加真实可信的数据为不同投保人客制化保单,投保人不用再为保险精算师算出来的平均概率等剥削,不用为他人数据影响的高额保费买单,保费将更加公平。
第四、临床数据流通,助力药物研发;
刚刚讲到,临床数据大多数分散在各个机构,不易收集。药物研发机构可以通过区块链数据平台,有条件地获得以往不轻易公开,且极度分散的临床数据,有效地降低研究数据获取的门槛,临床数据的质与量均得到了提升,有利于药物的研发进程。另一方面,患者也可通过授权机构使用自身数据,从中换取相关利益,互利互惠。
在以上医疗数据的流转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相关信息数据在区块链上是经加密处理的,第三方调用数据需要获得患者的私钥授权。区块链技术可帮助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可以严格控制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数据被商业化滥用,保护患者的数据隐私。
第五,建立信任机制,化解医患矛盾;
区块链不只将病患的数据记录在链上,同时也会对医疗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患者可以通过查看链上数据,考察医疗机构及人员的专业资质,是否有虚假夸大,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任问题,避免这些虚假信息与虚假广告误导患者,最大程度上避免医疗欺诈现象的出现,降低患者的选择成本,也能够保障患者人身与财产安全。
同时,患者也能在诊后通过链上数据了解医疗人员的操作记录,监督医生是否存在乱开、多开药的情况,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为法律问责提供了取证来源,既保障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免除医生来自“医闹”的困扰。通过区块链建立可追溯、不可篡改的数据平台,使得医患双方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均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当今社会上备受关注的医患矛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第六,药物供应链及流通溯源,实现打假打劣;
虽然当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已经对药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及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强有效的规范及监督,但是由于不同协作节点之间不存在一个通用的协作平台整合各方的数据,完成整个药物供应链的数据链条闭环,协作节点之间存在协作盲点,业务协作多以线下纸质票据进行交互,人工的操作低效且易出错。不合规的假药、劣药就极有可能借此协作盲点渗入药物供应链中。另外,若存在药物供应链的协作平台及中心化平台上的数据也可能遭到人为篡改,仍旧为假药、劣药的渗入提供了可能。
基于区块链数据具备可追溯的特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透明化药物供应链,对市面上的药品进行溯源追踪。从药物原材料的获取到药物的生产制作、贮藏和流通销售等环节,进行适当的监控和追踪。消费者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看到手上购买药品的生产厂家、日期数据及流通环节等是否符合标准,也可通过区块链技术配合物联网对药物或疫苗的贮藏温度、出入库时间等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药物的真实性与质量安全,在原本GSP及GMP的强有力监管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公开监管与追踪,打击假药劣药市场,保障各方权益。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区块链在医疗领域实际的应用案例;
第一个是阿里健康在区块链的尝试。早在前几年阿里就开始尝试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不管是蚂蚁金服还是旗下的其他实体。2017年就8月17日,阿里健康宣布与常州市开展“医联体 区块链”试点项目的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常州市医联体底层技术架构体系中,帮助解决长期困扰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和数据隐私安全问题。
这个方案目前已经在常州武进医院和郑陆镇卫生院实施落地,将逐步推进到常州天宁区医联体内所有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部署完善的医疗信息网络。
阿里健康在该区块链项目中设置了多道数据的安全屏障。首先,区块链内的数据均经加密处理,即便数据泄露或者盗取也无法解密。其次,也约定了常州医联体内上下级医院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访问和操作权限,调用数据需要区块链的授权,保护了患者的数据隐私。最后,审计单位利用区块链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可以全方位了解医疗敏感数据的流转情况。
