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养生的理解 养生主本义研究
平时来不及研究庄子,这是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的研究了一下《養生主》,各位看官请耐下心,最好对照原文反复看,原文总计571个字,不长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情志养生的理解 养生主本义研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情志养生的理解 养生主本义研究
平时来不及研究庄子,这是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仔细的研究了一下《養生主》,各位看官请耐下心,最好对照原文反复看,原文总计571个字,不长的。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巳。巳而为知者,殆而巳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縁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甞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甞,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巳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穷于为蕲,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白话人的个体生命都是有限的,而未知的世界是无限的,单凭人短暂的一生追随无穷的未知,这是痴人说梦的事情!那些自以为已经掌握真知的,不仅想法荒唐,行为往往还是有害的。
人生各种情志活动对养生而言有好有坏,好的也无需标榜,差的也无需苛责,只要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那就可以起到呵护身体,健全心理,和谐关系,益寿延年的目的。
有这么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文惠君是先秦时期某地一位地方乡绅,十分好学不耻下问,勤于思考且极具悟性,故以闻言会意得名。
这天阳光灿烂,他邀请一位资深的厨师庖丁来到自己的府宅,解一头刚宰杀的大牛以作食材之用。
庖丁年约四旬,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精神矍铄,敦厚的脸上略带岁月的刻痕。一身短衣打扮,脚上穿着双牛皮鞋,身上着件厨师的羊皮质围裙,腰部系着一根宽皮带,带上右侧套着刀鞘,里面有把寸许的小刀,手柄虽斑斑驳驳但油光溜滑,左侧则吊着一把磨刀棒。
这是头老黄牛,足有千斤,头部已经被俎丁割去。此时,正四脚朝天静静的仰躺在铺有垫布的平地上。
庖丁微微颔首向文惠君致意,围着牛身转了一圈,仔细观察了一下牛的状况,调整几下牛的姿态,然后走到牛尾部,慢慢蹲下,拔出小刀,切豆腐般的将牛尾巴从根部割断,抛进旁边的木桶内,稍顿后从左后腿脚踝处开个小口,顺着开口往下轻巧的划了一段。庖丁看都没看,一个动作藏刀入鞘,脚踩牛身,在开口处用手沿着划开的裂缝左右扯开,鲜红的肌肉立刻显露出来,迅疾拔出小刀,沿着踝关节完整走了一圈,再次还刀入鞘,脚踩牛身,用两手手指左右捏定开口处的牛皮一角,稍一用力,扩大了裂口。庖丁盯着开口处,左手握定牛蹄,右手从腰间熟练的拔出小刀,刀刃对着关节处略一搬弄又迅速插刀入鞘,右手住着牛腿,双手一拧一折,只听卡吧一声,一只牛蹄已在手中,当的一下丢进刚才牛尾所在的木桶,整个过程干净利索,一气喝成。不多时,伴随着另一声响,眨眼功夫两只后蹄和牛尾又重新在容器里会合了。
庖丁稍顿,手中衔刀,从右腿的开裂处沿着牛体下沿一路划向左腿,直到左边的开裂处,随后起身站立,手持小刀望向整个肚皮,审视稍许,似主意已定,左手握着牛左腿,右手持刀沿着牛身下沿中间裂口的中部,把握着寸劲往牛肚子划去,所开之处,皮肉间之筋膜尙且完好的附着在肉上,仅仅划开皮质。庖丁起身转至牛侧身,屏住呼吸,左手扶住牛身,俯身沿着刀口继续向牛颈部划开牛皮,两三个停顿后,已至牛颈的头部切口。庖丁藏刀入鞘,再次起身,重新回站到了牛尾处,站在两腿之间面向牛,然后轻舒了两下臂膀,望了一眼四周,目光重新放在了牛身上,深出一口气蹲了下去,沿着腹部的刀口,双手手指捏着开口的牛皮左右用力,伴随着几声锦帛撕裂的滋啦声,牛皮已从刀口左右开裂,皮上未带任何附着,干净无比。庖丁似乎很满意的点了一下头,左右双手互拍了几下,伸出一只脚踩在牛身上,这次手掌抓牢牛皮,把握着寸劲一边观察一边用力,耳边不停的传出滋滋声响。不一会整张牛皮被完整的撕了下来,团在一起放置在一旁,而此时牛身如同退了外壳的带膜鸡蛋,肌理清晰可见。
