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面对自媒体上对文艺界和文艺工作者的不实消息,小艺积极发声,戳破画皮,还原真相,以正视听。

自媒体造谣著名表演艺术家向梅晚年生活悲凉

“晚景凄凉”?“被儿子、儿媳刻薄对待,就连生病也无人看管”?前不久,上影演员剧团原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向梅,无辜“躺枪”,晚年生活被一些自媒体造谣,无中生有地说她“晚景凄凉,把退休金都给了儿子,却没想到儿子、儿媳均不孝,导致无钱看病,生活一地鸡毛,日子痛苦不堪”。这些无良媒体抓住部分老年人对养老的焦虑,以在老年人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老艺术家为话题,编造谎言收割流量。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1)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2)

自媒体造谣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杨在葆晚年生活悲凉

“躺着也中枪”的并非向梅一人,杨在葆、张洪杰、严顺开、王晓棠、王馥荔、达式常、关牧村等表演艺术家,都被盯上过。有的写王晓棠“退休后被儿媳撵出家门”,有的说王馥荔“受亲家欺负”。今年2月过世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更被编成晚年生活不被亲人尊重。

这些自媒体文章,利用老艺术家的影响力,钻老艺术家晚年生活鲜少曝光的空子,以“故事”博得眼球,以谎言牟取利益,不仅伤害了老艺术家及其家人,而且引起社会思想混乱,令人深恶痛绝!在此,小艺仅举三例,戳破画皮,还原真相,以正视听!

向梅亲自驳斥谣言: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3)

2018年,81岁的向梅参加“向经典致敬——上影演员剧团成立65周年”节目访谈

向梅今年84岁,她的儿子、儿媳一直以来都很孝顺,家庭成员之间感情深厚,当看到自媒体文章将自己捏造成晚景凄凉、子女冷漠的悲惨形象并广为传播时,她难掩内心的气愤,不得不站出来亲自驳斥谣言。

向梅出生于1937年,自幼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为了国家建设,报考了天津大学建筑系。1957年在天津大学学习时被上海电影制片厂邀请参演电影《女篮五号》,从此登上大银幕。向梅走上表演的道路实属偶然,她在访谈节目中回忆 第一次演戏时说,当年 导演谢晋要拍《女篮五号》,在全国登报纸找演员,当时她正在天津大学读书,一个远房亲戚把她的照片寄了过去,她并不知情,直到接到相关通知的时候,都还“完全是懵懵的”。

向梅的代表作品有《红色娘子军》《保密局的枪声》《蓝色档案》《长恨歌》《永不凋谢的红花》等。她塑造的角色很多, 饰演的人物类型变化多样,包括党的地下工作者、女科学家、教授夫人、女记者、女教师等,上个世纪80年代在电视剧《金蔷薇》中一人分饰三角,同时扮演3个性格迥异、年龄差距很大的人物,还 在1986年版《西游记》中扮演了乌鸡国王后。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4)

向梅与儿子、儿媳合影

1959年,她和原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迟习道结婚。1960年,他们唯一的儿子迟晶出生。1986年,迟晶夫妇赴美留学、工作,虽然很少见面,但母子情深。她的儿子自立又孝顺,创业艰难时期,也不忘给向梅寄礼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每年春节都会回家陪陪老两口。虽然儿子没有陪在身边,但向梅的晚年生活过得自得其乐,因为她总是知足常乐。退休期间,只要身体状况许可,也接拍一两部戏。在戏中甘演配角,为年轻人 当绿叶,看到影视界后继有人,感到由衷高兴。各种文化活动需要她出场时,她也都会积极参与。

自媒体造谣,让她和家人备受困扰。在相关文章下留言澄清以及采取实名投诉的办法都无效的情况下,向梅不得不站出来通过媒体告诉大家:“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儿子、儿媳都很孝顺。”她不仅为自己发声,还为老艺术家们发声:“用我们的真名真姓和照片,必须有事实为依据。平台对自媒体缺乏监管,让这些谣言四处泛滥,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也让我们这些辛苦了一辈子的老演员感到寒心。”

许朋乐回忆杨在葆:老杨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5)

杨在葆艺术照

老艺术家杨在葆今年2月已过世。一些自媒体竟然趁老艺术家过世做文章,蹭热度、博眼球, 诋毁老艺术家名声。这些自媒体满嘴跑火车,瞎话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不明就里的人信以为真。

杨在葆出生于1935年,“80后”“90后”或许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在 当年观众眼中,他是响当当的银幕硬汉,是英雄人物的代名词,甚至是一代人的青春偶像。《红日》中的石东根、《白求恩大夫》中的徐连长、《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罗霄,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始终活跃在观众的脑海中。中年后在《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中塑造的形象富有时代特征、嫉恶如仇、正气凛然,正是他内心情怀的自我抒写。

他1959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同年9月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担任话剧演员,1965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担任演员,一直到1995年退休。