引入阿里健康的区块链的技术后,可以在医联体内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优化了医生和患者的体验,同时也保证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落实。通过区块链网络,社区居民能够拥有健康数据所有权,并且通过授权,实现数据在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流转,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医生,可以在被授权的情况下取得患者的医疗信息,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及相关信息,患者无需做重复性的检查,减少为此付出的金钱及时间。
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符合政府“让数据多走路,人只走一次路”的指导方针,但这样的技术应用,会减少患者检查次数,相应减少医院的收入,以及降低人事费用,可能会触犯到相关方的利益。因此,这样的技术应用,需要政府带头试点,自上而下地推行,并且需要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激励其他医院加入生态中,这样整个生态才能健康可持续地运行。
另一个是巨头京东旗下的数字科技公司京东数科,它其实是京东金融的前身,现在京东金融包裹在京东数科下面。我们也知道京东在大数据、物流这块一直算是国内走的比较前面的企业。那京东数科同样也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至臻链医药追溯平台,通过该平台提供智慧疫苗管理软硬件解决方案,确保疫苗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等全流程的信息透明流动,对每一支疫苗的数据进行记录,对其来源进行追溯,保证疫苗的品质与安全性,让终端接种更安全,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以具体的产品应用场景来说,京东数科与海信生物医疗冷链达成合作,联合推出区块链疫苗追溯解决方案产品,将它应用在各级地市的疫苗接种点。通过区块链能够解决当前疫苗数据人工记录带来的弊端,比如易被篡改、数据滞后等问题,保证疫苗监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疫苗追溯难的问题。
在传统的疫苗流通过程中,存在着流通环节多、信息不透明、终端库存管理效率低、接种统计费时费力等痛点。京东数科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通了疫苗从生产中心、冷链物流、疾病中心、接种站等多个环节的信息流通,并能完成最终的接种情况、信息反馈的即使响应。
另外,将智能冷柜应用于终端接种站,这个智能冷柜就是一个物联网设备,主要提供疫苗出入库、温控预警、自动盘点、缺货预警、追溯扫码等管理功能。通过疫苗信息数字化结合区块链技术,大幅降低疫苗接种站的人工成本,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通过这个智慧疫苗追溯管理系统,消费者可以在接种疫苗时便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到接种疫苗的真实流通信息,并且能及时的接收到疫苗接种的结果反馈,更加踏实放心。
除了与海信医疗冷链的合作,京东数科在医药领域的防伪追溯平台正在逐步扩大其影响力,在2019年初与银川互联网医院达成深度合作,落地区块链疫苗追溯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该方案已帮助接种站实现全部二类疫苗共14种、总量达1,089支的智能化管理,为517名居民的827次安全接种保驾护航,疫苗接种正确率100%。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课程上没法和大家分享其他的经典案例,实质上区块链 医疗的应用案例在国内国外已经非常多了,大家都在这个领域逐步的摸索尝试,只为了把医疗服务往更高一个层次去升华。
上面我们讲完了区块链如何解决医疗领域当中的问题,其实,区块链在医疗领域当中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我们所讨论的也仅仅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今年春节大家也被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搞的人心惶惶,在防疫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我相信大家肯定也都知道,这个春节发生了太多事情,各种消息满天飞,大家的朋友圈肯定也炸了,每天吃瓜都吃不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及全世界乱了阵脚,尽管社会各方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资源在防疫工作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的疫情已对中国及全世界的社会及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这次疫情中所暴露的问题,而暴露的这些种种问题,区块链又是如何解决的?