文惠君不禁击节,庖丁似不为之所动,在牛两腿之间靠下的腹部横切一刀,紧接着沿着腹部中线一路划了过去,五脏六腑都显露了出来。庖丁此时似乎进入到了状态,手之所触,肩之所,足之所履,膝之所踦,骨肉分离的声音伴随着小刀进出消磨的动作以及高低的走位,哗啦啦地响成一片,无不符合音乐的节奏,动作应和着桑林舞曲的韵律,又像是应和经首乐章的节拍,不到一个时辰,千斤之牛被分解的利利索索,心肝肺肾等摆放的规规矩矩,各部位的肉放置在不同的容器内,就连偌大的骨架也按其原状被完整的卸出,期间庖丁再没用到其他工具。
文惠君惊叹道:“哇哦,太妙了!如此技艺怎么练成的啊!”庖丁此时正将擦拭着刀,听言后急忙还刀入鞘后,略整衣衫,面向文惠君躬身一礼,低头回答:“臣最崇尚的是道,以道为基础把道运用到技术上,进而一步步提高而已。”
文惠君问:“我问你这是什么技法,而你却说是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庖丁答到:“臣开始解牛时,眼里看到的就是牛,也没章法,就是左一刀右一刀的来,看到骨头就砍,见到筋肉就划,根本没想别的事。干了三年之后,再解牛时,就想的多了一些,不光是考虑牛本身的那些事了,比如考虑用什么方法,采用那些步骤,怎样才能省力等等这些问题。时至今日,臣解牛时这些也不用想了,而是关注牛的肌理特征,顺着牛身各个构成部分将其顺势分离而已。本来这些组织器官各自有间隙,只要顺着间隙走那还不容易!牛身上骨肉筋络交错地方小刀都可穿可透,何况分解那些关节缝隙大的多的牛骨架呢!”
文惠君盯着庖丁若有所思:“仅靠这些就够吗?会不会和你用的刀也有关系啊?”庖丁想了想,解释说:“臣的刀和别的庖所用的刀没什么区别,只是想法不同导致用刀的方法不同。”眼见着文惠君仍然不解,庖丁接着说:“厨师是刀不离身,能有一把好刀当然是件很幸运的事,但即使是把好刀,业内的用一年也就换了,那是他们用刀非解而割切,业余差不多个吧月就要换,那是他们用刀非解而剁砍。我手头这把刀都已经用了十九年了,用它解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完好无缺。”
“咦!”文惠君嘴里轻轻发出一声,身体略微前倾。
“牛的各个组织器官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的厚度相对这些缝隙简直不值一提,刀刃在缝隙间宽敞到可以横着走,这不就是游刃有余嘛!所以臣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说着,庖丁就把刀拔了出来,呈给了文惠君。
文惠君拿着刀端详半天,把刀放到空中,在太阳的照耀下,刀刃寒光闪闪。“你把解牛这件事做到登峰造极之境!”文惠君眼睛还一直盯着刀看,一边夸赞。庖丁闻言清咳了一声,认真的说:“君上言过了!不过即便到如此水平了,还会碰到些盘根错节之处,就是在臣来看也很难处理,仍然需要保持足够的警醒。”文惠君有点意外。“哦,此时你会如何?”文惠君扭脸对着庖丁。“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点,慢慢动手,运在刀上的力气开始不要大,这可是细活啊,有点耐心慢慢随着情况逐步调整,直至最后哗啦一声,原本盘根错节的各个部分就像尘土撒地一般自然的各自脱开。每次此时都让臣内心涌起提刀四顾,踌躇满志的满足感,但最后也要把臣吃饭的家伙事擦拭干净妥善的收好保存好,下次我还要倚仗它呀!”随着描述,庖丁手上也不停的动作着,直至他话完叉腰站立。
文惠君一边挥舞着刀,一边大声说:“妙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明白了养生之道啊!。”
这个故事中,文惠君真的知道养生之道了吗?如果您认同养生如养刀,那么您就是这位文惠君了!而且,文章似乎也没必要再写下去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这也一个发生在先秦的故事。公文轩是作者取自公共文化宣传,当然就负责文化传播的官僚,而他前去拜见的则是他的上司,六卿之一的右师。六卿包括左师和右师,右师掌君臣百官的教训,又与左师兼管乡政,是当时的最高官阶了。
