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掉看书坏习惯(如何避免看书浮于表面)

怎么改掉看书坏习惯(如何避免看书浮于表面)(1)

图源|《让子弹飞》等

作者 | 拙棘

本号原创首发

看书浮于表面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但当事人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书都看了,甚至一字不跳地读了,读的时候似乎也有滋有味甚至觉得挺有收获,但一表达,特别是和人一深入交流,就发现自己什么话都说不上来、说不下去、说不深入,于是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看过这个书。

基尔克果举过一个例子来展现那种放弃了自由意志的存在状态

就像一个醉酒的马夫,被识途老马带回了家。你说是“他”在回家吗?是,但也不是。因为他并没有清醒明确的意志在掌控回家这个行为。

只有在清醒状态下,才能算是在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否则就是稀里糊涂混过去了,并没有真正以自己的方式认真生活过。

这个例子用来比喻那种浮于表面的读书状态也挺合适。那种读书状态就像这个醉酒的马夫,没有用自己的头脑清楚明确地扣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前进,而真的只是“眼睛看了”而已,消极地被作者的表述带着走,就像坐在马车上,每一寸路都路过了,但和没走也没什么区别。

有没有什么技巧能够避免这种浮于表面的读书状态呢?只能不断提醒自己动起脑子吗?不动脑子的人也意识不到自己没动脑子,除非因为某些原因和人聊天有了对比。

确实是有些技巧的。最大的技巧就是,用自己的话概述内容。一旦逼迫自己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就会有分析、总结的压力,于是不得不翻来覆去阅读、思考,于是自然而然就读进去了。很多时候不表达意识不到自己读得有多潦草。反过来说,一种常见的偷懒方法就是机械地复述,虽然是自己再说,但不是在用自己的话自然而然地说话,而是自己不知所然地把别人的话重念了一遍——这样做不用动脑子。

逼迫自己表达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参加读书会、做课堂pre等。但最方便常用的方法是做笔记。不过“逼迫自己表达”的笔记和常见的那种名言警句摘抄完全不一样。我们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的观点,真正使人“读进去”的就是吸收作者的观点并以更短的篇幅用自己可以自然而然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怎么改掉看书坏习惯(如何避免看书浮于表面)(2)

在此还有一些更小的技巧可用,比如多用“作者这里想回答的问题是......”这类表述,把作者呈现为一个面对特定问题、提出了具体观点、努力在为自己的观点提出证明的人,让笔记带点和作者对话的性质,非常积极地整理对方观点,而不是相对消极地总结概括。

无人称地概括很容易变成“划重点”,比较机械地梳理知识点,比单纯重念一遍别人的话自然好多了,但依然不够深入,脑子动得依然不够起劲。于是读书笔记、课堂报告像是一潭死水,机械堆叠的话语背后没有灵魂,没有那种理解透彻之后呈现出来的流动感,知识没渗进自己的头脑,只是润了下表面。加点对话色彩就会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分析重构作者的观点,并进一步去思考作者说得对不对。

梳理、分析文本的内容,核心工作就是梳理其中的论据和论点。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什么论点,他为这个论点提供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真的和这个论点有关吗,如果有关,这些论据足够充分吗......这样去读书自然就不会浮于表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