第一,有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是,为什么在这次疫情爆发之前,没有进行紧急性的预警呢,我们国家有这种系统吗?事实上是有的。
在经历了2003年的 “非典”后,我国不论是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水平都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染病的自动化预警及防疫也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在2008年4月的时候,我们国家就上线运行了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建立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自动预警与响应机制,实现39种传染病的监测识别、预警发送与响应结果实时追踪,而且这个系统在目前来说是处于世界先进地位。除了该系统外,我国还相继建设了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NNDRS),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病例实时线上追踪报告。
但是在面对本次冠状病毒疫情,这些系统就像是枪支“哑火”一样,并没有在疫情大范围爆发前的关键时刻起到疫情预警的关键作用,错过了防疫的黄金时期,致使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为防疫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我们来看这张图,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系统对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从医院HIS系统进行标准化统一采集,并分别经过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四级公共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对数据格式和完整性进行补充后,最终采集到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NNDRS),并在NNDRS系统中对39种传染病的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后向医院及CDC预警。
基层医院的医生填写完的传染病报告卡向上层层逐级上传推进。然而,这套系统虽然有着完善缜密流程架构,但仍存在着以下的严重隐患,最终导致在这次重大突发疫情面前,系统无法及时响应。
(1)传染病报告卡仅对已知传染病类型进行判断并触发预警,而对于新型传染疾病的上报需要反复核实并确认,上报确认时间周期长。
(2)传染病报告卡在临上报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经过3次人工审批,分别是院内防保科医生审核,区、县疾控中心审核及市级疾控中心审核。采用多级审核的初衷是确保上报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然而涉及到人工审核的流程过于冗长有碍于突发疫情的检测。
(3)传染病上报流程缺乏透明性,医院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无法对相同症状的病人进行数据的对比,传染病报告卡只能向上纵向传递,未能实现横向信息共享,预警系统未能实现蜘蛛网式的展开,效率低下。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NNDRS系统未能在本次疫情爆发前及时响应,加大了防疫工作的难度。
那区块链能在这其中做什么呢?通过结合区块链技术对原有的旧系统进行改造,将传统的串联式传染病上报及预警系统部署为点对点的多中心化系统,或许能达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就像这张图一样,可以通过构建“区、市、省、国家”四位一体的区块链防疫链打通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建立基于医院及当地CDC的分布式、点对点传染病数据共享网络,实现及时的多区多医院的多点位数据同步及交换,数据在链上进行跨医院、跨机构的交叉验证,确保上报的传染病数据的真实性,为一线医疗工作者提供疫情动态感知,可以在疫情爆发早期起到预警功能。
同时,基于区块链建立防篡改、高透明的上报数据追责存储机制,预防数据篡改瞒报,公众可以在链上了解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死亡等真实数据。依托区块链数据的可追溯性,对疫情中的重大行为疏失进行追溯问责,增强政府公信力,为防范及控制疫情提供坚实基础。
第二,病源难追踪,人群难排查。由于冠状病毒传染性极强,与病源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群都有感染的潜在风险,通过追踪病例行程的方式能有效找到潜在风险人群,有助于切断感染路径,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然而在实际的排查工作上,由于飞机、火车、汽车大巴等交通运输部门的旅客行程数据分散在各公司各部门,仅能由国家相关部门自上而下地对旅客行程数据进行统一调阅匹配,了解病例的物理行踪,再对潜在风险人群进行逐一通报,整体流程效率低下,更不论存在部分病例不上报、谎报行程,对防疫工作造成干扰。
如果说在飞机、火车、跨地级市大巴等多个交通部门部署区块链底层平台,将旅客身份信息、来往地域等信息进行整合用以追溯病源,实时动态了解接触过病源的人群动向,并通过智能合约进行自动通报,让排查工作更准确、更高效,及时切断感染源,有效遏制疫情进一步扩张。同时,区块链也能保护数据隐私,旅客信息泄露。