“大人,这些年国泰民安,民间百姓皆很注重养生,希望您能传授下官些养生之道,为黎民百姓造福。”右师想了想,回答道:“养生简单说就是养人,脱离了人,何谈养生。对人是什么,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看法是不行的。”
公文轩带着诧异地表情问到:“人究竟从哪里来?下官以前也想过,但每每想到这事就让我头痛。是天然呢还是人为呢?”右师看着公文轩的样子不由一乐,笑着说:“这是天然,不是人为。只有天然才使每个人都成为唯一的独立个体,而人们却仅从表面现象认为是人生育了人。这不就是说人是天然的,而非人力所成的。”
公文轩听完似有所悟,旋即又带着疑惑的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大人,既然每个人都是各自独立而不同的,那么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能给大家以指导啊?”“文轩啊,你见过野外沼泽地生活的水鸟吧,它们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似乎很不健康,也没什么保障。可它们仍旧不期盼被人豢养在笼中。”“有保障这样不更好吗?”公文轩不解。“当然可以养的膘肥体壮,可是这对水鸟自身而言,第一失去自由不说,最重要的是大大减弱了它们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可是养生概念中最为重要的独立生存能力,必定算不上是件好事吧!”
养生离不开人,这才是探讨养生的起点,更是重点。在不了解人为何物的情况下而论养生之道,是极不负责任的。人人都期望生命的美好,都想得到养生的具体指导,殊不知在得到具体的指导同时,个体生存独立性反而被弱化。公文轩和右师的对话代表着对养生的高阶认识,非庖丁和文惠君这个层面可比。
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还是不够的,人毕竟是有豐富的感性生活,情緒對生命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如果缺乏对生死的了解而论养生,在认知层面肯定是片面的,想法当然会影响行為。那么应该怎样看待這些呢?再看下一则故事。
老聃就是老子了,为世人敬仰,奉若神明。这天,老聃的死讯传到秦失处,秦失就是亲逝,也是作者的谐音。秦失其为老聃故交,其早年父母双亡,为当地一位私塾先生收留,后遇异人点化,拜其门下,学成后四方云游。此时闻讯后惊诧不以,当即起身前往吊唁。
老远就听得前面喇叭唢呐喧天,秦失寻声缓步走到门前。门口左右已摆放两排花圈,见知客门口迎宾,拱手施礼,未作寒暄,随知客步入院内,直往灵堂而去。灵堂内四周早已摆满花挽,中间一口漆黑棺椁,众人围拢周围,皆席地而坐,悲泣哀鸣混在其间,喧嚣复杂。
秦失见状进步上前,棺前跪下,扶柩干嚎三声,俯身叩首,稍顿即起,轻拍了几下棺椁,盯着棺材撤步挪至门边,转身抬脚跨出灵堂,往院门直奔而去。
旁有弟子见状紧跟而出,拦在其前,面带愠色拱手道:“敢问这位前辈,难道您不是师尊的朋友吗?” 秦失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位弟子,点头答说:“当然是的。”弟子不快,眼睛盯着对方再次拱手道:“前辈,吊丧像您这样子合适吗?”言语略带责意。秦失转头望向灵堂看了一眼,略一沉思,手捋长髯缓缓说道:“当然合适。”弟子瞪大了眼睛,一脸困惑。
秦失回头见状,对着弟子接着说:“刚来时我还是把老聃还当作故友,此刻我就不再这样认为了。”弟子闻言张大了嘴巴,身体僵直,茫然不知如何作答。
秦失轻拍了几下弟子的肩膀,手指着灵堂方向接着说:“你看,方才我进去吊唁,有老人在哭,哭就哭吧,却哭得像死了自家的孩子,捶胸顿足;有年轻人在哭,哭就哭吧,却哭得像自己死了爹妈,哭天喊地。是不是这样啊?”“难道这样有什么不对吗?”弟子心说。似乎看穿了弟子的心思,秦失微微一笑,顿了顿,收起笑容,正色道:“他们此时此刻聚集到这里,必定说了不愿如此说却偏如此说的话,必定做了不该如此哭的却真的如此哭了的事,这类情形当然不是他们的真情实感,而是违背自然,最后连他们自己也信以为真了。你说这样做能不对其自身带来伤害吗?前人早就认识到这种行为是违背自然的,自然应该受到的惩处。你是不是也想让我哭成这样呢?”
