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世界上出土最精美的青铜器是(古代逆天青铜器大赏)
青铜器,古时称“金”或“吉金”,其中以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最为出色。不过,夏朝的青铜器还比较少,商周时青铜器的使用就比较广泛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青铜器也有许多,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何尊、毛公鼎等等,均是国之重器。
所谓“藏礼于器”,青铜器是礼制,也是等级的象征,因此,一直以来青铜器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庄严肃穆的,实际上也有不少青铜器走的是另外一种路线。
1.“大禾人面纹方鼎”,商晚期,湖南省博物馆藏通高38.5厘米,重12.85公斤
古代的鼎有方有圆,方鼎本也少见。这件鼎的腹部四周各有人面一张,人脸面宽而厚唇,高颧骨,似是一位女性的形象,庄严肃穆中又有点搞笑。
这件鼎于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由当地农民无意中挖出。砸成几块卖给了废品站,后来被博物馆里的老专家找回并修复。在鼎的内壁有铭文“大禾”两字,因此得名。
这件鼎是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件铸有人面的鼎,堪称最有“脸面的”青铜方鼎。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被禁止出国(境)展览。
2.人面龙纹盉,商晚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高18.5厘米,宽20.8厘米
怪物史莱克的形象怕是参考了这件青铜器的造型吧,二者实在太像了。
盉,水器或酒器,鼓腹,腹部有管状流,有盖。这件青铜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盖子是一个人面的形象。眉似卧蚕、鼻似蒜头,一双眼紧盯着前方,略显无辜,人面的五官实在好笑。
不过,若说是人的形象又不确切,因为它有两个犄角。结合器身后面一条蟠卷而下的龙体,盉的颈部两侧还有龙爪,这件盉的整体造型应该是一个“人面龙身”。
人面龙纹盉从殷墟挖出,几经辗转传至国外,国内并无类似的盉出土,实在可惜。
3.亚醜钺,商代,山东省博物馆藏通长32.7厘米
这么不严肃的青铜器,你见过吗?
“亚醜钺”于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因器身上的“亚醜”两字而得名,带有“亚醜”铭文的青铜器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共计发现了两件这样的铜钺,形制很像,均是人面的形象,不过这件亚醜钺的形象更可爱一些,双目圆睁,嘴角上扬,颗颗牙齿分明可见,这样带有人面的铜钺还是非常少见的。
4.殷墟亚长墓“青铜手”,商晚期,安阳殷墟博物馆藏残长13.2厘米,宽6.8厘米,
这是痒痒挠吗?当然不是啦。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假肢吧!”不过,这个猜想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这件青铜手腕部中空,内有木柄的痕迹,何况它的尺寸很小,仅有小孩的巴掌大小,而墓主人去世时的年龄约在35岁左右。
这件青铜手形器于2000年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墓主人是一位男性,在长族中担任“亚”这一官职。但对于“亚”这一官职的性质尚不明确。或许,这是一位武将,而青铜手或许与铜钺有着类似的功能,即军权的象征。
5.青铜轮形器,商,三星堆博物馆藏直径85厘米
虽然看起来有点像方向盘,但这真不是。三星堆轮形器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在发现之初以为是车马器,后来细看才发现这并不是车轮子,便根据它的外观定名为“轮形器”。
在轮形器边缘等间距地分布着5个眼孔,中心处也有一个眼孔,所以,轮形器应该是配合什么东西使用的,或许是悬挂在青铜树上,又或者与青铜大立人组合使用,可惜,三星堆器物在坑埋的时候大多被砸毁,所以器物的分布比较混乱,所以,没办法就近进行器物的复原,也无类似图像作参考。不少专家猜测,轮形器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
6.作册般鼋,商晚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虽然看起来有点假,但却是货真价实的国宝!经过了多位专家的鉴定,确认这是一件商朝晚期的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奇特的造型,更在于鼋背甲上的32字铭文。铭文记录了一位商王在洹水射鼋的事迹。这位商王对着河边发现的这只鼋连射4箭,箭无虚发,箭箭射在了这只鼋的身上,这件青铜器就是为了记录这一事迹所作。
据说是一位河南老农在河边钓鱼时所获,后来被国家博物馆征集入馆。因为非正规发掘出土,所以,对于这件青铜器仍有诸多怀疑。
7.遂公盨,西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
遂公盨:“我必须也是真的!”
你以为它只是一件“饭盒”,实际上还真是一件青铜饭盒。“盨”音同“许”,在古代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
这件青铜饭盒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铭文,盨上有铭文98字,记录了大禹治水、为政以德等内容,文体与《尚书·禹贡》类似,又可互证。
这件青铜盨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大禹治水的文献记录,意义非凡。
8.云纹铜五柱器,西周中晚期,安徽博物院馆藏通高31厘米、柱高16.5厘米
这是路由器吗?当然不是,路由器确实是近代才有的。
这样的器型就目前来说尚属孤品,其形象也不见于任何史料。对于这件云纹铜五柱器的用途众说纷纭,目前有香器、乐器、祈子器等几种说法。
9.青铜卡尺,王莽时期,扬州市博物馆藏固定尺通长13.3厘米
疑似“穿越”的文物之一。为现代游标卡尺的原型,可以测量长度,也可以测外径和深度。学者推算它能测量的最长长度差不多为汉代的一尺。
10.铜奔马,东汉晚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铜奔马,因“马踏飞燕”出圈,但因马蹄下所踏之物存在争议,出于严谨的态度,定名为“铜奔马”。
曾有网友提问,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我相信提问的网友一定没看过铜奔马的实物。只要看过铜奔马本尊,就知道铜奔马的正面有多搞笑了。何况,只有从铜奔马的侧面看才能看到马腿的“顺拐”情况。这也是铜奔马的精彩之处。
结语:
曾有人做过统计,中国境内文物数量总计108154907件,但实际数量肯定比这个数字多,而青铜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尤其是在三代史料相对较少的情况下,青铜器上所刻铭文便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史料,一字千金,极为珍贵。以上青铜器虽然造型搞笑,疑似穿越,让人过目难忘。那么,问题来了,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青铜器又是哪一件呢?欢迎评论给@文物考古聊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