第三,物资管理混乱,医疗资源难求。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染,也就是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传播病菌,因此口罩成为了防范病毒传播感染的一大利器。从1月20日开始,口罩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举国上下开始疯抢口罩,口罩瞬间变成一种硬通货,网上关于口罩的炒作行为也越来越多。而随着肺炎感染病例急剧上升,医疗需求迅速暴增,导致武汉及其他地区的医疗资源出现短缺,多数医院出现口罩、一次性防护服、防护镜、药瓶等物资告急的情况。全国各界纷纷从全球各地调配医疗物资,帮助缓解疫区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
然而,疫情的突发让医疗物资物资的管理陷入了一团乱窘境,医院物资调配手段落后,可能通过excel,手工计算,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医院对于物资库存和消耗量的掌握预判存在极大的漏洞,物资调配跟不上急剧上升的医疗需求,医院的物资需求也无法准确及时的传达给决策者,中间的配发、转运、接收等存在大量的卡顿环节,再加上疫情为得到控制前人心惶惶,导致整体医疗物资发放流程杂乱无章,效率低下,这对医疗资源本来就告急的医疗机构无疑是雪上加霜。
第四,疫情不实舆论满天飞,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在整个疫情期间,大家手机微信里、朋友圈、微博这些媒体渠道到处散发着各种消息,是真是假?不知道。广大群众无时无刻地关心着当前疫情的发展情况。究竟感染了多少人?会不会人传人?蝙蝠到底是不是病毒来源?口罩要用什么型号?双黄连能不能预防病毒?焦虑急切的民众有着无数的疑惑,同时,民众对医院公布的数据也存在不信任,由此催生了很多网络谣言,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科普和视频。由于当前缺乏一套完善可信的疫情数据发布系统,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些网络舆论可能会造成民众的恐慌不安,对防疫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区块链在这个事情中的意义是,为了保证官方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同步,防疫链上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死亡数据均可实现实时公开,通过区块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全社会都可以及时了解当前疫情真实的发展动态。同时,在控制误导性言论传播方面,提交至区块链上的信息数据都需要经过多方的交叉验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遏制虚假信息的二次传播。另外,对于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虚假信息,通过数据区块顺藤摸瓜寻找误导性信息根源,实施严惩,并永久记录在区块链黑名单中。最大程度上提高谣言散布者的作恶成本,减少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多次传播,从而稳定社会群众情绪,实现社会治安稳定。
第五,公益组织的“暗箱操作。”整个春节,或者是疫情期间,闹得沸沸扬扬,议论纷纷的一个话题,就是公益组织的不透明,暗箱操作的问题。由于全国多地出现了医疗资源的告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纷纷发起募捐行动,有钱捐钱,有物捐物。目前,火币公益捐助了1000万元用于疫情严重地方的救护工作,已经累计向一线医院捐赠60多万套的防护物资。然而,由于善款物资配发过程的中的不透明操作,本应派发给指定医院的物资却被人为转送至别处,慈善资金并未专款专用、落至实处,用款情况也不做到实时透明的披露,这引发了全社会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甚至有人涉嫌倒卖捐赠物资,哄抬物价,有网友甚至表示:“自己会不会在网上买到自己捐赠的口罩。”在这次疫情公益捐赠中所暴露出的种种现象,其实引起全国网民的一顿挞伐,挑战着人民群众对公益机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公益组织的工作执行中,最重要的是透明及信任。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建立一套公开透明且可追溯的公益系统,上面记录善款物资的捐赠方、受赠方及管理情况等信息,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这个公益平台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监督。对于善款物资的发放情况,区块链可以实现发放数量、次数、对象等的逐条公示,在公众的监督及检阅下确保物资实现专项专用,达到可追溯的目的。链上数据的分布式管理也能确保上述信息不被篡改、伪造,保证善款募资与使用的真实透明,有效杜绝流程中的低效及腐败现象。在这样的信任基础之上,社会才会更加放心的把善款交给公益组织来处理。
第六,伪劣医疗资源渗透至市面要知道,奋战在一线的医疗工作人员长期暴露在可能致染病毒的危险环境当中,对于医疗物资不止有“数”的需求,更是有“质”的把控。然而在医疗资源告急的情况下,不少防疫标准不达标的医疗物资开始在市面上出现,不法分子通过售卖伪劣医疗产品及药品大发“国难财”,视医疗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不顾。由于口罩瞬间变成个稀缺资源,那从供需的角度考虑,供不应求必然导致价格上涨,据我所知,一次性的口罩我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买20块钱一包有10个,后来网上开始出现3块,5块一个的一次性口罩,从口罩生产厂家到市面上有无数个经销商,一手倒一手把价格逐渐炒了上去,甚至还有付钱拉黑的这种诈骗行为。但是在疫情这种人命关天的时候,这样的哄抬物价实际上对疫情防治工作造成的严重的影响。
