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

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2)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清末一部图文并茂的童蒙识字教材,全书四卷。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卷首为凡例、类字和检字索引;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卷四为最后一卷,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

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3)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夏,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当时,此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本书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其精神传承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从晚清到民国,这种隐性线索还存在着,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

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4)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出版的时间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皆在书中留下了特殊的记号,如:卷一中印有五十一幅世界和中国地图的插绘。又如:对于电的解释,就很有意思:“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电速三倍于光,每秒约行五十七万英里。动植及金类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则人造之电也”,讲到了人可以发电。由电的概念扩大到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雷声必在电后者,光行较速于声。如施放火炮,先见火后闻声也。避雷之法,勿近铁器,勿着湿衣,勿倚高墙,勿开窗户。屋高设防雷杆,可以引电入地”,为小学生提供了有用的防雷知识。

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5)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书内图画部分由吴子城绘图,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虽为工匠所制,但却意外地创造了一座高峰,体现了民间书法艺术与绘图艺术的完美结合。书中所绘图画多为《点石斋画报》风格,人物、花鸟、建筑、器物,大者半框,小者半框六幅。至今仍为收藏家视若拱璧。在版式上,该书也打破了线装书的通常格式,大胆采用“六宫格”,使图文合参、学养并重。

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6)

后来诸多知名人士如胡适、竺可桢、茅盾等都是以此书作为童年的启蒙教材。胡适誉之为中国“第一部教科书”。胡适到上海造访澄衷学堂旧识时曾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

蒙学经典千字文详解03 清末童蒙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7)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出版刊行,得益于二人:一位是“澄衷蒙学堂”的创始人叶澄衷先生(1840-1899)。叶先生是清末沪上巨贾,“五金大王”。热心赈济、救贫和办学,创办“怀德堂”、“忠孝堂”、“义庄”等慈善机构,晚年倾巨资创办“澄衷蒙学堂”。对教育事业贡献良多。另外一位是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刘树屏先生(1857-1917),他运用博古通今之学问,倾力编撰而成此书。刘先生书文俱好、能办事,民国后隐居不出,民国六年辞世。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在1901年初版后广为流传,后又一版再版。当代有新星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西泠出版社等多个出版社都出过影印本,还有不少出版社出版过简体重排本,也由此看出此书在当代也广受欢迎,其光辉也依然璀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