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简短赏析(倾听人间悲欢离合)

文|孙葆元

中国的民族乐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走过来的。钟、磬、竽、箫、鼓、琴敲响了先秦时代的乐章,进入汉唐,西域的乐器进入中原,加入这个民族的集体合奏中。这是一个缩影,乐器的合鸣是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共鸣,共同繁衍在一块疆土上,不约而同地发出一个心声。在这个天地合鸣的乐器阵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琵琶。

琵琶可以合奏,也能独奏;琵琶既可登上大舞台,又可在马背上弹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王翰的《凉州词》唱出大漠风沙、旌旗猎猎、琵琶催征、战马嘶鸣的场景,琵琶的弦声与葡萄美酒共鸣,或许这是守边将士的人生最后一饮,如此慷慨,仰天大笑,琵琶弹得何其悲壮!

然而,琵琶也能奏出悲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中的诗句,说的是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汉武帝怕马上的汉家女儿思乡寂寞,以琵琶伴行漫漫长途。这琵琶又弹得让人心碎。

乌孙国位于现在的巴尔喀什湖与伊犁河流域,以游牧为经济基础,是西汉王朝的属国。传说琵琶就是乌孙国公主发明的,有曲颈琵琶和直颈琵琶之分,适于马背弹奏;还有一种说法是琵琶始创于秦朝。前一种说法是地域概念,后一种说法是时代概念,没有实证可考,仅从琵琶的名字就可以认定它是一个民族融合的产物。“琵琶”二字,字头均有两个“王”字,那个字是“珏”。双玉相撞发出悦耳的声音便是“珏”。

“琵琶”是演奏的手法,“琵”是右手向前拨,“琶”是右手往后挑,“拨”与“挑”构成了乐器的名字。“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里的描写,就是琵琶弹奏声情并茂的技法。

琵琶行简短赏析(倾听人间悲欢离合)(1)

琵琶受青睐于唐宫,中唐有位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宫廷乐师贺怀智。据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载:一日,唐玄宗在兴庆宫想起父皇睿宗李旦,伤怀不已。李旦是武则天的儿子,命运多舛,只做了两年皇帝就禅位于他的儿子——玄宗李隆基。思念之余,玄宗叫人取“玉环”来。“玉环”不是他的爱妃杨玉环,而是他父亲御用的琵琶,平时放置在乐宫殿中一张床榻上,以黄帕覆盖,不与其他乐器杂处,足见珍惜。

“玉环”请到,贺怀智操琴弹奏,这时教坊司有一位少年歌者随着琵琶乐曲献上一首歌,那歌唱道:“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歌声凄美,玄宗听后,潸然泪下。这首词打动了他的心扉,遂问:这是谁写的?侍从回答:宰相李峤。唐玄宗不忍卒听,挥袖离去。

还有一次,唐玄宗与一位皇弟下棋,命贺怀智持琵琶伴奏,杨贵妃在一旁观看,贵妃的身上散发出阵阵香气,那是龙脑香的气息,经久不散。伴驾之后,贺怀智回到家,发现衣物之上香气不散,他珍惜这香气,就把衣物收藏起来。不久杨贵妃殒命马嵬坡,唐玄宗从蜀地避难回归,不时想起贵妃,贺怀智就把衣物取出,说:这就是贵妃身上的气息。此时琵琶已经演奏出人间的悲欢离合。

转眼间三十年过去,唐德宗李适继位,琵琶依然在市井风行,市人在琵琶声里如痴如狂。那一年大旱,长安城祈雨,在南市大街扎起一座彩楼,请住在街东的另一位琵琶演奏家康昆仑演奏琵琶。康昆仑一曲《绿腰》弹罢,倾倒众人,就有人起哄:“街西无以敌也!”把一场祈雨变成了琵琶擂台赛。

街西的人自觉丢了面子,次日也搭起一座彩楼。第二天,一位女子登楼,抱着琵琶先施一礼,对街上的人群说:“我亦弹此曲,兼移在枫香调中。”这不分明是挑战吗?及一下拨,弦声雷震,如狂风暴雨,“其妙入神”,康昆仑当即惊骇不已,下拜道:愿拜你为师!女子说“稍等”,就到里间去换衣,及至出来,却是一位和尚。这位和尚就是庄严寺僧善本,俗姓段,也是一位琵琶大家。

这件事传入宫中,唐德宗好奇,把两位琵琶演奏家都召入宫中,对善本和尚“异常嘉奖”,还要求善本和尚教授康昆仑。善本和尚说,请康昆仑先弹一曲。康昆仑从命,演奏完了,善本和尚听出了他演奏的致命伤,指出:“本领何难,兼带邪声!”

康昆仑闻听大惊:“段师,神人也!臣少年初学艺时,偶于邻舍女巫授一品弦调,后乃易数师,段师精鉴如此,玄妙也!”

唐人告诉我们,从事艺术也要心地纯净、一尘不染,否则就有妖气邪声;还要有系统地学习,切忌杂乱。

盛唐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琵琶的回忆,也记下了无数琵琶艺术家的名字,他们都注册在教坊司中,仅德宗朝就有曹保以及他的儿子曹善才、孙子曹纲,可谓世袭琵琶之家。据记载,曹纲“善运拨,若风雨,而不事扣弦”。其次还有裴兴奴,他用左手拨弦,“长于拢捻”。

琵琶行简短赏析(倾听人间悲欢离合)(2)

除了这些技艺高超的宫廷琵琶演奏家,更多的琵琶艺人散落在江湖,这些艺术家才是琵琶传承的群众基础。

唐元和十年,白居易遭人诬陷,由京兆府户曹参军充翰林学士之职贬任江州司马,四十四岁的他在浔阳江口送别客人,突然听到邻船上有琵琶声,驻足倾听,感觉那琵琶“铮铮然有京都声”,他刚从京都遭贬,熟悉那里的乐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见到那位弹琵琶的京都歌妓,原来是教坊司首席琵琶演奏家。

琵琶女告诉他,这手演奏技法是师从穆、曹两位琵琶大师,曹就是上面说的曹氏琵琶家族,可见琵琶演奏的地域风格。这位琵琶女也曾红极京都,后嫁给一位商贾,如今人老珠黄,商人弃她而去,她无奈之下借琵琶消愁。

她颠簸沉浮的经历让白居易感叹不已,回去后写下《琵琶行》,在诗中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琵琶再一次奏出了人生的跌宕。

唐太宗李世民是琵琶的聆听者,也是推崇者,他用诗篇表达了对琵琶的深爱,“半月无双影,全花有四时。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驶弹风急响,缓曲钏声迟。空余关陇恨,因此代相思。”他看到了琵琶对人生的倾诉,更看到了琵琶对护卫“关陇”的昭告。

到了宋朝,苏轼在《菩萨蛮》中写道:“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他的琵琶也尽写相思离愁。

辛弃疾的琵琶却弹出别样的硬度:“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他写的是王昭君,也是马上琵琶,弹出的却是对故国的思念。

元代词人仇远在《临江仙》中这样写道:“记得津头轻别,离觞愁听琵琶。东风吹泪落鸥沙,一番新雨重,飞不起杨花。”琵琶弹奏出太多的离愁别绪。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另一种琵琶,它在敦煌石窟的壁画上,无数飞天神女操着琵琶凌空飞翔,这个时候天花如雨,这是人间对琵琶的向往。这些花雨伴着琵琶的丝弦从大漠奏响到江南,于是我们闻听江南琵琶的叮咚,是小桥流水,是烟雨人家,是茉莉花,更是十面埋伏,丝弦或轻缓地抖动,或剧烈地迸裂,激扬着走进一个个新的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