通过区块链透明、可追溯的特点,可以实现医疗资源供应链的全流程监管。物资的供应商、物流、派发渠道、接收人等多个节点共同对物资流转过程进行验证,保证流转过程中不会出现物资调包、少发漏发等情况,确保物资来源于正规渠道,符合防疫及相关规格标准,保障医疗工作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区块链追溯并发现兜售虚假伪劣物资、无理哄抬物价的不法人士,实施相应惩处措施。
在本次疫情之后,我们火币中国也基于自身技术优势,推出了火币中国城市公共医疗卫生平台。这个平台将借助区块链技术优势,利用分布式网络的建设可追溯的区块链可信网络,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城市医疗卫生的需要。该平台将根据不同的需求场景打造传染病早期预警、疫情传播路径追溯管控、物资追踪与调配、信息发布等应用模块,实现快速响应、准确预测、实时防控、高效物资调配等目标。
在将来,火币中国将陆续推出十大标准化产品解决方案,分别涉及城市公共卫生、供应链金融、积分管理、存证管理等领域。
区块链技术的嵌入解决了医疗行业当前的诸多痛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体系的运转效率。讲到这里,也许会有听众产生疑惑,区块链是不是真的这么万能?确实,区块链也并非万能,在实际落地应用过程中,尤其在医疗领域,仍会面临诸多困难。“区块链 医疗”的模式创新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发展进程中确实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至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这个我待会会提到。那具体面临着什么问题呢,下面我展开来讲。
第一,医疗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收集流通将受阻;
什么意思呢?目前,我国医疗健康数据主要包括医院临床数据、公共卫生数据和移动医疗健康数据三大部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健康领域的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首先,这些数据通常极其分散且复杂,很难进行系统性的采集。其次,数据的处理量不仅巨大,而且一些数据较难分类,缺乏分类登记,类似于患者的药量、临床诊断数据和影像资料等有价值的数据比较匮乏,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整时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数据量大,在当前区块链上数据存储,可能还难以负荷,难以形成患者完整画像。最值得讨论的是,刚刚讲到的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涉及到利益相关方、相关政策较多,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属于高监管地带。另外,加上利益链条复杂,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化较大,导致产品标准不统一、服务规范不统一,不同的医疗体系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成为了阻碍我国医疗数据应用的一大难题。
这些孤立分散的、非标准化的信息严重地限制了医疗大数据所能体现的潜在价值,医疗健康产业效能得不到提升。
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医疗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进行互通共享,数据经过分布式的节点验证仅能确保上链的数据真实可信且不被篡改。但源头分散且异构的数据将不利于区块链对医疗信息的收集与流通;数据标准不统一将负面影响数据集的质量,限制区块链对医疗健康行业的赋能价值;另外,智能合约也难以对这类数据进行分类判别,因为本身这些数据就够乱了,如自动化理赔等需要嵌入智能合约的环节将面临困难。
当前医疗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还有待国家医保单位实施改革推进,力推医疗数据的质量、标准、维度上的标准化,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标准化体系。这样区块链才能起到最大化的作用,不然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尝试。
第二,医联体之间体系难以打通,数据孤岛现象仍存;
我国疆土广大,大大小小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散落在全国各地。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中的应用通常以联盟链的形式开展,医疗机构通过联盟链将医疗数据互通共享。但由于医院在区域性上的分散,市场上会形成多个由联盟链串起来的医联体。各大医联体均希望将自身的医疗体系打造成全国的行业标准,并拥有主动权与话语权,医联体之间由于存在行政性问题、业务协同的执行层面问题或利益上的冲突,在合作结盟比较困难,医联体之间也不存在协同打通体系的组织或机制,导致的结果是,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仅能在各个医联体内部流转,各医联体的数据集之间难以形成交集。
区块链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体系中“数据孤岛”问题,但仅仅是让各个分散的孤岛聚集,变成一个“更大的孤岛”。虽然当前跨链技术可以解决联盟链之间数据交换的问题,但由于上述原因,通过区块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体系数据流通就存在较大困难。
我们认为当前区块链在医疗领域所面临比较大的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可能是和保险机构、支付等主体在数据接口的对接也要慢慢磨合。
我们从当前医疗领域面临的问题,到结合区块链怎么解决,解决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接下来我们简单做个总结和展望。