弟子望着秦失挠着头想了半天,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躬身一礼道:“前辈,弟子理解了您的做法了。但还有一事想问,无论怎样亲人总有离世之期,每念及此难免心中悲切。您知道我想问的吗?” “嗯,我知道的。比如老聃吧,他和每个人一样,都是在条件具足的状态下应运而生,离去同样如此。只有自己彻悟安时处顺这个道理,生命才不会为情绪中的不良因素所左右,前人也早就认识到这才是化解情绪对生命扰动的最终方式啊!”
“那什么是生命呢?”弟子追问。此时秦失抬眼望向苍穹,轻叹一声:“生命就如同火种一般,而非火把、火炬或一堆篝火。火把等的存在是依赖于不断的给其加添柴,薪柴就是其存在的条件。火种是可延续的,生命也是如此,这就是生命的本质。其实,任何有意义的事物皆是如此,难道不是这样嘛?!”说完,秦失抖了抖长衣,转身飘然而去。
人物的精巧佈局文惠君與庖丁皆無姓氏,屬於市井階層和普通文化的民眾,代表著大多數人的認識水準;公文軒與右師代表高級知識份子,較之民衆的認識更加深刻和理論化;與老聃可以稱為朋友的秦失,其思想是跨時代的。作者刻意而為,三個故事表現出三個不同認知層級,在對待養生這個命題的不同認識和態度,把一個原本乏味的議論文,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書就成華彩的篇章。
養生的思想總結作者的養生觀在第一節已經和盤托出,保身全生,養親盡年。全文都不涉及如何延長壽命,所論皆是生命的內容。
對已經形成的不良習慣,作者報以寬容的態度,對社會上的奇技淫巧,作者是也不倡導的,著意強調說明要從自身情況出發,根據不同的條件適時調整。
由於生命個體的獨立性,養生是不具備程式化的特徵的,這個觀點這在當下營養品、藥品充斥的現代社會,幾乎沒人重視。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大多數都是靠藥物維繫正常的生活;再比如從小培養孩子對社會的依賴感,喪失了更重要的人本身的生活價值感。
儘管很多人都認識到情緒對生命的影響,作者指出,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祇有提高認知,這是唯一的根本途徑,甚至可以影響到對待生死這一生命最終命題的看法。
這篇文章要從頭讀到尾,再从尾回到開始,回味無窮。
現實的巨大意義《養生主》為後世不僅帶來深邃的思想,豐富的內容,歷經2000多年依舊熠熠生輝。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現在出現的疫情僅僅還是冰山一角,刻意的維繫這個只會更加複雜的系統,社會成本一定會大到國家政府所不能承受的程度。那麼該怎麼辦?
一定要在全社會的層面達成一種認識,而這種認識不是來自於刻意的宣傳,而是每個人不僅理解而且也認可的理論,而《養生主》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這個作用。
作者的话:这篇文章不想在刊物上发表了,试了几次,发现没这个资格!那就奉献给我的支持者,这是我们的先人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