杨在葆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他的生前好友、电影人许朋乐在回忆文章《铮铮硬汉杨在葆的晚年》中披露了他晚年一些不为人知的生活状态,告诉我们他的一生确实经历了坎坷与艰难,但“值得庆幸的是,苍天有眼,老杨的晚年是幸福的。”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6)

2018年,上影演员剧团成立65周年时,杨在葆为剧团写下“融通天下”。

杨在葆作为表演艺术家,早被大众熟知,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书法家。他幼年即喜欢书法,工作期间也会挤时间练习,退休后逐渐淡出银幕,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书法创作中。 不仅如此,他还热衷公益活动,始终情系电影艺术事业。直到80多岁,每天工作量依然惊人,除参加各种书画、访谈活动外,还读书、办个人画展等。在其患病期间,友人前去探望时,他还与之商量要在今年牵头举办迎接建党百年电影人书画展。

王晓棠说:生活总是有滋有味的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7)

王晓棠戎装照

一众谣言中编得最离谱的要算“王晓棠‘退休后被儿媳撵出家门’”。王晓棠只有一个儿子,已在1974年因病过世,离世时不到18岁。哪里来的儿媳?这些自媒体竟然连人都能凭空捏造出来!

王晓棠出生于1934年,作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早年因出演《英雄虎胆》中的阿兰、《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银环等被人熟知。

失去儿子时,王晓棠刚刚40岁,但她并没有沉湎于痛苦中一蹶不振。儿子去世的第二个月,就背着儿子用过的书包、带着对儿子的思念,每天从怀柔出发前往北京市区,跟随著名实验语言学家周殿福学习语言,以提高演技,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做准备。

1975年,她重回八一电影制片厂。1982年,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翔》公映,1984年,她编导了故事片《老乡》,1992年,她就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先后组织拍摄了《大转折》《大进军》《解放大西北》《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足可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战争巨片,带领八一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1998年,已经64岁的王晓棠,从厂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她并未停止创作的步伐。2000年策划、编导了故事影片《芬芳誓言》。这部以表现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期盼团聚为主题的影片,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当人们对《芬芳誓言》好评如潮时,她又投入到了纪实性电视剧《倚天长剑》的策划和创作之中。时至今日,已是耄耋之年,她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继续行走在电影的道路上。

纵观王晓棠的一生,历经坎坷,仍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晚年也未止步,这和她坚韧乐观的性格密不可分。她说:“我的人生信条是经常对自己笑一笑。处于顺境时,提醒自己谨言慎行;处于逆境时,提醒自己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处于绝境时,提醒自己天无绝人之路,相信总能走出低谷。”

但这一个个成就的得来更离不开她的情怀、她的初心、她的理想信念。无论何时,她都始终保持用表演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她说:“我这辈子就做一件事——回报人民!”

当然,王晓棠的晚年生活不止有电影,而是丰富多彩的。她用学习的劲头保持着这种丰富多彩。81岁时,她说,“18岁和81岁都要努力”,要有一种向上的东西,老了不进步就会退。85岁时,她喜欢上研究传统的刺绣艺术,把它作为修身养性的好方式。她在学习上永无止境,日常生活却很简单,饮食以素菜为主,她说,“虽然油水少了点,但生活总是有滋有味的!”

真相往往从谣言开始(他们过得很好别信那些谣言)(8)

2020年,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现场,王晓棠与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一起揭晓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去年,她 86岁,应邀参加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观众看到的仍是一个神采奕奕,英姿飒爽的王晓棠。她的身上有一种岁月不能抹去的美丽,有一种青春的力量。

她说,青春是一种意念。你只要永远怀有一种追求,你就永远拥有青春。所谓永葆青春,就是永怀青春的意念,如果你没有这个意念了,哪怕你正值芳华,也会显得垂垂老矣。要想青春常驻,就要自己一直有一种生长的东西,永远充满好奇,崇尚创造。

向梅、杨在葆、王晓棠的晚年生活不仅不像一些自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不堪,反而充实丰富,有滋有味。老艺术家因为术业有专攻,晚年生活往往比一般人更丰富、更多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退休后始终活跃在艺术的舞台,为中国艺术发展,为艺术人才培养,为社会公益事业,继续发光发热,作出了重要贡献,备受家人和社会的尊重。他们的青春是靓丽的,晚年也是精彩的。

事实不容歪曲。任何为了流量无下限的造谣,任何通过消费和伤害老艺术家而获得所谓影响力的行为都是可耻的,不仅挑战了道德底线,伤害了老艺术家及其家人,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而且触碰了法律红线。自媒体不是自留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胡作非为终将受到法律惩罚,被社会所唾弃。

让我们共同守护真相、守护美好、传递正能量,还网络空间气朗风清,还老艺术家晚年生活宁静祥和,从老艺术家耕耘不辍的人生中吸取力量,不断前进!

END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内容来源 |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影演员剧团微信公众号等报道

本期编辑 | 张金菊

封面设计|高涵

来源: 中国文艺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