几十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当前医疗体制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医疗体系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饱受诟病,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除了医疗资源不足外,医疗体系运转效率低下也是制约我国医疗事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并应用到现有的医疗体系中,确实能推进医疗行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医疗行业的的特殊性,区块链也确实在应用落地过程中面临了困难。所以区块链的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前区块链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以联盟链为主,未来随着公有区块链的分片机制、状态通道以及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方案实现日渐成熟后,公有链在网络性能上未必输给联盟链。同时公有链在去中心化安排与通证激励机制都有更有吸引力承接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但是实现全社会、多行业各维度的有机协作,区块链还要走很长一段路,但是要知道的是,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在持续地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正确地应用才能发挥技术的最大功效。
对于未来,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点的展望。
第一,区块链结合AI大数据、物联网,将推进医疗科学发展,重构医疗体系;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数据孤岛的困境,避免了以往在法律上医疗信息敏感所带来的不便。区块链其实还有一个痛点是,无法绝对保证上链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因为不排除其中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串通造假,当然,相比之前的模式,这个造假成本相对来说高了点。但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知道,人会作恶,但是机器不会,机器测量疫苗贮藏室温多少度就是多少度,货物有几千克就是几千克,并且直接把这部分数据上传至链上。记录在区块链上真实有效的数据,积淀成更高质量的庞大数据库,通过AI处理大量高质量的医疗大数据,如病例、影像、基因,进行反复的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反哺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在推进医疗科学领域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无论在诊前、诊中、诊后还是院内和院外,患者均可享受标准化的医疗服务。将头部医院的医疗能力赋能到基层,让基层医院也能够共享头部医院的医疗技术,最终将医疗资源平均分布在各个层级,重构医疗体系。
第二,推进数据标准统一,区块链赋能更高效;
由于我国当前医疗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医疗信息大数据难以共享,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是统一数据标准。未来随着国家医保单位对医疗改革的推进,“杂乱无章”的医疗信息数据将逐步实现标准化、统一化,并被多方接受,在此之后,区块链为医疗行业实现的信息流通所带来的效果将大幅提高,行业效率进一步提升。
第三,监管机构及行业协会或将成为医疗大联盟建设推手;
在多方医疗联盟链逐步搭建成熟后,为了达到更大规模协同,势必将进一步进行整合。而由于各方体系架构、利益诉求不同,整合的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困难,行业的监管机构或协会将成为推动整合的最佳角色。
以医院体系为例,各大医联体在合作结盟上存在困难,导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仅能在各个医联体内部流转。若此时由具备产业话语权的医院协会发起联盟整合,提出统一的标准,自上而下的进行整改,医院主动进行配合,搭建跨区域、跨体系的大型联盟链,实现更大范围的医疗数据共享。在此之后,打通与保险机构、制药厂商等其他机构体系,推进全产业链数据流通,最终打造出完整的医疗区块链数据共享平台。
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推动产业各方整合将会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这个过程落实完成后,我国的医疗品质将会有质的飞跃,日益增加的医疗健康需求将得到满足。
我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这次的内容是基于我们火币研究院在1月份和沙利文共同联合发布的区块链产业应用系列报告《区块链开启医疗健康新篇章》,各位朋友可以通过访问我们的官网找到报告的原文,上面也有我们以往发布过的所有报告,也可以关注我们火币中国的公众号Huobi CN,随时获取更多内容。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非常感谢Scott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精彩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